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Omalanthus fastuosus (Linden) Fern.-Vill./Homalanthus fastuosus (Linden) Fern.-Vill.
科名:大戟科(Euphorbiaceae)
原產地: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次生林或灌叢
海拔高:750-2400m
圓葉血桐是大戟科澳楊屬的小喬木,高約可達5公尺。盾形葉、全緣、互生,葉柄紅色。單性花,雌雄同株,穗狀花序頂生,雌花雄花同一花序,雌花在下,雄花在上。蒴果。圓葉血桐跟血桐(Macaranga tanarius)相似,都有盾形葉。差別在於圓葉血桐的葉子沒有鋸齒緣與尾狀尖,而且葉柄成紅色。此外,圓葉血桐是雌雄同株,也與雌雄異株的血桐不同。在台灣本島沒有機會看到二者並存,不易誤認。到了蘭嶼就得小心,不要將這兩種植物搞混了。雖然圓葉血桐、血桐、紅肉橙蘭(Macaranga sinensis)、蟲屎(Melanolepis multiglandulosa)常被視為陽性樹種。不過,這些樹種的小苗仍有一定程度的耐陰性,在熱帶雨林內較明亮的地方或是森林邊緣仍然經常見到它們的蹤跡。1824年法國植物學家阿德里安·德·朱賽(Adrien Henri Laurent de Jussieu)命名澳楊屬Homalanthus,屬名是來自兩個古希臘字,ὁμαλός(homalós)意思是光滑的或正常的,ἄνθος(ánthos)意思是花。不過,當初阿德里安拼錯了,少了一個H,所以澳楊屬又常被寫作Omalanthus。1865年,比利時植物學家林登(Jean Jules Linden)首先將圓葉血桐命名為Mappa fastuosa。1880年,西班牙植物學家塞萊斯蒂諾(Celestino Fernández-Villar)將圓葉血桐併入澳楊屬,學名改成Homalanthus fastuosus。在台灣,關於圓葉血桐的文獻紀錄,最早出現於1928年佐佐木順一的著作《台灣植物名彙》,當時學名是採用Homalanthus rotundifolius。1955年後才改成Omalanthus fastuosu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