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天南星 (1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名:Amorphophallus bulbifer (Roxb.) Blume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印度、錫金、孟加拉、緬甸、中國雲南西雙版納

生育地:熱帶森林中

海拔高:低海拔,中國300-1500m

珠芽魔芋是天南星科多年生的超大型草本植物,株高可達2公尺。一至二回的羽狀複葉在葉柄頂端呈掌狀排列。初生葉葉緣桃紅色,葉柄有橘紅色或褐色不規則斑塊,十分美麗。葉柄頂端易生珠芽,其中文名及拉丁文種小名都是在表示它具有珠芽——珠芽又稱零餘子,是植物儲藏養分,無性繁殖的球狀構造。佛焰苞橘紅色。先花後葉。珠芽魔芋算是台灣較常見的外來種魔芋,推測是這幾年從中國雲南引進。十分容易栽培。該屬胖胖樹還曾介紹過疣柄魔芋Amorphophallus paeoniifolius)。
20170528國光花市_2IMG_6730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Colocasia gigantea (Blume) Hook. f./Leucocasia gigantea (Blume) Schott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

生育地:林下潮濕遮陰處,地生

海拔高:1000m以下

大野芋是天南星科芋屬的超大型草本,高可達3公尺。葉片叢生於莖頂,長可逾兩公尺。相較於一般食用的芋頭(Colocasia esculenta),大野芋除了更加巨大外,其葉緣波浪狀,葉脈呈綠白色,十分明顯。而跟姑婆芋Alocasia odora)相比,大野芋跟其他可食用的芋屬一樣,葉片防水,水珠可聚集,姑婆芋則否。巨大的植株則跟千年芋Xanthosoma sagittifolium)相似,但是千年芋葉箭型,而大野芋則是盾型。大野芋原產於中國南部及東南亞,常與姑婆芋混生。推測應該是1990年前後由新住民所引進,全台各地偶見栽培。胖胖樹在台北植物園、內湖越南村、台中霧峰、南投草屯、彰化市、彰化二林、高雄、屏東都有見過栽培。大野芋在北越稱之為dọc mùngrọc mùng,南越則稱為bạc hà。其芋梗是所謂的白霞,口感似蓮霧,可以煮湯或快炒。台中東協廣場,以及全台各地販售東南亞蔬菜的市場、超市都可見到販售大野芋芋梗
IMG_4905IMG_4907IMG_671420160528/tmp/php9W6CTjIMG_765020171204_3IMG_4500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Alocasia scalprum A. Hay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菲律賓

生育地:森林底層,地生

海拔高:?

甲骨文觀音蓮是天南星科觀音蓮屬的小型地被植物。葉子與犀牛皮觀音蓮(Alocasia melo)、白犀牛皮觀音蓮Alocasia chaii)類似,葉脈於表面凹下而形成不規則斑紋。不過甲骨文觀音蓮葉子顏色是深墨綠色,且葉子比較細長,與犀牛皮的塑膠質感及白犀牛皮的絨布質感有所不同。佛焰苞綠白色,果實黃色。森林內部地被植物,十分耐陰。栽培方式與其他小型觀音蓮類似。目前胖胖樹介紹過的觀音蓮有:龍鱗觀音蓮Alocasia baginda)、白犀牛皮觀音蓮Alocasia chaii)、尖尾姑婆芋Alocasia cucullata)、綠龜甲觀音蓮Alocasia clypeolata)、龜甲觀音蓮Alocasia cuprea)、黑觀音蓮Alocasia infernalis)、羽葉觀音蓮Alocasia lauterbachiana)、長葉觀音蓮Alocasia longiloba)、蘭嶼姑婆芋Alocasia macrorrhizos)、犀牛皮觀音蓮Alocasia melo)、紐貝拉觀音蓮Alocasia nebula)、姑婆芋Alocasia odora)、箭葉觀音蓮Alocasia princeps)、瑞基觀音蓮Alocasia reginae)、絨葉觀音蓮Alocasia reginula)、明脈觀音蓮Alocasia reversa)、婆羅洲巨人Alocasia robusta)、甲骨文觀音蓮Alocasia scalprum)、茶色觀音蓮Alocasia wentii)、斑馬觀音蓮Alocasia zebrina)。
20160703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locasia clypeolata A.Hay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菲律賓民答那峨

生育地:森林邊緣多岩石土坡,地生

海拔高:低地

綠龜甲觀音蓮是天南星科的中小型觀音蓮。葉綠色,葉脈深綠色,在表面凹下,背面突起。型態有些許類似龜甲觀音蓮Alocasia cuprea)及瑞基觀音蓮Alocasia reginae),不過顏色及葉的質感都有明顯差異,不易搞混。原產於菲律賓民答那峨,台灣極為罕見。
IMG_0661IMG_066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locasia reversa N.E. Brown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婆羅洲沙勞越南部

生育地:石灰岩森林底層,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明脈觀音蓮又稱青貝觀音蓮、迴向觀音蓮,天南星科小型的姑婆芋。盾狀葉,成株葉子呈銀綠色,中央葉脈墨綠色。原產於婆羅洲的石灰岩森林底層,喜歡陰涼的環境。栽培時要注意,空氣濕度要高,但是介質不可以久濕不乾,可用珊瑚沙混培養土栽培,並適時留意介質酸化。冬季要嚴防寒害。
20110611_22014100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locasia princeps W. Bull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馬來西亞

生育地:森林底層,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箭葉觀音蓮又稱福箭觀音蓮,是中型的觀音蓮。葉戟形,成株葉背的葉脈及葉柄呈暗紅色。可與斑馬觀音蓮Alocasia zebrina)區別。花市曾出現一陣子,科博館熱帶雨林溫室也曾栽培。但或許是栽培不易,已經越來越罕見。
20070722_120070722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othoidium lobbianum Schott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馬來西亞、蘇門答臘、西里伯斯、摩鹿加、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森林中樹上,著生性藤本

海拔高:500m以下

假柚葉藤是天南星科草質著生性藤本,每節都會長根。單身複葉、全緣。所謂的單身複葉即葉柄有翼,看起來像是兩片葉子一前一後連接在一起。芸香科柑橘類植物也常見單身複葉,如之前介紹過的馬蜂橙Citrus hystrix)。假柚葉藤是假柚葉藤屬,在台灣僅見於蘭嶼。跟台灣本島常見的柚葉藤(Pothos chinensis)不同屬,型態也有所差異。假柚葉藤葉子短,葉柄比葉長兩倍以上。柚葉藤葉子較寬大,葉柄窄短。十分容易區別。
/tmp/phpqCPeaf208209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Cercestis mirabilis (N.E. Br.) Bogner/Rhektophyllum mirabile N.E. Br.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貝南、奈及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剛果共和國、安哥拉、烏干達

生育地:低地潮濕森林中樹上、岩石上或地生

海拔高:400m以下

網紋芋俗稱非洲面具,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地生或著生。葉簇生於短直立莖上。幼葉箭型,葉脈處綠色,葉肉處有不規則白色斑紋,十分美麗。成葉十分巨大,但是白色斑紋會消失,這點與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類似。網紋芋最特別之處在於他的繁殖方式,他先是一株獨立生長,像是一般地生的天南星科植物。等植株成熟一點後會開始伸出走莖,然後到定點再長出一株獨立的植株。藉由走莖擴張地盤,可在地上長出一片,甚至爬到樹上。原產於非洲的低地雨林,最早於1968年引進,1972諶立吾有自美國引進。栽培容易,喜歡潮濕半日照的環境。早期台灣栽培的人不多,僅偶爾偶爾會在市面上出現。2020年觀葉植物風潮,成為玩家競相蒐藏的種類
IMG_605420170521_220160911_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aladium bicolor (Aiton) Vent.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圭亞那、巴西、厄瓜多、玻利維亞

生育地:森林或路旁

海拔高:低海拔

彩葉芋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具地下塊莖,葉心型或箭型。佛焰花序白色。廣泛分布在熱帶美洲的森林。從拉丁文的種小名及較舊的文獻來看,彩葉芋的原生種應該是綠色葉子上有少數不規則紅色或粉紅色斑塊。但是經過人為長期育種,葉片顏色有許多不同的變化。栽培容易,喜歡潮濕半日照環境。台灣栽培的歷史相當悠久,最早是1901年10月田代安定自日本引進
/tmp/phpQe11CVIMG_8964IMG_952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Syngonium podophyllum Schott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墨西哥、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圭亞那、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千里達

生育地:低地原始林或次生林樹上,著生性藤本

海拔高:0-1500m

合果芋是天南星科著生性藤本,每節都會發根。幼葉多半呈心形,且有白斑。老葉掌狀裂。單性花,雌雄同株,佛焰花序。果實成熟時紅色。原產於熱帶美洲的潮濕森林。由於耐陰性佳,幼葉花紋富變化,又可水耕,廣泛被栽培於世界各地。台灣於1968年張義里自日本引進,目前低海拔潮濕森林可見歸化植株。生長習性與常見的黃金葛Rhaphidophora aurea)、拎樹藤Epipremnum pinnatum)十分類似。
/tmp/phpSD1E5c/tmp/phpEEkW4LIMG_1849IMG_989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glaonema nitidum (Jack) Kunth f. curtisii (N.E.Br.) Nicolson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印尼林加群島(Lingga

生育地:低地龍腦香森林、泥炭沼澤森林底層,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箭羽粗肋草是天南星科粗肋草屬的多年生草本。莖直立生長。葉柄基部抱莖,葉面有與葉脈平行的不規則白色條紋。單性花,雌雄同株,肉穗花序,雄花在上,雌花在下,佛焰苞白色。漿果紅色或粉紅色。本種是粗肋草屬中較大型的種類,1968年便引進台灣。隨著粗肋草屬不斷的育種改良後,這些較古老的種類卻漸漸被遺忘了。本屬胖胖數還介紹過美麗粗肋草Aglaonema commutatum var. elegans)、廣東萬年青Aglaonema modestum)、迷彩粗肋草Aglaonema pictum var. tricolor)。
/tmp/phpRQ8Yvo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Aglaonema modestum Schott ex Engl.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孟加拉、中國南部、寮國北部、泰國北部、越南中部

生育地:潮濕森林底層,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粗肋草又稱廣東萬年青草,是天南星科粗肋草屬的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上生長。葉柄基部抱莖。單性花,雌雄同株,肉穗花序,雄花在上,雌花在下,佛焰苞淡綠色。漿果,成熟時橘黃色或橘黃色。本種除了觀賞,據說全株可入藥,在中國及台灣的栽培歷史十分悠久。本屬胖胖數還介紹過美麗粗肋草Aglaonema commutatum var. elegans)、迷彩粗肋草Aglaonema pictum var. tricolor)。
IMG_22082016021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Dieffenbachia seguine (Jacq.) Schott/Dieffenbachia amoena Hort. ex Gentil/Dieffenbachia maculata (Lodd.) G. Don/Dieffenbachia picta Schott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圭亞那、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西印度

生育地:低地潮濕森林,地生

海拔高:2600m以下

黛粉葉是天南星科的巨大草本,具有直立莖,高甚至可達三米。葉巨大,具有不規則白色斑塊,叢生於莖頂。佛焰花序腋生,佛焰苞綠色,肉穗花序不突出於佛焰苞之外。偶爾會結菊紅色漿果。原產於中南美洲的潮濕森林,生態與亞洲常見的姑婆芋Alocasia odora)十分類似。最早是1910年藤根吉春引進,過去稱為黛粉葉,原產於南美洲,植株較為纖細的個體,學名標示為Dieffenbachia maculata;1920年馬場弘又引進了黛粉葉,並且還引進過去名為大王黛粉葉,原產於中美洲的個體,學名標示為Dieffenbachia amoena。近代科學家研究,無論是Dieffenbachia amoena還是Dieffenbachia maculata,皆是Dieffenbachia seguine的同種異名。栽培十分容易。耐陰也耐曝曬。是十分常見的觀賞植物,有許多園藝選拔的個體。
005 (2)004 (2)20161103_120070831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glaonema pictum (Roxb.) Kunth var. tricolor N.E. Br. ex Engl.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蘇門答臘

生育地:山地森林底層,地生

海拔高:(35)1000-2000m

迷彩粗肋草是天南星科粗肋草屬的草本植物,絨葉粗肋草(Aglaonema pictum)的變種。莖直立,葉互生,葉面絨質。佛焰花序。原產於蘇門答臘島山地雨林,通常生長在海拔10002000公尺,但是偶爾也會出現在低地森林。它變異極大,在野外據說有四五十種不同樣式的變異,最早於1968年曾引進,但是大部分都是這幾年水族業者引進台灣。照片上這棵算是最早期引進的個體,比較耐熱,栽培容易,喜歡明亮遮陰的環境。許多來自中海拔的個體十分怕熱,沒有冷房不易栽培
IMG_3454IMG_3455039044040054IMG_0349IMG_0350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Philodendron pedatum (Hook.) Kunth/Philodendron laciniatum (Vell.) Engl.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哥倫比亞、蓋亞那、蘇利南、法屬圭亞那、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亞馬遜森林與巴西大西洋雨林樹上,著生性藤本

海拔高:0-600m

龍爪蔓綠絨又稱掌裂蔓綠絨,天南星科草質著生性藤本。單葉,互生,葉柄細長,綠色,鮮少有疣狀突起。佛焰花序,佛焰苞綠色。跟其他同屬植物一樣,龍爪蔓綠絨幼葉至成熟葉的葉型變化極大,個體差異也非常大。胖胖樹個人認為,它不像龍爪,也不像手掌,反而比較像龍首。原產於亞馬遜河雨林,1968年8月張原和自日本引進。栽培十分容易另外,它跟鱗葉蔓綠絨雜交的植株,一般稱為佛羅里達幽靈(Florida Ghost)。差異在佛羅里達幽靈葉柄有不明顯的紅色疣狀突起,佛焰苞泛紅。該屬胖胖樹還曾介紹過兔耳蔓綠絨Philodendron camposportoanum)。
/tmp/phpj3NSpe/tmp/phpO49zRy/tmp/php5DUE1T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 Schott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

生育地:原始森林中樹上,著生性藤本

海拔高:低海拔

香港針房藤又稱獅子尾,是天南星科著生性藤本。單葉、互生、全緣、歪基。幼株葉柄極短,葉片服貼在岩石或樹幹表面。成株葉片則具有長柄。佛焰花序頂生。台灣主要是分布於桃竹苗低海拔山區。文獻記載,嘉義番路鄉亦有分布。它跟台灣產的另一種針房藤Rhaphidophora liukiuensis)分布地點有所不同,一在東,一在西;一個粗壯,一個纖細。除此之外,該屬胖胖樹還介紹過黃金葛Rhaphidophora aurea)及銀脈針房藤Rhaphidophora cryptantha)。
IMG_9971010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Rhaphidophora liukiuensis Hatus.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菲律賓、蘭嶼、台灣花蓮、琉球

生育地:原始森林中樹上,著生性藤本

海拔高:低海拔

針房藤或稱琉球針房藤。該屬大概有100種,又稱莉牟芋屬或崖角藤屬。台灣產兩種,針房藤及香港針房藤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針房藤是著生性藤本。單葉,互生,歪基。文獻上記載長大後也會裂成一回羽狀裂,但是目前胖胖樹僅觀察過全緣的型態。佛焰苞脫落性,花序頂生。整體而言,針房藤較台灣西部低海拔可見到的琉球針房藤更粗壯,葉子質地也更厚。台灣野外僅見於花蓮及蘭嶼。台北植物園有栽培。該屬胖胖樹共收五種。除了台灣原生的兩種,還有之介紹過的黃金葛Rhaphidophora aurea)、銀脈針房藤Rhaphidophora cryptantha)。以及一種黑葉的針房藤,疑似Rhaphidophora hayi
006007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locasia macrorrhizos (L.) G. Don/Alocasia plumbea Van Houtte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新幾內亞、索羅門、澳洲昆士蘭、帛琉、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海岸林或低地雨林林下,地生

海拔高:海岸至低海拔

        台灣常見的姑婆芋Alocasia odora有個稀有的親戚,稱為蘭嶼姑婆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姑婆芋在台灣學名都被誤寫為Alocasia macrorrhizos,可是事實上Alocasia macrorrhizos姑婆芋是不一樣的植物。不但花序不同,葉子型態也不大一樣。乍看之下兩者非常類似,但是姑婆芋葉基是盾狀,而蘭嶼姑婆芋跟千年芋Xanthosoma sagittifolium)的葉柄一樣是基生。姑婆芋的花序短,會包在佛焰苞之中;蘭嶼姑婆芋的佛焰苞則會完全打開向後翻,花序較長且向前彎曲。台灣僅蘭嶼海濱可見野生的蘭嶼姑婆芋不過,所謂的蘭嶼姑婆芋是廣布種,有非常多的個體變化。除了花市偶爾可見有白斑的植株'Variegata',是1965年張發自日本引進,近年來還有引進葉柄金黃色('Lutea')、全株金黃色、葉脈金黃色(新幾內亞黃金'New Guinea Gold'),或是葉緣波浪狀特別明顯的特殊個體。此外,科博館雨林溫室中有栽培稱為鉛觀音蓮的紫黑色植株也是其特殊個體,學名為Alocasia plumbea,其實是Alocasia macrorrhizos的同種異名。
20110709-01820110708_38520110706-019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學名:Bucephalandra motleyana Schott (synonyms Bucephalandra catherineae P.C.Boyce, Bogner & Mayo, Bucephalandra magnifolia H.Okada & Y.Mori)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婆羅洲

生育地:森林內溪流岩石上

海拔高:350-500m

辣椒榕又稱神秘草,該屬一共有兩種,大葉辣椒榕(Bucephalandra gigantea)與莫特辣椒榕,婆羅洲特有植物。之前細葉辣椒榕一度被視為新種,並命名為凱瑟琳(Bucephalandra catherineae),後來也歸併到莫特辣椒榕之中。莫特辣椒榕是非常矮小的水生天南星,植株變化大,從5公分至20公分皆有。可在水中開花。廣泛分佈在婆羅洲的熱帶雨林中,海拔350以下的低地森林至海拔500公尺最常見,最高可達1200公尺。生長在森林內溪流旁或溪流內岩石上。由於葉形及葉色多變,有超過150種不同的個體,是近年來水草缸的新寵。品種名多半以產地加特徵來命名。胖胖樹從2011年開始接觸這種迷人的小型天南星,發現它跟大多數熱帶雨林林植物一樣怕熱,不甚好栽培。這些年價格已經親民許多。
20160221魚中魚_120160221魚中魚_220160221魚中魚_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locasia baginda Kurniawan & P.C. Boyce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婆羅洲東加里曼丹

生育地:森林底層,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龍鱗觀音蓮,或稱銀龍觀音蓮。跟黑鑽石觀音蓮Alocasia reginula)一樣是園藝栽培已久的小型觀音蓮。不過早期因為不了解,也沒有正式命名,多半以Alocasia 'Dragon Scales'Alocasia 'Silver Dragon'這樣的商品明來販售,甚至視為園藝栽培種。一直到2011年才正式命名Alocasia baginda。它的葉正面有點類似紐貝拉觀音蓮Alocasia nebula),不過葉形較圓。葉脈在表面凹下,深墨綠色;背面隆起,呈暗紅色。它的野外生育地不詳,推測是類似瑞基觀音蓮Alocasia reginae)生長的石灰岩森林或犀牛皮觀音蓮Alocasia melo)生長的超基性(ultramafic)土壤森林。
IMG_9973IMG_065820150905科博館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