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9台北植物園_3

學名:Terminalia bellirica (Gaertn.) Roxb.

科名: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不丹、尼泊爾、中國雲南、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

生育地:常綠至半常綠森林

海拔高:1400m以下

貝羅里加欖仁是大喬木,樹幹通直,高可達50公尺。單葉,全緣,簇生於枝條先端或螺旋排列,春天會換葉,新葉暗紅色。花細小,穗狀花序腋生,下垂。核果卵形,五稜。葉子可以當牛的飼料。果實可食,亦可供藥用。種子有毒,不可多吃,不過可以榨油做生質能源或製藥膏。原產於印度至中南半島。引進台灣的紀錄已經遺失,應該是日治時期引進,號稱全台唯一一株,栽培於台北植物園荷花池畔對面的半圓形小廣場一隅。不過近年來資訊發達,是否有業者或民眾再度引進不得而知。
  舊的文獻資料中皆沒有提到貝羅里加欖仁。因為
1925年曾引進澳洲欖仁(Terminalia muelleri),而台北植物園一直將貝羅里加欖仁的照片誤植於澳洲欖仁的網頁上,使得很多介紹植物的網站或部落格常把這棵樹當作澳洲欖仁。其實兩種欖仁的葉形差很多,花幾分鐘用拉丁文學名google一下就會發現錯誤了。
  貝羅里加欖仁樹是台北植物園取的名稱,它其實有一個更古老的名字叫做毗黎勒,或寫作毘黎勒。自古就是印度重要的藥用植物,在佛經中有諸多記載。唐朝釋慧琳編著《一切經音義》
「毘醯勒馨奚反,西方果樹名也,今毘梨勒是也。」北宋時期宋太宗於西元977年命李昉等12人編著,984年完成的《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名篇章「三勒漿,其法出波斯。三勒者。謂菴摩勒、毘黎勒、訶黎勒。」三個勒都是音譯自梵文,菴摩勒梵文आमलकAmalaka),指的是油柑Phyllanthus emblica),訶黎勒Terminalia chebula)梵文हरीतकीहरितकी,英文轉寫都是haritaki。以上兩種植物胖胖樹都介紹過。請看連結。毗黎勒梵文是विभीतक(vibhitaka)वहेदकvahedaka),也可做बहेटकbahetaka)。佛經上有很多不同的翻譯,如毘醯勒、鞞醯勒、毘梨勒、毘鞞得迦、尾吠怛迦。

20160529台北植物園_2IMG_078120160529台北植物園_4IMG_4419IMG_6006    

arrow
arrow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