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Ficus auriculata Lour./Ficus oligodon Miq.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印度、不丹、尼泊爾、中國南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半島
生育地:潮濕森林、次生林
海拔高:1300m以下
象耳榕又稱大果榕、蘋果榕,桑科小喬木,高可達15公尺。單葉、互生,鋸齒緣,新葉暗紅色。葉片十分巨大。托葉被毛,早落。隱頭花序總狀排列在小枝上,幹生,初生時泛紅。果實倒圓錐狀,成熟時黃綠色。可食。自然分布在印度及中南半島一帶,1967年玫瑰花推廣中心張碁祥自新加坡引進。台灣各地偶見栽植。台灣大學長興街側門、台中大智公園、科博館熱帶雨林溫室、下坪熱帶植物園可見。早期他在台灣栽培並不普遍,引進的也不是食用的品種,所以幾乎沒有人食用。2010年代後期有國人到東南亞旅遊時初次嚐到,依循當地人稱它蘋果榕或樹無花果,並且引進適合食用的品種,並於2023年開始流行。稱為樹無花果我覺得不太妥當。原因是,無花果(Ficus carica)本來就是樹,而且跟象耳榕同科同屬,容易搞混。
桑科榕屬胖胖數還曾介紹過闊葉榕(Ficus altissima)、孟加拉榕(Ficus benghalensis)、白榕/垂榕(Ficus benjamina)、對葉榕(Ficus cumingii var. terminalifolia)、餐盤榕(Ficus dammaropsis)、豬母乳/水同木(Ficus fistulosa)、大對葉榕(Ficus hispida)、大果藤榕(Ficus punctata)、棱果榕(Ficus septica)、鈍葉毛果榕(Ficus trichocarpa var. obtusa)、幹花榕(Ficus variegata)、紅毛藤榕(Ficus villos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