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喜歡植物,也喜歡栽培植物。不論是路邊的小草、小花、蕨類植物、行道樹,或是綺麗的花卉、仙人掌、多肉植物、果樹、水草……都令我著迷。而且受小牛頓與牛頓雜誌影響,尤其嚮往物種多樣性極高的熱帶雨林,總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到原生地見識雨林中的奇花異卉。
不知哪一天起,這份嚮往驅使我開始蒐集各式各樣來自雨林的植物。從麵包樹、可可樹、粗肋草……開始,越種越多。也開始研究熱帶雨林的定義、氣候、分佈、結構,植物的特殊型態,還有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植物種類。在過程中,了解到熱帶雨林正不斷被人類破壞,面積逐年遞減,物種逐漸消失,急需保育。
台灣位在熱帶邊緣,孕育了很多熱帶植物,是許多熱帶植物分佈的北限。這些來自熱帶雨林的嬌客,受溫度、雨量及空氣濕度影響,躲在溫暖多雨的蘭嶼、恆春半島,或北部的溪谷,甚至是霧林帶。還有一些分佈在東南亞的低地雨林,來到台灣卻僅生長在熱帶海岸林。這些植物多半有一個共同點,在台灣野外很少見,而且多半更新不良,有絕種的可能。
除了這些原生嬌客,還有一些熱帶雨林的植物,在日治時期來到台灣。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以台灣做為南進的根據地,將許多熱帶植物——用材、藥用、染料及丹寧、油、漆、橡膠、纖維、香料、果樹——引進台灣試驗及栽培。日本離開了台灣,這些珍貴的熱帶植物留了下來,散在全台各地的植物園。光復初期百廢待興,許多珍貴植物因疏於管理而死亡,餘下的多半僅殘存一至數棵,隨時都可能從台灣消失。光復之後,每年陸續又有許多熱帶植物被引進,可是後續可能因為栽培不易,或是沒有經濟價值,逐漸被遺忘,僅剩下少數私人溫室或研究機構有栽植。
來自熱帶雨林的植物,不是太過於強勢而變成入侵種,就是因為僅生活在特殊小生境而十分脆弱。而這些植物的種子壽命多半短暫,不耐貯存,發芽的過程也需要特殊的微氣候。為了讓這些珍貴的植物得以保存,而非只是書本上的一個名字,十多年來我走遍了台灣各地,蒐集並保存這些植物的活體。冀望有朝一日能仿造原生地,重建一座小小的熱帶雨林。讓所有人都有機會認識他們,並藉此了解熱帶雨林保育的重要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