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蕨類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名:Platycerium madagascariense Baker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或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原產地:馬達加斯加東部

生育地:潮濕森林樹上,著生

海拔高:300-700m

非洲猴腦鹿角蕨又稱為馬島麋角蕨,著生性草本,全株暗綠色,多芽型。二型葉,營養葉圓形,葉脈細緻且隆起,是顯著的特徵。孢子葉寬且上揚,頂端淺裂,孢子囊斑生於葉尖。它跟亞洲猴腦鹿角蕨都是螞蟻植物,同樣也都是栽培難度較高的鹿角蕨,差別在於非洲猴腦葉脈紋路更細緻,孢子葉較寬,且為多芽形;而亞洲猴腦孢子葉較細緻,為單芽形。原產於馬達加斯加東部潮濕森林,1974年諶立吾自美國引進。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栽培較為困難。
/tmp/phpl5BNbn/tmp/phps3j9Nl/tmp/phpb1dly6/tmp/phpo5cs97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latycerium hillii T. Moore/Platycerium bifurcatum var. hillii (T. Moore) Domin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或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原產地:巴布亞紐幾內亞?、昆士蘭

生育地:熱帶雨林林內樹幹上高位,著生

海拔高:低海拔

寬葉鹿角蕨或稱為深綠鹿角蕨、昆士蘭鹿角蕨著生性草本,多芽型。二型葉,營養葉多半呈圓形,頂端無齒裂或凹刻,且不會上揚。孢子葉深綠色,上揚生長,寬大且僅具淺裂,每一分岔深度相近,這是它與普通鹿角蕨Platycerium bifurcatum明顯不同的地方。栽培容易,但是相對於普通鹿角蕨來說並不耐寒,要嚴防寒害。
/tmp/phpBlssQR/tmp/phpBmcrRx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Tectaria hilocarpa (Fée) M.G. Price /Leptochilus hilocarpus Fée

科名:三叉蕨科(Tectariaceae/Aspidiaceae

原產地:婆羅洲、蘇拉威西、菲律賓

生育地:林下土坡上,地生

海拔高:

斑葉三叉蕨是矮小的地生形蕨類,,具不明顯的橫走莖,太乾葉片會捲曲休眠。幼株營養葉是單葉,成株一回羽狀裂葉,波狀緣,葉面上有不規則的淺綠色斑紋。孢子葉細長,孢子囊堆黃色。1845年首次發表,被分在水龍骨科的薄唇蕨屬,1974年才大搬家到三叉蕨科,種小名結合自是種臍(hilo)和果實(carpus)兩個字。原產於東南亞,可能是1990年代末期引進,有少數玩家栽培。我個人最早是在夏洛特《雨林植物觀賞羽栽培圖鑑》認識這種植物,栽培觀察後發現,它非常耐陰,喜歡潮濕的環境,寒流來時葉子會凍傷。
/tmp/phpWE5vZq/tmp/phpr55zTB/tmp/phpcSXAhQ/tmp/phpqrXRW7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Lomariopsis spectabilis (Kunze) Mett.

科名:羅蔓藤蕨科(Lomariopsidaceae

原產地:中國海南、越南、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小巽他群島、菲律賓?、蘭嶼、台灣、琉球

生育地:熱帶雨林樹上或岩石上、著生性藤本

海拔高:低海拔

羅蔓藤蕨是著生性藤本,小苗地生,然後攀緣上樹。幼株單葉,漸漸變成三出複葉,成株則為一回羽狀複葉。二型葉,孢子葉較狹窄。羅蔓藤蕨是熱帶雨林的指標植物,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台灣本島及蘭嶼,類似雨林環境的潮濕山谷零星可見。它在台灣野外十分少見,認識的人也不多,可是它的出現,正是台灣位在熱帶雨林邊緣的證據
20190713建國花市_320190713建國花市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tisana pellucida (C. Presl) Murdock/Marattia pellucida C. Presl

科名:觀音座蓮舅科(Marattiaceae

原產地:馬來西亞、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山溝谷地成熟森林、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觀音座蓮舅又稱為合囊蕨,是一種大型的地生性多年生草本蕨類,成熟植株高可逾2公尺。三回羽狀複葉,葉柄及羽軸基部皆膨大成葉枕。基部有兩枚木質化托葉。托葉可無性繁殖。在台灣非常稀有,僅蘭嶼紅頭山頂可見。台北花博與台中花博皆曾經展出。該科胖胖樹曾經介紹過蘭嶼觀音座蓮
005IMG_4700IMG_3398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ityrogramma calomelanos (L.) Link

科名:鳳尾蕨科/鐵線蕨科(Pteridaceae/Adiantaceae

原產地:中美洲、哥倫比亞、委納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圭亞那、巴西、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西印度

生育地:半開闊環境或林緣,地生

海拔高:0-1500m

粉葉蕨是鐵線蕨科多年生草本,二回羽狀複葉,葉背有許多白色粉末,葉柄黑色。粉葉蕨屬全世界約有18種,主要分布在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而本文介紹的粉葉蕨已廣泛歸化於全世界,台灣野外,特別是中南部也可見到。喜歡潮濕明亮的環境。該屬胖胖樹之前還有介紹過黃金粉葉蕨Pityrogramma chrysophylla)。
20190512_420190512_220190512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Drynaria speciosa (Blume) Christenh./Photinopteris acuminata (Willd.) C.V. Morton/Aglaomorpha acuminata (Willd.) Hovenkamp/Photinopteris speciosa (Blume) C. Presl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

原產地:中國雲南(西雙版納)、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菲律賓

生育地:潮濕常綠密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著生或岩生

海拔高:低至中海拔

頂育蕨是中大型的著生性蕨類,肉質走莖綠白色,被白粉與紅褐色鱗毛。一回羽狀複葉,葉基部關節處有明顯的蜜腺。營養葉羽片同型,孢子葉末端數對羽片與頂羽片則收縮呈線形。有些植物學家將他放在連珠蕨屬(Aglaomorpha),也有植物學將它獨立成為單種屬。原產於中南半島至印尼,多半著生在熱帶雨林內潮濕的樹幹上或岩石上。台灣有少數蕨類植物玩家栽培。
IMG_4728IMG_4729IMG_6168IMG_6167IMG_6166IMG_6169IMG_6167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Drynaria quercifolia (L.) J.Sm.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中國、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新幾內亞、澳洲東岸、菲律賓

生育地:原始林或次生林、沼澤林、河岸林樹上或岩石上,著生

海拔高:0-1000m

櫟葉槲蕨是水龍骨科的大型著生性蕨類。走莖粗大。一回羽狀裂葉,長可逾一公尺。二型葉,腐植質蒐集葉直立,貼在樹幹上,可逾30公分。它是目前我所見過引進台灣的數種槲蕨中最大型的種類。廣泛分布在印度至澳洲的各種森林中。栽培十分容易,但是需要較大的空間供它生長。胖胖樹之前還介紹過柳葉槲蕨Drynaria rigidula)與黑毛槲蕨Drynaria sparsisora)。
/tmp/phpWaLS6H/tmp/phpvIFC3pIMG_8010IMG_8013IMG_8014IMG_8015IMG_8009IMG_5979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Drynaria sparsisora (Desv.) T. Moore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

原產地: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澳洲、菲律賓

生育地:常綠密林樹幹上中高位,著生

海拔高:低至中海拔

黑毛槲蕨在印尼稱為simbar layangan,是水龍骨科的著生性蕨類。走莖十分粗大,具有黑色的毛。一回羽狀裂葉,裂片寬。孢子囊堆在葉背不規則散佈。它跟科博館大溫室裡種的櫟葉槲蕨(Drynaria quercifolia)型態有點類似,不過比較小型。從資料來看,可能是2003年引進台灣。2016年夏天胖胖樹首次在台北建國花市見到黑毛槲蕨,以蟻蕨之名出售。植株比上次介紹的柳葉槲蕨Drynaria rigidula)粗曠些。
IMG_6270IMG_6271IMG_8049IMG_3432IMG_627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Drynaria rigidula (Sw.) Bedd.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

原產地:中國、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新幾內亞、澳洲東岸、菲律賓

生育地:熱帶森林樹幹上中高位或岩石上、峭壁上,著生

海拔高:0-2400m

水龍骨科槲蕨屬有16種,及一種天然雜交種。分布在非洲、亞洲至大洋洲的熱帶及亞熱帶森林。跟鹿角蕨屬(Platycerium)一樣具有二型葉。台灣也有產一種,就稱之為槲蕨(Drynaria fortune Drynaria roosii)。柳葉槲蕨,在中國植物誌上稱之為硬葉槲蕨。走莖粗約一公分,被褐色毛。一回羽狀複葉是跟其他槲蕨最大的差異。廣泛分佈在中國雲南至澳洲,大約是2015年以後才引進台灣。胖胖樹個人於2017年首次在花市上見到。
20170710_420170624_120170624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Lecanopteris deparioides (Ces.) Bak./Lecanopteris curtisii Baker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

原產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摩鹿加、菲律賓

生育地:低至中海拔或丘陵原始林、次生林樹幹上中低位,著生

海拔高:400-1200m

白蠟蟻蕨或稱藍蟻蕨,水龍骨科著生性蕨類,塊狀的扁平肉質走莖粉白色,內部中空。葉一回羽狀深裂,邊緣粗鋸齒,孢子囊堆長在鋸齒頂端。葉子有一種詭異的藍色調,與中南美洲產的萵苣蕨Phlebodium aureum)類似,故名。原產於馬來西亞至摩鹿加低海拔山地雨林中潮濕遮陰的森林內,常常長一整片卻只有新芽處有葉子,十分詭異。蟻蕨屬全世界有十三種,胖胖樹之前還介紹過生長在低地雨林中的桔子皮蟻蕨Lecanopteris crustacea壁虎蟻蕨Lecanopteris sinuosa)。我首次見到白蠟蟻蕨出現在市面上是2007年的進口植株,時隔十年,終於見到台灣自己繁殖的小苗。喜歡高空氣濕度,但需要排水好的介質,怕冷也怕熱的植物,初學者真的不建議栽培。
20070629_220070629_1IMG_068720170620_120170620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Microsorum thailandicum T. Boonkerd & Noot.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

原產地:緬甸、泰國、馬來半島北部,又一說是泰國南部(Chumphon省)特有

生育地:潮濕林下樹幹基部或岩石上,著生或岩生

海拔高:250-300m

反光藍蕨是水龍骨科星蕨著生性蕨類,橫走莖較細,葉片與葉片間距離短,貌似叢生狀。單葉、細長、全緣,表面會反射特殊的金屬光澤,故稱之為反光藍蕨。原產於中南半島潮濕的低地森林內。花市常還算常見。喜歡陰涼的環境,排水良好的介質,冬天要注意溫暖避風。對光線的忍受度非常大,從明亮半遮陰到非常陰暗的環境都可以生長。不過他似乎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
/tmp/phpas1odJ/tmp/php7eqNgm/tmp/phpOY0xUL098IMG_9223IMG_9224201707102017051620161108_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學名: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或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原產地:印度阿薩姆、孟加拉、中國雲南南部、緬甸、泰國、越南

生育地:季風雨林內樹幹上高位,著生

海拔高:低海拔,雲南200-1000m

華氏鹿角蕨,又稱瓦氏鹿角蕨、蝴蝶鹿角蕨、印度鹿角蕨。著生性草本,單芽型。二型葉,營養葉高大,除了生長季,經常全部褐化。孢子葉較寬,葉脈明顯,兩大分裂一長一短,孢子囊堆在兩大分岔中間。末端分裂較短,整體略呈扇形。原生地破懷嚴重,加上採集壓力大,即使在原產地也不常見,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花市偶爾可見。栽培時要注意。介質不可以久濕不乾。
08420170513國光花市_320170513國光花市_220170513國光花市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diantum malesianum J. Ghatak

科名:鳳尾蕨科/鐵線蕨科(Pteridaceae/Adiantaceae

原產地:中國南部、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波里尼西亞、菲律賓、台灣

生育地:林下或林緣半遮陰環境岩石上或土坡上,地生或岩生

海拔高:低海拔

馬來鐵線蕨是鐵線蕨科多年生草本,具有短直立莖。一回羽狀複葉,葉叢生莖頂,小羽片斜三角形、扇形或平行四邊形,最基部一對羽片半圓形。葉柄、葉軸、葉表面皆密被毛。葉末梢易生不定芽。與鞭葉鐵線蕨極類似,故又被稱之為假鞭葉鐵線蕨。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馬來鐵線蕨最基部一對羽片呈半圓形,而鞭葉鐵線蕨則否。廣泛分佈中國南部及東南亞,台灣中南部低海拔森林內十分常見。
IMG_3528IMG_793620160520太平咬人狗坑_120160520太平咬人狗坑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ityrogramma chrysophylla (Sw.) Link

科名:鳳尾蕨科/鐵線蕨科(Pteridaceae/Adiantaceae

原產地:西印度群島特有

生育地:開闊或半開闊潮濕地、河岸、林內或林緣,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金粉蕨,或稱黃金粉葉蕨、金背蕨,是鐵線蕨科多年生草本,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深裂葉,葉背有許多金黃色粉末,葉柄黑色。粉葉蕨屬全世界約有18種,主要分布在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中一種粉葉蕨Pityrogramma calomelanos)已廣泛歸化於全世界,台灣野外也可見到。花市稱之為金粉蕨其實不太適合,容易跟台灣南部原生的金粉蕨(Onychium siliculosum)搞混。大約是2013年引進台灣,花市偶爾可見。栽培還算容易,喜歡潮濕半遮陰的環境。
20160903_320160903_420160903_12017032620190512_120190512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Schizaea digitata (L.) Sw.

科名:莎草蕨科(Schizaeaceae

原產地:熱帶非洲、熱帶亞洲

生育地:熱帶潮濕林下遮陰處,草本

海拔高:低海拔

莎草蕨是低矮草本,根莖短,橫走狀。葉近叢生。葉細長不分岔,長1535公分。中肋明顯。孢子葉頂端具有810枚指狀附屬物,孢子囊在附屬物背面排成兩行。廣泛分布在熱帶非洲及熱帶亞洲。生長在熱帶潮濕森林下遮陰且腐植質豐富的空曠處。台灣是莎草蕨分布的北界,僅生長在恆春半島東岸,非常稀有。莎草蕨的外型相當特殊,不仔細看真的不會認為他是蕨類。胖胖樹不曾在台灣見過莎草蕨,反倒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內遇過他,跟奇異豬籠草Nepenthes mirabilis)混生。由衷希望這種從東南亞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的奇特植物,能夠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一直一直繁衍下去。
20110709-12520110709-118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hlebodium aureum (L.) J.Sm./Polypodium aureum L.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

原產地:美國南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圭亞那、巴西、阿根廷、巴拉圭、西印度

生育地:熱帶雨林、雲霧林、亞熱帶潮濕森林或河岸林樹上或岩石上,著生或岩生

海拔高:0-3000m

黃水龍骨是相當大型的著生性蕨類。肉質走莖易分枝,且被有金黃色毛。葉一回羽狀深裂,葉背及初生葉泛著詭異的粉藍色,十分美麗。原生於美洲熱帶及亞熱帶的潮濕森林,且普遍被栽培供觀賞。一般花市見到的大多是黃水龍骨綴化的個體,俗稱萵苣蕨。栽培十分容易。
10320151206_320160424_120160424_2/tmp/php7AbsME/tmp/phpiAbcsm/tmp/phpXKiAw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 (L.) Hook.

科名:瓶耳小草科(Ophiogloss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中國雲南、海南、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尼、澳洲北部、帛琉、菲律賓、蘭嶼、台灣、琉球

生育地:成熟森林下潮溼開闊處、沼澤邊、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錫蘭七指蕨是瓶耳小草科單種屬的地生草本,冬天地上部會枯萎休眠。文獻上記載是三出的三出複葉,但是我的觀察,好像只有頂羽片會三出,兩側的羽片常常是二叉,甚至單片。剛冒出來時甚至會是二叉的三出複葉。葉片中肋泛紅。孢子囊枝直立。是一種型態特殊,見一次就會終身難忘的植物。嫩葉可食用,地下莖可供藥用。廣泛分布在印度至澳洲的熱帶潮濕森林中。台灣早期僅於蘭嶼天池畔溼地及墾丁森林遊樂區第三區發現稀少的族群。十分稀有。2002年新紀錄於南投惠蓀林場第一林班的台灣杉造林地。2010年又於雲林湖山水庫附近的柚木造林地再發現。但是族群數量依舊十分稀少。胖胖樹最早於2001年自郭城孟老師的蕨類植物圖鑑上認識錫蘭七指蕨,不過一直無緣一見。後來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的潮濕林地上親眼見到這種美麗的生物。
20110709-07220110709-06820110709-06920110709-07020110709-07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latycerium superbum de Jonch. & Hennipman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或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原產地:澳洲昆士蘭

生育地:雨林內樹幹上高位,著生

海拔高:0-750m

巨大鹿角蕨又稱蘇巴比或超級棒鹿角蕨,著生性草本,單芽型。二型葉,營養葉十分巨大。上緣深裂,外翻朝前。孢子葉一左一右向下生長,不規則四回二叉分裂。乍看跟巨獸鹿角蕨Platycerium grande非常類似。不過巨大鹿角蕨每片孢子葉僅具一孢子囊堆,位於第一回分叉處,而巨獸鹿角蕨每片孢子葉有兩處孢子囊堆,位於第二回分叉處。栽培略有難度。但生長迅速,需要較大空間。
照片 12920190809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Nephrolepis brownii (Desv.) Hovenkamp & Miyam./Nephrolepis multiflora (Roxb.) F. M. Jarrett & C. V. Morton

科名:腎蕨科/蓧蕨科(Nephrolepidaceae/Oleandr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新幾內亞、澳洲東北、菲律賓、蘭嶼、台灣、琉球

生育地:林下空曠處或林緣、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胖胖樹介紹過腎蕨長葉腎蕨Nephrolepis biserrata),甚至藤蕨Arthropteris palisotii),卻一直沒有介紹過毛腎蕨。其實毛腎蕨看起來就像是大號的腎蕨。一回羽狀複葉,嫩芽跟葉軸有白毛。跟腎蕨最明顯的差異在於,腎蕨的小羽片基部覆蓋住葉軸,毛腎蕨則否。廣泛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台灣低海拔森林常見,偶爾可於建築物裂縫見之。
20100921富陽公園20101023台大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