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Aleurites moluccanus (L.) Willd

科名:大戟科(Euphorbiaceae

原產地:印度、中國南部、泰國、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西里伯斯、摩鹿加、小巽他群島、新幾內亞、澳洲、菲律賓

生育地:熱帶海岸林、次生林或原始林內受干擾處、河岸

海拔高:0-1600m

石栗是大喬木,在赤道無風帶高可達4公尺,不過一般多半約20公尺。單葉、互生、全緣或三到五裂。葉柄細長,新葉、葉柄及幼枝密布星狀毛。單性花,雌雄同株,花白色,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核果。種子形狀及大小像栗子。幼苗也很高大,就像同科的巴西橡膠樹一般,有一定的耐陰性,但也可以接受全日照。果實含油量高,所以又被稱為燭果樹。

石栗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各國,1903田代安定委託至越南出差的柳本通義購買種子而引進。在台灣,石栗不算罕見。除了各大植物園,不少公園及校園內也都有栽培。不過,石栗的花沒有油桐花那般大而明顯,會注意到的人較少。石栗的果實可以榨油,也稱為桐油,東南亞地區使用石栗的情況,與中國使用油桐榨油一樣普遍,使用方式也十分類似。可作為木材防腐、紙類防水塗料,或是製成肥皂、燈油、生質柴油等。尤其是燈油,至今太平洋島嶼仍有許多土著燃燒石栗油作為照明,所以石栗又被稱為燭果樹。此外,石栗油還供藥用,作為瀉藥、治療落髮、皮膚硬繭等,不過,石栗最特別的仍是它可以食用。

由拉丁文學名來看,石栗應該稱為摩鹿加油桐。但是最常使用的名稱仍舊是石栗。它的種子形狀及大小像栗子,但是卻堅硬如石頭。油桐類植物都有毒,一顆種子就可能致命。可是石栗很特殊,毒性較低,烤熟後可以食用。味道如花生,東南亞地區當成零食。傳統馬來美食常使用石栗的果仁。印尼則稱之為Kemiri,把它當成天然的味精,製成醬料,添加少許在傳統料理中提味。夏威夷則混合一種海藻做成香料
IMG_8191IMG_8195IMG_819320130417綠園道20160403大里運動公園_2IMG_8197IMG_8300   
IMG_8198IMG_814120130725_420130605_220130530_3201305212013051020120918_2  

arrow
arrow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