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其他樹木 (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名:Ficus lyrata Warb.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幾內亞比索、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奈及利亞、喀麥隆、加彭

生育地:低地熱帶雨林

海拔高:0-400m

提琴葉榕是桑科榕屬喬木,高可達16公尺,小苗半著生。單葉,互生,全緣,托葉常宿存。隱頭花序腋生。最早是1901年引進,1967年玫瑰花推廣中心張碁祥又自日本引進,各地常見栽培,許多公園校園都有巨大的植株。台灣沒有其榕小蜂,只能無性繁殖,扦插容易成活。幼株有一定耐陰性,常被栽培在室內。但是它喜歡比較通風的環境。建議還是室外栽培。
/tmp/phpCRDBb0/tmp/phpIHaDNm/tmp/phpIJfsR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Dalbergia assamica Benth./Dalbergia balansae Prain

科名:豆科(Fabaceae or Leguminosae

原產地:印度阿薩姆、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

生育地:常綠原始林、次生林、半落葉林、河岸林

海拔高:1200m以下

南嶺黃檀是喬木,高可達10公尺。一回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全緣,葉柄基部有一對細小的托葉。蝶形花白色,花心黃綠色,旗瓣和翼瓣又藍紫色縱紋,約1公分,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莢果扁平呈翅果狀,內含種子12枚。原產於印度東北至中南半島。引進台灣的時間不詳,2010年代中後期偶見種苗商販售苗木。亦曾在台中的幾處新建公園內發現植栽。
/tmp/phptyciE5/tmp/phpKriimg/tmp/php1kjjUr/tmp/php8JJuTD/tmp/php9JhljQ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Miconia calvescens DC./Miconia magnifica (Groenl.) Triana

科名: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原產地:墨西哥南部、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

生育地:低地至山地潮濕森林邊緣、受干擾處、河岸林,原始林內較罕見

海拔高:45-1830m

米氏野牡丹是小喬木,高可達15公尺。單葉,對生,細鋸齒緣,兩面皆被毛,葉背深紫紅色,有明顯的三出脈,葉脈於表面凹下,背面隆起。成株葉片十分巨大。花白色,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或腋生。果實扁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原產於中南美洲,推測於1990年代引進栽培供觀賞,目前仍屬於玩家級植物。不過它是世界百大入侵植物,一定要很小心,避免它跑到野外環境。
/tmp/phpJ6hvJS/tmp/phpTcgX7x/tmp/phphXUrVd/tmp/phpICYe8T/tmp/phpcWLNQA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Ficus religiosa L.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尼泊爾、中南半島

生育地:熱帶雨林、季風林

海拔高:0-1500m

菩提樹是桑科榕屬大喬木,高可達35公尺,樹幹光滑,基部具板根。單葉,互生,全緣,倒三角形,尾狀尖明顯。嫩葉泛紅。隱頭花序腋生。傳說中,佛祖悟道於菩提樹,使得菩提樹成為各地佛寺最常栽培的植物。1753年林奈在《植物種志》書中以無花果為榕屬的模式種,並命名了三種佛經中的植物:孟加拉榕優曇華菩提樹。於1901由田代安定引進,全台普遍栽培,並且已歸化各地。
/tmp/phpVQM2tv/tmp/phpWBrBUc/tmp/phpvyek0h/tmp/phpgzmcRi/tmp/phplR5EkN/tmp/phpmd36FQ/tmp/phpwCE1CR/tmp/phpDvFm2N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olyalthia longifolia (Sonn.) Thwaites

科名:番荔枝科(Annon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

生育地:森林中

海拔高:400m以下

長葉暗羅是番荔枝科暗羅屬的喬木,高可達25公尺。單葉、互生,波狀緣,新葉紅色。花黃綠色,繖形花序,腋生。果實為核果,橢圓形,種子巨大。1922年引進,台灣各地普遍可見。該屬胖胖樹還介紹過雞爪樹Polyalthia suberosa)與琉球暗羅Polyalthia liukiuensis)。
/tmp/phpVA2eyh/tmp/phplA5lL2/tmp/phpGwlubQ/tmp/phpsKdQcP/tmp/phpBn1KBr/tmp/phpgytgQ6/tmp/phplyUy3Y/tmp/php2KM236/tmp/phpwG1rF0/tmp/phpLAuui6 /tmp/phpvuy6F8/tmp/phpMsiU5y/tmp/phpKu2026/tmp/phpVhAxq0/tmp/phpmyjJMZ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Murraya crenulata (Turcz.) Oliv.

科名:芸香科(Rutaceae

原產地:爪哇、西里伯斯、新幾內亞、澳洲、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叢林中

海拔高:低至中海拔

蘭嶼月橘是芸香科月橘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一回羽狀複葉,互生,小葉歪基,細鋸齒緣,明顯下垂生長。花白色,複聚繖花序,頂生。果實球形、成熟時淡黃色。蘭嶼月橘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至澳洲北部,在台灣僅見於蘭嶼島上的熱帶森林,相當少見,是珍貴的熱帶雨林植物。因為外型與山黃皮有些類似,又稱蘭嶼山黃皮或擬山黃皮的別稱。胖胖樹還呈介紹過短柱黃皮Clausena anisum-olens)與蘭嶼花椒Zanthoxylum integrifoliolum)兩種蘭嶼的芸香科植物,以及同屬的可因氏月橘Murraya koenigii)。
/tmp/php8OY9Xd/tmp/phpS2OjzM20190918_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hionanthus coriaceus Yuen P. Yang & S.Y. Lu

科名:木犀科(Oleaceae

原產地: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低地原始林

海拔高:低海拔

厚葉李欖是木犀科常綠小喬木,高可達25公尺。葉全緣、對生、嫩葉略帶暗紅色。花淡黃色,複聚繖花序腋生、頂生,或生於無葉的老枝條上,有宜人的香氣。核果圓形、成熟時橘黃色,然後漸漸轉紫黑色,種子有稜。台灣僅見於蘭嶼,且不多見,臺灣本島零星有栽培。相較於紅頭李欖,最明顯的差異應該是花色與核果的形狀。兩者的葉片形態差異不明顯,差異主要在葉片基部厚葉李欖葉片基部較寬,葉柄短,多半只有1公分;紅頭李欖葉片基部通常很窄,會讓人誤以為是葉柄很長,葉柄約12公分。不知道為什麼,不論是用中文名或拉丁文學名搜尋,網路上幾乎沒有厚葉李欖果實的照片。花的照片也很少。
IMG_6603IMG_6621IMG_6623IMG_6631IMG_6632IMG_6592IMG_6594IMG_6607IMG_6611IMG_6625IMG_6612IMG_663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Myristica simiarum A.DC./Myristica elliptica Wall. ex Hook. f. & Thomson var. simarum (A. DC.) J. Sinclair

科名: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

原產地: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原始雨林

海拔高:800m以下

菲律賓肉豆蔻是大喬木,高可達40公尺。單葉、互生、全緣。單性花,雌雄異株,花細小,聚繖花序,腋生。果實球形,成熟時橘黃色,會開裂,假種皮紅色。在臺灣野外生長於蘭嶼天池至望南峰一帶的森林,是罕見的稀有植物。台灣許多校園、公園、植物園有栽培蘭嶼肉豆蔻,大家對蘭嶼肉豆蔻較為熟悉,但是菲律賓肉豆蔻大家較為陌生。菲律賓肉豆蔻也有人稱之為紅頭肉豆蔻,相對於蘭嶼肉豆蔻,葉子比較寬,比較薄,葉尖也比較尖。果實形態也不同。該科胖胖樹還介紹過蘭嶼肉豆蔻Myristica ceylanica)、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帛琉風吹楠Horsfieldia palauensis
20190729_820190729_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Osmoxylon pectinatum (Merr.) Philipson/Boerlagiodendron pectinatum Merr.

科名:五加科(Araliaceae

原產地:菲律賓巴丹島、蘭嶼、綠島

生育地:森林中

海拔高:650m以下

蘭嶼八角金盤是蘭嶼八角金盤屬的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單葉,互生,多集中於枝條末端,37裂掌狀裂,鋸齒緣,葉柄細長,葉柄基部有兩圈細齒狀構造。聚繖狀繖形花序頂生。果實球狀。僅分布於台灣蘭嶼、綠島,以及菲律邊北部的巴丹島,通常生長於較潮溼的山坡或溪谷。該屬約有60種,蘭嶼八角金盤是該屬唯一天然分部於台灣的種類,而該屬較常見的觀賞植物五爪木(Osmoxylon lineare)則是自菲律賓引進
IMG_3356IMG_335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hisocheton patens Blume

科名:楝科(Meliaceae

原產地: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低地原始雨林

海拔高:500m以下

蘭嶼擬樫木是楝科大喬木,高可達43公尺。一回羽狀複葉,小葉對生,歪基,全緣或略誠波狀緣,葉軸被毛。花小,圓錐花序長而下垂,腋生或幹生。蒴果圓球狀,成熟時紅色,內含種子三枚。廣泛分佈東南亞低地雨林,台灣僅見於蘭嶼,通常生長在平坦潮濕坡面或稜線原始林。類似植物胖胖樹還介紹過蘭嶼樫木Dysoxylum arborescens)、蘭嶼椌木Dysoxylum cumingianum)。在台灣,除非是植物相關科系或是極有興趣的植物愛好者,不然應該鮮少人知道蘭嶼島上產的幾種罕見的楝科植物——特別是樫木與擬樫木。這幾種植物都是以東南亞熱帶雨林為分布中心的物種,全身上下充滿熱帶雨林的氣息,跟台灣多數植物的形態有顯著差異。他們的存在,讓蘭嶼及台灣的自然生態更加豐富多元,值得我們認識及保護。
IMG_4512IMG_451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Ficus subpisocarpa Gagnep./Ficus superba (Miq.) Miq. var. japonica Miq.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中國南部、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摩鹿加、菲律賓、台灣、琉球

生育地:潮濕森林、季風林

海拔高:0-1400m

著生喬木,高可達25公尺。常著生在大樹上或牆角,氣生根會包覆並絞殺其他大樹。單葉,互生,全緣,嫩葉紅色。托葉米白色,早落。隱頭花序單生或叢生於葉腋或幹生於無葉的大枝條。果實球形。廣泛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台灣平地十分常見。白色托葉在吐新芽的時候會大量落下,通常是托葉跟嫩葉一起醃製後食用,稱為雙胞菜。干城五村與信國社區有栽培供自家食用。忠貞市場上見過醃製過雙胞菜。
IMG_1207IMG_120920181001_220181001_1IMG_5652IMG_5653IMG_5654IMG_7506IMG_7507IMG_8863IMG_8960IMG_896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Ficus heteropleura Blume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印度阿薩姆、孟加拉、不丹、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小巽他群島、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原始龍腦香林、亞山地森林、次生雨林、沼澤森林

海拔高:15001800m以下

尖尾長葉榕是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20公尺。單葉、互生、全緣、尾狀尖明顯。隱頭花序腋生,成熟果實橘色。它是熱帶雨林下層的植物,非常耐陰,喜歡高空氣濕度的環境。台灣野外分布於蘭嶼,通常生長在陰濕的原始林中。
IMG_5636IMG_5641IMG_5642IMG_5637IMG_5638IMG_5640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Erythrina poeppigiana (Walp.) O.F. Cook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原產地: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熱帶潮濕低地至高地森林,如亞馬遜河及奧利諾科河盆地

海拔高:0-1500m

小翅刺桐又稱山鼠麴刺桐,豆科大喬木,高可達35公尺,樹幹通直,胸高直徑可達2公尺,基部具板根。三出複葉十分具大,互生,小葉全緣。花橙色,類似總狀花序,花沿著花軸向先端傾斜排列。果實為莢果,成熟時會開列。原產熱帶美洲,引進台灣年代不詳,目前僅知農業試驗所有一株十分巨大的植株。花可食用。該屬胖胖樹還介紹過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IMG_2058IMG_2059IMG_2057IMG_2060IMG_2061IMG_4069IMG_4070IMG_407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nisoptera thurifera (Blanco) Bl.

科名: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

原產地:馬來西亞、菲律賓

生育地:原始雨林

海拔高:0-750m

香安納士樹是大喬木,高可達45公尺,樹幹通直。單葉、互生、全緣。嫩芽、葉被、小枝皆被星狀毛。1935年引進台灣,栽種於高雄美濃雙溪熱帶樹木園內。消失已久,不確定是否還存活。目前台灣可以見到的龍腦香科植物,共五屬八種,分別是香安納士樹Anisoptera thurifera (Blanco) Bl.)、細枝龍腦香Dipterocarpus gracilis Blume)、大花龍腦香Dipterocarpus grandiflorus (Blanco) Blanco)、海南坡壘(Hopea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淺紅美蘭地Shorea leprosula Miq.)、鱗毛白柳桉Shorea palosapis (Blanco) Merr.)、登吉紅柳桉Shorea polysperma (Blanco) Merr.)、望天樹Parashorea chinensis H. Wang)。另外還有觀察到兩三種還無法確定的種類,可能是龍腦香屬或青梅屬(Vatica)。淺紅美蘭地大約是2007年前後引進。望天樹與海南坡壘約2010年後引進。其他五種都是1935年(日本昭和10年),高雄州產業部林務課出張所轄下設立「竹頭角熱帶植物母樹園」(今改名美濃雙溪熱帶樹木園)時,由佐佐木舜一先生引進。由於該處栽培了許多淡黃蝶的食草鐵刀木,吸引成千上萬的黃蝶聚集。又有黃蝶翠谷的美稱。
  1935年至1941年佐佐木順一幾乎每年都到南洋引進熱帶植物,紀錄上共引進276種。1937年中國發生七七蘆溝橋事變,中日大戰開打。在那之後,繼續從事熱帶植物研究與引進的應該就只剩下佐佐木舜一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就沒有再引進植物了。而戰爭也導致這些熱帶植物半數以上都死亡。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rchidendron lucyi F.Muell.

科名:豆科含羞草亞科(Leguminosae/Mimosoideae

原產地:摩鹿加、卡伊群島(Kai Islands)、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所羅門、澳洲昆士蘭東北

生育地:低地雨林林下

海拔高:0-100m

猴耳環是豆科棋子豆屬(頷垂豆屬的小喬木,樹幹通直,高可達20公尺,但一般多在10公尺以下。二回羽狀複葉,,通常由兩片大小一樣的一回羽狀複葉呈二叉狀生長於葉柄頂端。但有時在總葉柄上又會有兩片對生的小葉,有時二叉出去的一回羽狀複葉又不等大。小葉對生或稍對生,全緣或波狀緣,小葉柄跟葉軸交界處有腺點,葉柄基部也有三對腺點。花絲多且細長,白色,疑似繖形花序呈圓錐狀排列,腋生或頂生。莢果成熟時橘紅色,會開裂,環繞成圈,節節分明,於種子處膨大,故名猴耳環。原產於摩鹿加至澳洲東北部的雨林。引進台灣應該有一段時間了,中南部有少數玩家栽培。該屬台灣應該還有引進一種,稱為緬甸臭豆Archidendron pauciflorum),但跟一般食用的巴克豆屬的臭豆Parkia speciosa)不同,型態上很容易分辨。猴耳環葉片的排列方式十分特別,跟之前介紹過的緬甸鐵木Xylia xylocarpa)一樣。
IMG_8978IMG_8980IMG_4048IMG_4049IMG_4056IMG_4055IMG_8976IMG_8985IMG_8986IMG_8982IMG_8988IMG_8987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Ficus racemosa L.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中國南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新幾內亞、澳洲

生育地:常綠森林、半落葉林、河岸林、海岸林

海拔高:1500m以下

優曇華又稱聚果榕,桑科榕屬喬木,高可達30公尺,基部具板根。單葉、互生、全緣,托葉早落。隱頭花序總狀排列在小枝上,幹生,被毛。果實圓球狀,成熟時淡紅色。廣泛分布印度至澳洲的熱帶森林。1753年林奈在《植物種志》書中以無花果為榕屬的模式種,並命名了三種佛經中的植物:孟加拉榕、優曇華、菩提樹。台灣最早於1922年由金平亮三先生引進,栽培不多,台北植物園佛經植物區有一巨大植株應該就是金平亮三先生所引進之植株。優曇華音譯自梵文:उडुम्बर,英文拼音為udumbara,即成語「曇華一現」的主角。相傳是三千年才開一次的花,金輪法王出現的前兆。不過,事實上它全年都會開花,只是隱花果總是讓人以為他不會開花,所以被誤會。
  相關資料可參考唐朝《一切經音義》:「烏曇跋羅,梵語花名,舊云優曇波羅花,或云優曇婆羅花。葉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甜,無花而結子。亦有花而難值,故經中以喻希有者也。」,還有在西元
775年成書的《法華文句記》:「優曇華者。新云鄔曇鉢羅。翻為瑞應。金輪王出大海減少。金輪路現此華乃生。作金輪王之先兆也。」,或是唐代以後的諸佛經。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Toona ciliata M. Roem./Cedrela toona Roxb. ex Rottler & Willd.

科名:楝科(Meliaceae

原產地:印度、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小巽他群島、新幾內亞、新不列顛、澳洲東部、菲律賓

生育地:雨林或河岸林

海拔高:0-1500m

紅椿台灣通常稱為紅楝子,是楝科大喬木,最高可達35公尺,樹幹通直。一回羽狀複葉,小葉對生,全緣或疏鋸齒,葉軸暗紅色。花細小,圓錐花序,腋生。蒴果倒卵形,成熟後開裂成五瓣,種子細小,具薄翅。廣泛分佈印度至澳大利亞,台灣於日治時期引進,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與恆春熱帶植物園有栽培。不過,關於紅椿的引進,有一段小小的故事。故事開始前要先提三種植物名稱紅楝子(Toona calantas)、紅椿(Toona ciliata)、菲律賓香椿(Toona sureni)。這三種植物同科、同屬,形態非常相近,甚至連分布地都高度重疊

故事最早是發生在1896年,本多靜六從日本寄來紅楝子(Toona calantas)的種子,1900年有田、八戶又自印度引進紅楝子(Toona calantas)。1930年代,紅椿(Toona ciliata)也引進了,不過當時也將紅椿稱為紅楝子。台灣自此有兩種紅楝子。而第二種紅楝子——即紅椿,當時所使用的學名是Cedrela toona,跟南美香椿Cedrela odorata)同屬,或許因此埋下了日後把紅楝子跟南美香椿搞混的原因。我沒有查到紅椿(Toona ciliata)最早是誰引進的,但是最後一筆記錄應該是佐佐木舜一是在19397月引進,栽培於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根據文獻記載,隔年,也就是19407月,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也栽培了紅楝子(Toona calantas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Drypetes roxburghii (Wall.) Hurus./ Putranjiva roxburghii Wall.

科名:非洲核果木科(羽柱果科)/大戟科(Putranjivaceae /Euphorbiaceae

原產地:印度西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爪哇、小巽他、摩鹿加、新幾內亞

生育地:乾燥常綠森林或半常綠森林

海拔高:600m以下

羅氏核果木是非洲核果木科的小喬木,高可達20公尺。單葉、互生、鋸齒緣。單性花,雌雄異株,花單生於葉腋。核果略呈紡錘狀。非洲核果木科過去被放在大戟科下,該屬我曾介紹過鐵色Drypetes littoralis)。羅氏核果木的拉丁文種小名roxburghii是為了紀念印度植物學之父——偉大的蘇格蘭植物學家,同時也是外科醫師的威廉·羅克斯堡(William Roxburgh)。就跟台灣常見的羅氏鹽膚木(Rhus javanica L.var. roxburghii (DC.) Rehder & E.H. Wilson)變種名指的是同一人。羅氏核果木,或稱為印度假黃楊。之所以被稱為無核盤果木或印度無憂樹是某位大前輩級人物在書中的錯誤翻譯,導致中文名混亂,大家常常都雞同鴨講。佛教聖樹無憂樹是豆科植物,學名是Saraca asoca,過去常使用的學名是Saraca indica,所以又常有人稱它為印度無憂樹。Saraca indicaSaraca asoca的異名。其實就叫它做無憂樹就可以了,叫做印度無憂樹根本也是畫蛇添足。希望以後大家都改稱羅氏核果木或是印度假黃楊,不要再叫什麼印度無憂樹了。
20160824_320160824_220160824_120140525201308042013072520130725 (2)20130707雌雄異株,花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Dysoxylum cumingianum C. DC.

科名:楝科(Meliaceae

原產地:婆羅洲北部、蘇拉威西、摩鹿加、小巽他群島、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低地雨林

海拔高:0-335800m

蘭嶼椌木是楝科喬木,高可達25公尺,不過多半在15公尺以下。一回羽狀複葉,小葉對生,約四到五對、全緣,葉柄及葉背之葉脈處皆被毛。花細小,總狀花序,著生於主幹上。蒴果球型。分布於菲律賓,往南至蘇拉蘇西及小巽他群島,台灣僅見於蘭嶼,生長在潮濕無風緩坡或谷地內,是蘭嶼熱帶森林的第二層主要樹種。許多楝科植物來到台灣,都只分布於恆春半島及蘭嶼,以至於較少人認識。椌木屬共四種蘭嶼樫木Dysoxylum arborescens)、蘭嶼椌木(Dysoxylum cumingianum)、紅果椌木(Dysoxylum hongkongense),以及大花樫木(Dysoxylum parasiticum)。台灣的楝科植物,胖胖數還曾介紹過大葉樹蘭Aglaia elliptifolia)、台灣樹蘭Aglaia formosana)、穗花樹蘭Aphanamixis polystachya)與蘭嶼樫木Dysoxylum arborescens)。
01000800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Markhamia lutea (Benth.) K. Schum./Markhamia hildebrandtii (Baker) Sprague

科名:紫葳科(Bignoniaceae

原產地:象牙海岸、迦納、奈及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剛果、盧安達、蒲隆地、衣索比亞、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

生育地:疏林、山地森林、河岸林

海拔高:600-2400m

非洲菜豆樹或稱非洲貓尾樹,紫葳科喬木,最高可達40公尺,但一般多在15公尺以下。一回羽狀複葉、對生、全緣,幼苗鋸齒緣,新葉紅色。葉柄基部具耳狀托葉。花黃色、漏斗狀,圓錐花序頂生。蒴果細長而扁,可將近一公尺。種子扁、具有膜狀翅。原產於非洲低山地森林。1937年佐佐木順一引進台灣,栽培於美濃雙溪熱帶樹木園。1998年前後屏東科技大學亦有自雙溪樹木園引種栽培。台灣多半仍沿用日治時期引進時的學名Markhamia hildebrandtii,該學名目前已被處理成Markhamia lutea的異名。多數文獻記載,非洲菜豆樹原產於東非,事實上西非及中非也有分布。
IMG_2079IMG_352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