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Zingiber brachystachys Triboun & K.Larsen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泰國沙拉武里府(北標府)
生育地:森林內潮濕處
海拔高:150-300m
短穗薑是多年生草本,具地下塊莖,假莖高可逾50公分,冬季會休眠。單葉、互生、全緣。花序直立,直接自塊莖長出,毬果狀,苞片覆瓦狀排列,綠色,花白色。果實形態不詳。2014年才發表的新種,種小名是短穗的意思。泰國南部特有植物,屬於少數玩家栽培的植物。
學名:Zingiber brachystachys Triboun & K.Larsen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泰國沙拉武里府(北標府)
生育地:森林內潮濕處
海拔高:150-300m
短穗薑是多年生草本,具地下塊莖,假莖高可逾50公分,冬季會休眠。單葉、互生、全緣。花序直立,直接自塊莖長出,毬果狀,苞片覆瓦狀排列,綠色,花白色。果實形態不詳。2014年才發表的新種,種小名是短穗的意思。泰國南部特有植物,屬於少數玩家栽培的植物。
學名:Curcuma zedoaria (Christm.) Roscoe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可能是南亞、東南亞
生育地:不詳
海拔高:低海拔
莪朮是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可達1.5公尺。塊莖圓柱狀,常突出地表。單葉、互生、全緣,中肋泛紅,基部鞘狀,直接生於塊莖之上。春末開花,花葉並存。穗狀花序直立,直接自地下莖長出,苞片上下約略等寬,白色,先端紫紅色。蒴果。拉丁文種小名與英文名稱Zedoary應該是來自波斯語 ژدوار (žadvâr)和阿拉伯語 جَدْوَار (jadwār)對莪朮的稱呼。1909年引進台灣,1959年2月楊永裕又自日本引進。台灣所稱的紫薑黃,即是本種。因為它的塊莖切開後,邊緣會成淡藍色或紫色,所以又稱藍心薑或黑心薑。一般所稱的薑黃於秋天開花。而春薑黃是指鬱金(Curcuma aromatica)。薑黃、莪朮與鬱金是三種完全不同的植物,花期、花序形狀、苞片的顏色、塊莖的顏色、葉片形態也都不同。
名稱 |
學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Amomum zingiber L.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可能是東南亞
生育地:不詳,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薑是多年生草本,具地下塊莖,假莖高可達90公分。單葉、互生、全緣。花序直立,直接自塊莖長出,毬果狀,苞片覆瓦狀排列,綠色,先端白色,花暗紅色,有黃色斑點。果實為蒴果。1753年林奈在《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書中發表時放在荳蔻屬。目前學名是1807年發表,種小名officinale通常是用在藥用植物。塊莖是全球重要香料,亦可做藥用。栽培歷史久遠,最早的文字紀錄可能是《論語》中的:「不撤薑食,不多食。」推測是南島語族將它傳播到整個東亞地區,台灣應該也是原住民在史前便引進。
學名:Zingiber spectabile Griff.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泰國、馬來半島
生育地:森林內潮濕處,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蜂巢薑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具地下塊莖,假莖高可達3公尺。單葉、互生、全緣或波狀緣。花序直立,直接自塊莖長出,毬果狀,苞片黃色、粉紅色、紅色至紅褐色,覆瓦狀排列,如蜂巢一樣。花瓣暗紫紅色布滿黃色斑點,十分艷麗。英文稱為beehive ginger,就是蜂巢薑的意思。十九世紀初由英國植物物學家威廉·格里菲斯(William Griffith)所命名,種小名spectabile意思是壯觀的。原產於東南亞,引進台灣時間不長,網路上資料不多,多半作為切花出口。除了栽培供觀賞,塊莖可做香料,亦可做藥用。
學名:Zingiber zerumbet (L.) Roscoe ex Sm. /Amomum zerumbet L.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印度、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
生育地:森林內潮濕處,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紅球薑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具地下塊莖,假莖高可達2公尺。單葉、互生、全緣或波狀緣。花序直立,直接自塊莖長出,毬果狀,苞片覆瓦狀排列,初為綠色,漸漸轉成紅色,花白色,唇瓣泛黃。果實為蒴果。種小名zerumbet來自阿拉伯語 زرنباد(轉寫zurunbad),原意應該是指月桃。原產於南亞至東南亞,1920年代引進。除了栽培供觀賞,嫩葉、幼嫩花序、塊莖可食,塊莖亦可做藥用。
學名:Tapeinochilos ananassae K. Schum./Costus ananassae Hassk.
科名:閉鞘薑科(Costraceae)
原產地:摩鹿加、新幾內亞、澳洲東北
生育地:潮濕森林內明亮潮溼處,地生
海拔高:0-700m
蠟薑又稱印尼蠟薑、鳳梨薑,植株型態與其它閉鞘薑類似,高度約可達2公尺,假莖螺旋生長,地下莖橫走。單葉、互生、螺旋排列於假莖上,一節一片,全緣或波狀緣。花序直立,長可達20餘公分,直接從地下莖長出,苞片橘紅色,覆瓦狀排列,花是橘黃色。1866年被命名為Costus ananassae,1899年命為Tapeinochilos ananassae,種小名是形容花序像鳳梨(Ananas comosus)一樣。生長在熱帶潮濕森林,是蠟薑屬最常被栽培地種類。可能是2000年代引進,台北植物園有栽培。胖胖樹還曾介紹過的閉鞘薑科植物有:絹毛鳶尾(Cheilocostus speciosus)、大苞閉鞘薑(Costus dubius)、竹節薑/斑馬薑(Costus stenophyllus)、紅響尾蛇閉鞘薑(Costus woodsonii)。
學名:Kaempferia angustifolia Roscoe 'Silver Striped'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寮國
生育地:低地柚木林、石灰質泥灰岩
海拔高:0-150m
銀線紫唇孔雀薑是薑科孔雀薑屬較小型的種類。葉片墨綠色而有銀色線條。花白色,唇瓣紫紅色。原產於寮國。冬季會休眠。類似種類胖胖樹還曾介紹過同屬的山奈(Kaempferia galanga L.)、蘭花薑(Kaempferia minuta K.Larsen. & T.Jenjittikul.)、泰國黑薑(Kaempferia parviflora Wall. ex Baker)、美麗孔雀薑(Kaempferia pulchra Ridl.)、阿爾瓦孔雀薑(Kaempferia pulchra Ridl. 'Alva'),以及不同屬的凹唇薑/甲猜(Boesenbergia rotunda (L.) Mansf.)、黃金孔雀薑(Cornukaempferia aurantiflora Mood & K. Larsen)、土田七(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 ex Bak.) Craib)。
學名:Kaempferia galanga L.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印度、孟加拉、中國南部、中南半島
生育地:疏林、林緣、竹林,地生
海拔高:0-1000m
山奈為薑科多年生草本,冬季會休眠,地下塊莖肥大。單葉,通常兩枚對生,無柄,全緣或波狀緣。花白色,中央泛紫,穗狀花序短,生於兩葉之間。果實為蒴果。山奈於1930年代引進台灣,早期多半栽培供藥用或觀賞。不過它的塊莖和薑一樣有特殊的香氣,也是東南亞地區常使用的香料,近年來新住民普遍做香料使用。咖哩、沙嗲中多半都會加入沙薑。梵文稱之為कचोर,轉寫成kacora,意思是白色的薑黃。進而影響沙薑的馬來文與印尼文,馬來文稱為Cekur,印尼文則是Kencur。馬來西亞會將塊莖搗碎跟飯一起吃,或是切片跟米一起煮;在印尼,沙薑是很受歡迎的香料,除了使用塊莖,它的嫩葉也做為蔬菜。
學名:Alpinia galanga (L.) Willd./Maranta galanga L.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印度阿薩姆、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菲律賓
生育地:森林底層或邊緣
海拔高:100-1300m
南薑是月桃屬大草本,莖斜上升長,高可逾1.5公尺。塊莖外皮紅色或白色泛紅。單葉、互生,葉鞘抱莖。花白色,花瓣基部泛紅,圓錐花序頂生。蒴果橢圓球狀或球狀,略呈肉質。南薑又稱高良薑、紅荳蔻。一般市售的白南薑是南薑較幼嫩的塊莖,約一二年生;紅南薑則是三年生以上的老塊莖。雖有薑名,卻是月桃屬植物。
學名:Curcuma longa L./Curcurma domestica Valeton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可能是中國南部、東南亞
生育地:不詳
海拔高:0-2000m
薑黃是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可逾一公尺。塊莖圓柱狀。單葉、互生、全緣,基部鞘狀,直接生於塊莖之上。秋天開花,穗狀花序直立,基部苞片綠色,末梢苞片白色,先端紫紅色。蒴果球形。1753年林奈在《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書中發表。屬名是來字梵文कुङ्कुम,轉寫為kunkuma,佛經中音譯為茶矩磨。不過,這裡是林奈弄錯了。因為茶矩磨指的是番紅花,而不是薑黃。薑黃的梵文是हरिद्रा,轉寫為haridra,在佛經中稱為呵梨陀。薑黃暨是藥用植物,也是咖哩中十分重要的香料。咖哩的黃色即是塊莖的顏色。台灣的栽培歷史久遠,大約1800年從花南引進。台灣所稱的秋薑黃,即是本種,秋天開花。春薑黃是鬱金(Curcuma aromatica),紫薑黃是莪朮(Curcuma zedoaria)。三種是完全不同的植物,花期、花的顏色、塊莖的顏色、葉片形態也都不同。
|
學名:Costus woodsonii Maas
科名:閉鞘薑科(Costraceae)
原產地: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北部
生育地:森林下明亮潮溼處,地生
海拔高:0-100m
紅響尾蛇閉鞘薑的植株型態與其它閉鞘薑類似,高度約可達1.5公尺,莖螺旋生長,地下莖橫走。單葉、互生、螺旋排列於莖上,一節一片,全緣或波狀緣。花序頂生而直立,苞片橘紅色,覆瓦狀排列,花序長可達10餘公分,加上花期長,幾乎全年開花,頗具觀賞價值。花瓣也是橘紅色,但是唇瓣是淡黃色,先端鮮黃色,齒狀裂,十分顯眼。喜歡明亮半遮陰的環境,亦可適應全日照環境,但是葉緣容易焦黃。應該是閉鞘薑科栽培最普遍的種類。
胖胖樹還曾介紹過的閉鞘薑有:絹毛鳶尾(Cheilocostus speciosus)、大苞閉鞘薑(Costus dubius)、竹節薑/斑馬薑(Costus stenophyllus)。
學名: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 ex Bak.) Craib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印度阿薩姆、孟加拉、中國南部(林下或荒坡)、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
生育地:森林遮陰處,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土田七是薑科多年生草本。具有塊狀根莖,而根末梢也會膨脹成紡錘狀。葉細長,綠色、背面暗紅色,或兩面皆暗紅色。花白色,中心黃色,花序生於杯狀的總苞中,開花時花會伸出總苞之外,總苞先端二裂或三裂,十分特殊。果實為蒴果。植株冬天會休眠。原產於喜馬拉雅山麓及中南半島一帶,是活血消腫的藥用植物。1960年代引進台灣,偽作五加科人參屬的藥材三七(Panax notoginseng)。大約2010年後,喜愛薑科的雨林植物玩家又引進做為觀賞植物。各地草藥園零星栽培。
學名:Kaempferia parviflora Wall. ex Baker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泰國
生育地:地生
海拔高:
泰國黑薑又稱小花山奈、小花孔雀薑,是薑科孔雀薑屬中大型的種類。冬季會休眠。它的花極小,跟葉片不成比例。而且花序成杯狀,相當特殊。原產於泰國的藥用植物,野外生長狀況不明。類似種類胖胖樹還曾介紹過蘭花薑/迷你孔雀薑(Kaempferia minuta)、美麗孔雀薑(Kaempferia pulchra)、阿爾瓦孔雀薑(Kaempferia pulchra 'Alva'),以及不同屬的凹唇薑/甲猜/泰國沙薑(Boesenbergia rotunda)、黃金孔雀薑(Cornukaempferia aurantiflora)。
學名:Globba globulifera Gagnep.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泰國、越南
生育地:潮濕熱帶森林內,地生
海拔高:
球花舞薑是小型的薑科植物,植株低矮,高約30至60公分。冬季會休眠。總狀花序頂生,下垂,苞片桃紅色至深紫色,密生如球狀,花金黃色,造型如一隻天鵝。大約是2010年後開始出現在各大花市。栽培容易,喜歡明亮半日照環境。舞薑屬又稱舞花薑屬,約有一百多種,分布在印度至澳洲。花序多半有瑰麗的苞片,如舞者的彩衣。花朵纖細,如舞者婀娜多姿的身影,因而得名舞薑。
學名:Scaphochlamys reticosa (Ridl.) R.M. Sm./Boesenbergia reticosa (Ridl.) Merr.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婆羅洲沙勞越與加里曼丹交界
生育地:石灰岩森林底層,地生
海拔高:300m
網紋船苞薑是很特別的植物,多年生草本。網格狀的葉脈在葉表面突起,十分美麗。原產於婆羅洲的石灰岩森林,胖胖樹於2009年在資深的雨林植物前輩夏洛特大大的著作《雨林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鑑》首次認識網紋船苞薑,是雨林植物玩家蒐藏的珍稀品種。栽培時需要遮陰與高空氣濕度。船苞薑是個小屬,大約有三四十種,主要分布在馬來半島跟婆羅洲。
學名:Etlingera elatior (Jack) R. M. Sm.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
生育地:森林底層或邊緣
海拔高:低海拔
火炬薑是薑科多年生的超大草本。在東南亞,葉莖可以達十公尺高,葉互生。花多半為紅色,也有粉紅色。花莖可以超過兩公尺。果實成熟紫黑色。花蕾可食用。全台偶見栽植。
學名:Burbidgea schizocheila Hackett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婆羅洲(沙勞越)
生育地:低地森林樹上,著生
海拔高:305-457m
布比薑為著生性草本,高約三十公分。單葉,互生,全緣,凹凸不平。花橘黃色,花序生於假莖頂。蒴果紡錘狀。布比薑屬又稱黃金薑屬,是婆羅洲特有的一個薑科小屬,約有五種。目前蒐集資料發現,台灣引進兩種,本種與妮堤達黃金薑(Burbidgea nitida)。本種葉表面凹凸不平,花梗較長,可與妮堤達黃金薑區別。栽培容易,盆植或版植皆可,喜歡排水良好的介質,與明亮地散射光。花市或網拍偶爾可見。
學名:Boesenbergia rotunda (L.) Mansf.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尼?
生育地:落葉林及常綠混淆林,地生
海拔高:0-1200m,主要300-1000m
凹唇薑就是泰式料理中的甲猜,又稱泰國沙薑、手指薑。多年生草本,葉鞘紅色,冬季會休眠。莖橫走,根粗大,有辛香味。花白色自粉紅色,唇瓣紫紅色。廣泛分布及歸化於中國南部及東南亞地區,亦常被栽培。甲猜在花市幾乎未曾出現,但是台中賣東南亞雜貨的東協廣場倒是偶爾會有。應該是2010年以後東南亞新住民引進台灣。栽培十分容易,就如同孔雀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