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名:Hydnocarpus venenatus Gaertn.

科名:大風子科(Flacourtiaceae

原產地:斯里蘭卡

生育地:近河岸低地森林

海拔高:600m以下

毒魚大風子是大風子科喬木,高度多半在15到20公尺。單葉、互生、鋸齒緣。果實球形,黑褐色。種子榨油可供毒魚或藥用,治療痲瘋病。原產於斯里蘭卡常綠森林,大約是1930年代引進台灣,僅見於台北植物園與八里樂山療養院。毒魚大風子不曾出現在台灣的引進紀錄,會發現他是個偶然。這些年一直以為台灣只剩下驅蟲大風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us)與庫氏大風子Hydnocarpus kurzii)兩種大風子屬的植物,其他曾引進的大風子都沒有存活,引進記錄不明確,所以也不曾特別去找。2017年9月我重新查詢跟大風子相關的資料,意外看到一張樂山療養院的大風子照片。照片中的大風是鋸齒緣,讓我十分納悶。好奇心驅使下,2017年9月18日我前往台北八里的樂山療養院看這株植物,想確認他是否為大風子。在吳長霖督導引領下親臨現場看到葉子,確實是鋸齒緣,跟我過去認識的兩種大風子屬植物完全不同。但是我不知道他是誰,只覺得十分面熟。當天,我跑了一趟我熟悉的台北植物園,去看大風子還有同樣是大風子科的「羅庚梅(Flacourtia rukam)」。果不其然,我面前這株戴仁壽醫師栽培的所謂大風子跟台北植物園這棵牌子掛「羅庚梅」的植物長得一模樣。我心裡想,是戴仁壽醫生弄錯了嗎?還是植物園弄錯了?雖然沒有花,但我想這株植物是大風子科沒錯,只是不曉得是什麼?記得當初我看到台北植物園掛「羅庚梅」時也曾經懷疑過,葉子還有其他型態,跟我在蘭嶼植物圖鑑上看到的都不太相同,枝條沒有刺,也沒有支柱根。時間久了,我也漸漸了忘了這個疑點。直到這次樂山教養院這株毒魚大風子出現,我又想起了這個疑點。重新爬文,我判斷台北植物園弄錯了,那不是羅庚梅!而且這是要提煉大風子油治病用的,不至於會濫竽充數。加上印度也不是羅庚梅的自然分布地,所以我相信它應該是大風子屬的植物沒有錯。再查了大風子屬的紀錄,比較有可能的是樟葉大風子Hydnocarpus laurifolius)或衛氏大風子(Hydnocarpus wightiana)。上網比對國外資料,一直不敢確定,總覺得還是有說不出來的差異。找了整整一天,終於發現斯里蘭卡特有的毒魚大風子有一個特別的特徵,台北植物園跟樂山療養院的植株都符合。就是他的樹幹筆直,而且有非常多的皺褶。雖然沒有花果可以供比對,但是葉子的型態也一模一樣。大風子屬的分類,也困擾國外的學者許久,除了驅蟲大風子,很多種類都陸續被刪除或合併了。所以我想,當初引進時應該是弄錯了,而且沒有留下任何紀錄。前些年台北植物園重新調查園區內的植物時,也誤判。所以一直沒有人發現他。說實話,我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希望藉由此文拋磚引玉,大家一起來調查這株植物的身世。也藉由本文感謝樂山教養院的吳長霖督導、總機小姐、警衛大哥等人的協助,讓我順利找到毒魚大風子。
IMG_8498IMG_8494IMG_8495IMG_8500IMG_8501IMG_8506IMG_8493
以上照片為樂山療養院的毒魚大風子
以下照片為台北植物園的毒魚大風子
IMG_8575IMG_8574IMG_8573IMG_8572IMG_857120151031植物園_420151031植物園_320151031植物園_6  

arrow
arrow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