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名:Artocarpus lacucha Buch.-Ham./Artocarpus lakoocha Roxb.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不丹、尼泊爾、中國雲南、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新幾內亞
生育地:原始龍腦香林、尤其近河岸或溪畔
海拔高:500(1500)m以下
猴面果是大喬木,高可達37公尺。葉互生,全緣或略鋸齒緣。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不規則狀,橘色,雌花序球狀,偏黃綠色。聚合果可食。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各國原始林內。台灣各地略可見栽植,但不若麵包樹(Artocarpus incisus)或波羅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常見。台中中興大學、竹山下坪熱帶樹木園、嘉義樹木園便可見到此樹。英文所說的Monkey Jackfruit,台灣稱之為猴面果。不過常被稱為Monkey Jackfruit的植物有兩種,Artocarpus lacucha與Artocarpus rigidus。台灣常見的猴面果應該是Artocarpus lacucha,但是學名卻常被誤寫成Artocarpus rigidus,或是採用舊學名Artocarpus lakoocha。也因為種小名的諧音,猴面果又常被稱為拉哥加樹或勒苦哈樹,中國則稱之為野波羅蜜。
左為雌花序,右為雄花序(如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