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名:Phaseolus vulgaris L.
科名:豆科(Fabaceae or Leguminosae)
原產地: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
生育地:灌叢或松樹林邊緣
海拔高:300-2000m
四季豆是一年生草質藤本。三出複葉,互生,托葉三角形,在葉柄基部對生。小葉全緣。全株被毛。蝶形花白色轉淡橙黃色或紫紅色,花在花序軸上對生,花序腋生。莢果細長。1753年林奈於《植物種志》書中命名四季豆。拉丁文種小名vulgaris,意思是尋常的,屬名Phaseolus,意思是像豇豆的,這是林奈向希臘文借字所創造,希臘文φᾰ́σηλος,轉寫為phásēlos,本意是豇豆,也就是我們常吃的菜豆[1]。不過要特別注意,菜豆跟四季豆的豆莢雖然長得有點像,植物分類上卻是屬於完全不同的家族。四季豆栽培歷史大約已有八千年,品種眾多,除了我們熟悉的四季豆,一般俗稱醜豆或粉豆的蔬菜,植物學上跟四季豆也是同一物種。台灣大約光年間開始栽培。


[1] 拉丁文學名:Vigna unguiculata,是豇豆屬植物,而不是菜豆屬
更多來自拉丁美洲的懷舊植物請參考胖胖樹2021年新書《被遺忘的拉美——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誌》
書籍介紹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363262602/posts/329877918500981/
銷售連結如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345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