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風鈴木的季節,這時候幾乎每種風鈴木都有花,容易吸引眾人目光而引起討論。也是較容易比較彼此差異的季節。風鈴木又稱伊蓓樹,該屬產於熱帶美洲,大約在1966年至1973年間陸續引進。這些年走訪各地發現,台灣至少引進六種。較常見的為風鈴木、洋紅風鈴木,黃風鈴木、毛風鈴木。另外應該還有較不常見的粉鈴木及銀鈴木。風鈴木與洋紅風鈴木憑葉子就可以區別,麻煩的應該是黃風鈴木和毛風鈴木,相當容易被誤認。
黃風鈴木和毛風鈴木長得十分類似。黃風鈴木小葉較圓且薄,紙質,鋸齒緣,冬天葉子不會掉光,春天會換葉,在台灣通常是在二月底三月初開花,同一棵樹的花期往往十天至兩週就結束了。果實疏被毛,未熟果是綠色,有不規則疣狀突起,植株要非常高大才會開花。
毛風鈴木小葉較厚,披針形或倒卵形,全緣,但小苗時鋸齒緣,冬天葉子多半會掉光,在台灣一年開兩次,十月一次,三月一次,花期較長,自二月底到三月底,同一棵樹可持續綻放三到五週的時間。果實毛茸茸的。毛風鈴木不到一人高就會開花,黃金風鈴木幾乎都要一層樓高以上才會開花。風鈴木的果實為蒴果,中間有橫膈,成熟時會開裂成三片。與豆科的莢果不同。
左為毛風鈴木,右為黃金風鈴木
本文也順帶比較風鈴木與洋紅風鈴木(照片請點連結)。一般來說,風鈴木花較小,小葉鋸齒緣,花紫紅色,冬天會落葉,落葉後開花。花期10月底至3月,單一棵樹花期約三至五週。洋紅風鈴木花大型,小葉全緣,花粉紅色,冬天不落葉,春季換葉時開花。花期約3月至5月,單一棵樹花期約三至五週。
過去,風鈴木屬較常見的四種,只在中南部的公園、校園零星栽培。但是這些年突然流行,從北到南,到處都是風鈴木的蹤跡。三月可以同時見到四種風鈴木的花,請把握機會,錯過只好再等一年。
黃金風鈴木
學名:Handroanthus chrysanthus (Jacq.) S. Grose/Tabebuia chrysantha (Jacq.) G. Nicholson
科名:紫葳科(Bignoniaceae)
原產地:墨西哥、貝里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巴西、厄瓜多、祕魯、波利維亞
生育地:雨林及半落葉林
海拔高:0-1500m
黃風鈴木是大喬木,高可達30公尺。掌狀複葉,對生,小葉通常五枚,先端疏鋸齒緣,葉柄與葉疏被毛。花淡黃色,先端五裂,花序頂生或腋生。蒴果細長,未熟果綠色,疏被毛,有不規則疣狀突起。種子扁平,周圍有薄翅。廣泛分佈中南美洲,1969年9月19日外交官薛毓麒自委內瑞拉寄回種子而引進,1972年張碁祥亦曾引進。各地常見栽培。
黃金風鈴木/毛風鈴木
學名:Handroanthus chrysotrichus (Mart. ex A. DC.) Mattos/Tabebuia chrysotricha (Mart. ex A. DC.) Standl.
科名:紫葳科(Bignoniaceae)
原產地:巴西東南
生育地:雨林或半落葉林
海拔高:0-1000m
毛風鈴木是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掌狀複葉,對生,小葉通常五枚,全緣,葉柄與葉密被毛。花淡黃色,先端五裂,花序頂生或腋生。蒴果細長,密被金褐色毛。種子扁平,周圍有薄翅。原產於巴西東南沿岸的大西洋雨林。過去學名常被寫成Tabebuia obtusifolia (Cham.) Bureau或Tabebuia leucoxyla (Vell.) DC.,但是Tabebuia obtusifolia是單葉,應該是早期引進時弄錯了。若依過去使用的學名Tabebuia obtusifolia,為1973年7月25日林試所自美國引進。全島普遍栽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