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Sandoricum koetjape Merr./ Sandoricum indicum Cav.

科名:楝科(Meliaceae

原產地: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摩鹿加、新幾內亞、菲律賓

生育地:原始雨林、次生林、海岸林、沼澤林、巽他荒原森林(keranga

海拔高:0-9001200m

山陀兒是大喬木,高可達50公尺,胸高直徑逾100公分,板根高三公尺。三出複葉,互生,小葉全緣、尾狀。嫩芽、葉柄、幼枝有毛。花十分細小,圓錐狀聚繖花序腋生。漿果,落地後會微微開裂。在台灣,果實約七八月成熟。淡黃色的果實形狀如包子,果皮厚。切開後果肉白色,有五瓣,形狀及口感與山竹Garcinia mangostana)相似。具有淡淡香氣,滋味酸酸甜甜,甚是好吃。只是果肉極少,較為可惜。廣泛分布在東南亞低地森林。除了野生,也常被栽培。1768年荷蘭植物學家尼可拉斯·勞倫斯·伯曼(Nicolaas Laurens Burman)首次命名,將它放在楝屬(Melia,命名為Melia koetjape1789年,西班牙植物學家安東尼奧·何塞·卡瓦尼列(Antonio José Cavanilles)應該是參考了1702年就逝世,堪稱史上無敵霹靂悲慘的德國植物學家格奧爾格·艾伯赫·郎弗安斯(Georg Eberhard Rumpf)的大作《安汶島植物》(Herbarium Amboinense),以山陀兒為模式種,依印尼語santul命名了山陀兒屬。並將山陀兒命名為Sandoricum indicum1912年,專門研究亞太地區植物的美國植物學家埃爾默·德魯·美林(Elmer Drew Merrill)將山陀兒學名修正為Sandoricum koetjape1918年,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園藝試驗場嘉義支場(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前身)設立,並於隔年,1919年自新加坡引進山陀兒。名字由英文santol直接音譯而來,也稱作山道楝或山都兒。大約2000年後,有苗木商改稱它為金錢果或大王果。馬來文跟印尼文稱之為santul,泰文是สะท้อน,轉寫成sathon。發音都類似。它跟之前介紹過的蘭撒果Lansium parasiticum)都是楝科的果樹,種子即採即撥,發芽率相當高。沒有重演化現象,第一片葉子不是單葉。台灣中南部公園及校園偶有栽培,花市偶見苗木。胖胖樹在台中中興大學、南平公園、高雄大坪頂熱帶植物園、屏東科技大學見過大樹。

IMG_6609IMG_661005206005820140519屏科大_220140519屏科大_1
21030815南平公園_820130914201308232013081620130731


 

arrow
arrow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