學名:Schleichera oleosa (Lour.) Oken

科名:無患子科(Sapindaceae

原產地:印度西部、斯里蘭卡、尼泊爾、緬甸、泰國

生育地:常綠林、半落葉林、落葉林

海拔高:多900m以下,最高可達1200m,尼泊爾200-300m

爪哇耀木又稱油患子或刺果木,屬名是為了紀念瑞士植物學家J. C. Schleicher。常綠或半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5公尺。一回偶數羽狀複葉、新葉紅色。花極小。果實表面有刺狀突起,果皮薄。中果皮似龍眼,是一層薄薄的半透明的果肉。種子堅硬,短棒狀子葉在內果皮中彎曲成腎形。幼苗有重演化現象,發芽後第一片真葉為三出複葉,而後才變成偶樹羽狀複葉。種子可提煉kusum油,可供美髮及食用。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及印度西部。引進馬來西亞,並廣泛歸化於印尼。1945年引進台灣,澄清湖、高雄原生植物園有栽培。

從小就特別喜歡種樹。雖然樹總是沉默不語,可是卻給了我很多很多樂趣。看著每一棵樹,從種子發芽,成長茁壯,是一種感動,更是一種成就。從種子開始,除了觀察種子美麗的花紋或形態,更可以從種子的形態了解樹木本身的傳播機制與生存策略。種子發芽後子葉並不一定會出土,子葉的型態也是千變萬化,較之種子或葉子形態的多樣性,絲毫不遜色。接著長出真葉,這時候小樹幼苗,葉片往往與成株有所不同。有可能是鋸齒變全緣,有可能是全緣變鋸齒,有毛變無毛,盾形葉變心型葉,披針形變盾形。各種可能都有。甚至有時候還會有重演化的現象,先長出單葉或三出葉,再變成羽狀複葉,或是奇數羽狀複葉變成偶數羽狀複葉,一回變二回。最後觀察小樹長大的方式,有些是筆直向上,有的卻像釣竿一樣先端總是下垂。透過這些千變萬化的成長過程,深深感受到造物的神奇。除此之外,我認為種樹相當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樂趣,是認識一棵樹的過程。過去網路不發達的年代,認識植物唯有透過書本。而我何其有幸,手邊有許許多多植物圖鑑或名錄,記錄著諸多生長在台灣但是稀有的植物,或是日治時代,日本人從南洋、熱帶美洲、或是非洲引進的樹木。這些樹,不論是本土或是外來,都鮮少人知,栽培也不廣泛。要見上一面,難上加難。即使是網路便捷的今日,參考資料都很少。

這些年為了一睹這些樹木的風采,走訪各地。有些一度以為已經不存在台灣的樹木,再度現蹤,心理的感動非筆墨所能形容。記得曾經在  應紹舜教授的著作《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中注意到一種單種屬的無患子科大喬木「爪哇耀木」。雖然在其他書上都沒有記錄,這名字仍一直留在我心裡。書上記錄高雄女中有栽培此樹,卻無緣一見。也不敢確定台灣是否還有此樹。多年後,在高雄原生植物園見到一棵形態與龍眼相似卻不同的植物,比對資料,赫然發現正是多年來尋尋覓覓的爪哇耀木。期盼了數月,在友人小兔大大的協助下又在澄清湖發現爪哇耀木大樹,並於樹下拾獲種子數枚。順利繁殖成功。

找尋與收集奇花異木的過程,很辛苦,卻是我最大的樂趣。或許窮盡一生也無法蒐集完全,仍樂此不疲。樹不會言語,不會自我介紹。不特別注意,一般大眾或許也不知道它的特別與可貴。可是終究還是希望有一天能夠把這些樹留給這個社會,讓跟我一樣愛樹的人,不需要再長途跋涉,就可以一次看完。
IMG_8309IMG_8188IMG_440101520160903_22014020420131124201311172013111220131030  

arrow
arrow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