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Crateva religiosa G. Forst./Crateva unilocalaris Buch.-Ham.
科名:山柑科/白花菜科(Cappar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不丹、尼泊爾、中國南部、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新幾內亞、澳洲、太平洋島嶼、帛琉、菲律賓
生育地:定期氾濫森林、潮濕河谷、季風林、路邊、河岸林、雨林
海拔高:0-700m
魚木是白花菜科喬木,高可達30公尺。三出複葉、互生、小葉全緣。兩性花、花絲細長、初開白色,漸漸轉為黃色,繖房花序頂生。漿果橢球型、成熟時灰褐色、果肉黃色、內含扁圓形黑色種子。國外的資料都說果實可食,富含維他命C,但是部分國內資料卻說有毒不可食用,以至於我也不敢嘗試,不過味道倒是很香。有重演化現象,實生小苗第一對針葉為單葉。廣泛分布在印度、東南亞至太平洋島嶼。喜歡生長在水邊,台灣各地偶見栽培。可扦插或種子繁殖,皆十分容易。就胖胖樹的觀察,台灣原生的台灣魚木(Crateva adansonii DC. subsp. formosensis)小葉中肋泛紫紅色,果實成熟為橘黃色,可以簡單跟魚木區分。魚木是廣布種,為什麼在台灣卻被稱為加羅林魚木,我想跟台北市溫州街那株魚木的解說牌有關。解說牌上稱魚木為加羅林魚木,使用的學名是Crateva speciosa。不過Crateva speciosa是Crateva religiosa的同種異名。但是因為溫州街的加羅林魚木名氣太大,加上台灣原生的台灣魚木在植物誌上就稱之為魚木,為了方便區分,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加羅林魚木這個名字。另外,我發現香港常見的行道樹樹頭菜(Crateva unilocalaris)跟台灣引進的魚木(Crateva religiosa)應該是同一種植物。花、果、葉的形態皆相同。查了一下中國植物誌,過去把魚木(Crateva religiosa)跟樹頭菜(Crateva unilocalaris)視為兩種植物,後來又改成中國並不產魚木(Crateva religiosa)。但也有少數資料把Crateva religiosa 跟Crateva unilocalaris視為同種異名。這下魚木的身世令我相當困擾。重新查了Crateva religiosa,發現有些地方果實及形態的照片類似Crateva adansonii,有的與樹頭菜(Crateva unilocalaris)一樣,而有的卻又是完全不同的形態。真令人頭痛。究竟台灣引進的魚木是Crateva religiosa還是Crateva unilocalaris,或是Crateva religiosa 跟Crateva unilocalaris為同種異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