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Arachis hypogaea L.

科名:豆科(Fabaceae or Leguminosae

原產地:玻利維亞

生育地:人工雜交

海拔高:1500m以下

草本,莖直立,高約60公分。根部有根瘤菌。一回羽狀葉,互生,小葉兩對,全緣。托葉兩枚,與葉柄合生,抱莖。全株被毛。蝶形花橘黃色,腋生。授粉後會深入土中。莢果,果皮表面有網狀突起。1753年林奈於《植物種志》中所命名,屬名Arachis是林奈所創造,參考古希臘文ἄραχος,轉寫為árakhos,原本是指另外一種可以食用的豆科植物。種小名hypogaea意思是在地下的,也是源自希臘文ὑπόγειον,轉寫為hupógeion。花生是雜交種,親本包含經常被栽培的園藝植物蔓花生與伊帕花生。原產於拉丁美洲,約十六世紀左右來引進東亞地區。十七世紀荷蘭時期,台南一帶已有栽培花生的紀錄。
/tmp/phpeiP4it/tmp/phpmOirpI/tmp/phpIRBM7b/tmp/phpYK9VqV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Zea mays L.

科名:禾本科(Poaceae

原產地:墨西哥

生育地:人工馴化

海拔高:0-2800m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生長,高可達4公尺,莖的基部會長出支柱根。單葉,互生,葉細長,葉鞘抱莖。全株被毛。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頂生圓錐花序,雌花腋生穗狀花序。穎果。1753年植物學家林奈在其名作《植物種志》中所命名。屬名Zea來自希臘文ζειά,轉寫為zeia,原本可能是指一種小麥;而mays可能是來自加勒比海原住民泰諾人所使用的泰諾語mahiz。原產於拉丁美洲,人類栽培歷史悠久,引進台灣歷史也十分悠久。
/tmp/phpzzlUod/tmp/phpLAQkV4/tmp/phpjhvo23/tmp/phpAghJzP/tmp/phpJeatyK/tmp/phpsHN2wx/tmp/phpZLFDud/tmp/phpdMbFeP/tmp/phpvAYTNI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Ipomoea quamoclit L.

科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原產地:墨西哥、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

生育地:森林邊緣、受干擾處

海拔高:0-1500m

蔦蘿是一年生草質藤本,植株纖細。一回羽狀深裂葉,互生,葉柄基部具兩枚細小的羽狀托葉。花漏斗狀,白色或紅色,聚繖花序腋生。蒴果卵形。1753年由林奈所命名。原產於中美洲,1911年引進台灣。早期常做新娘捧花,故名新娘花,除了觀賞亦是清熱解毒的草藥。

/tmp/phpPrqIee/tmp/phpoJi2M0/tmp/phpBdS4IR/tmp/phpAW8D5M/tmp/phpuDQO5L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Ipomoea batatas (L.) Lam.

科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原產地:墨西哥南部

生育地:人工馴化,野外環境不詳

海拔高:0-2800m

番薯是多年生草本,具地下塊根。莖匍匐生長,多分枝,每節都能發根,全株具乳汁。單葉,互生,全緣或三至七裂,變化極大。葉柄細長,光滑或被毛。花漏斗狀,白色、淡粉紅色至淡紫色,聚繖花序腋生。蒴果。番薯遠產地應該是在墨西哥,大約是五千到八千年前在中美洲被馴化。1493年被哥倫布帶回了歐陸,而後逐漸在東亞地區普及。台灣引進年代久遠,早在荷蘭來台前便開始栽培番薯。

/tmp/phpcsMdef/tmp/phpXEgSyM/tmp/phpgYwnCq/tmp/phpub0XY8/tmp/phprn4jaW/tmp/phppRXVjN/tmp/phpzqux7G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hilodendron warszewiczii K. Koch & C.D. Bouché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

生育地:乾燥森林至潮濕森林,著生性藤本

海拔高:300-1900m

華塞維奇蔓綠絨是天南星科蔓綠絨屬巨大著生性藤本。二至三回羽狀裂葉,互生。佛焰花序。由於葉片巨大,又裂的特別複雜,一般坊間常戲稱為木瓜蔓綠絨。種小名是紀念波蘭植物學家約瑟夫·華塞維奇(Józef Warszewicz)。由於他是在立陶宛初生,以考量波蘭文或立陶宛文Juozapas Varševičius發音,音譯為華塞維奇。
/tmp/phpbTOTsa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locasia portei Schott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菲律賓

生育地:森林邊緣、次生林,地生

海拔高:低至中海拔

裂葉觀音蓮通常稱常稱為菩提觀音蓮,巨大草本,塊莖直立。葉片巨大,一至二回羽狀裂,波狀緣,葉脈白色。佛焰花序。因為葉形與多數姑婆芋屬植物有所不同,再加上植株非常巨大,是天南星科玩家爭相蒐藏的玩家級植物。原本屬於高價的種類,2021年組織培養苗上市,價格已經親民許多。此外,裂葉觀音蓮與姑婆芋Alocasia odora)的雜交種(Alocasia portei × Alocasia odora),通常寫作Alocasia 'Portora',或是Alocasia 'Portodora',品種名稱就是結合了兩種觀音蓮的種小名,也音譯做普托拉觀音蓮。其中,葉緣波浪特別明顯的特選個體被稱為「巨齒鯊觀音蓮」Alocasia 'Megladon'。
/tmp/phpxedRne/tmp/phpgueEvi /tmp/phpvoaJAF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Tacca plantaginea (Hance) Drenth./Schizocapsa plantaginea Hance

科名:薯蕷科(Dioscoreaceae)/蒟蒻薯科(Taccaceae)

原產地:中國南部(200-600森林、溪畔、溪谷)、泰國南部、寮國、越南

生育地:潮濕森林底層、溪畔、水田邊,地生

海拔高:200-600m

裂果薯是薯蕷科蒟蒻薯屬的多年生草本,具有肥大的地下塊莖。單葉,簇生於莖頂,葉片油亮。繖形花序直接自塊莖長出,總苞片四枚,黃綠色。小苞片細絲狀。花黃綠色。漿果。1881年發表時,英國外交官亨利·弗萊徹·漢斯(Henry Fletcher Hance)將裂果薯放在裂果薯屬,命名為Schizocapsa plantaginea;1972年時改置蒟蒻薯屬,更名為Tacca plantaginea。不過,目前許多中文資料,仍使用Schizocapsa plantaginea作為它的學名。原生於中國華南以及中南半島,喜歡生長在潮濕遮陰的環境,台灣栽培時間久遠,不知何時引進。中文俗名有非常多,像是水三七、水田七、屈頭雞、水雞頭、水蝦公、黑冬七、冬葉七、水檳榔、水狗仔、山大黃、田螺七、米荷瓦、馬老頭

蒟蒻薯屬因為花序與植株的型態都十分奇特,原本分類上是屬於相對獨立的蒟蒻薯科,直到2003年APG II分類才將當合併到薯蕷科。者屬目前已發表的有十六種。該屬植物因為花序有特殊的絲狀苞片,在歐美地區稱之為蝙蝠花(batflowers),台灣則常稱為老虎鬚。台灣南部原生的蒟蒻薯(Tacca leontopetaloides)塊莖可食,而俗稱白蝙蝠絲鬚蒟蒻薯Tacca integrifolia),以及俗稱黑蝙蝠箭根薯Tacca chantrieri,則是雨林植物玩家喜愛的觀賞植物。裂果薯是較矮小的種類,多半是當作藥用植物,雨林植物玩家鮮少栽培。國外玩家依蝙蝠花的命名邏輯,將它稱為小蝙蝠或綠蝙蝠。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arica papaya L.

科名:番木瓜科(Caricaceae

原產地:墨西哥、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

生育地:空地或森林內受干擾處

海拔高:0-800m

木瓜是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單葉,二回掌狀裂,叢生莖頂,葉柄細長。單性花,雌雄同株或異株,花白色,雌花聚繖花序短,貼近樹幹,雄花圓錐狀聚繖花序長而下垂,皆為腋生。漿果五稜。原產於中南美洲,大約十七世紀引進台灣。拉丁美洲地區阿拉瓦克語稱之為papáia,影響了西班牙文、英文以及其他歐洲語言,甚至1753年林奈替木瓜取的拉丁文學名種小名都是papaya。華文原本所謂的木瓜,指的是薔薇科的木瓜海棠(學名:Pseudocydonia sinensis),一種長得很像蘋果的溫帶植物。但是木瓜海棠在台灣很罕見,久而久之,大家都不知道原來有這種植物。所以現在我們提到木瓜,基本上就是指番木瓜。
/tmp/phpBqjC9o/tmp/phpTOmf2e/tmp/php5IWJy6/tmp/phplRo6VZ/tmp/phpuHRDrR/tmp/php7x1rNU/tmp/php0xzapR/tmp/phptPERbQ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Musa coccinea Andrews/Musa uranoscopus Lour.

科名:芭蕉科(Musaceae

原產地:中國(兩廣及雲南東南部)、越南

生育地:潮濕森林

海拔高:0-600m

紅蕉又稱火焰蕉,大草本,株高可達2公尺,叢生,假莖較為纖細。葉片巨大,全緣。花序直立,苞片鮮紅色。原產於中國華南與越南,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引進時間相當久遠,常作為插花的材料。

芭蕉科胖胖樹還介紹過斑葉蕉Musa acuminata spp. zebrina )、臘紅夢幻蕉Musa beccarii)、磚紅蕉/橘紅夢幻蕉Musa laterita)、紫夢幻蕉Musa ornata)、紫蕉/紫果蕉Musa velutina )、芭蕉Musa × paradisiaca L.)、千層蕉Musa × paradisiaca /Musa × chiliocarpa)、地湧金蓮Musella lasiocarpa /Ensete lasiocarpum)。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Goeppertia fucata (H. Kenn.) Borchs. & S. Suárez/Calathea fucata H. Kenn.

科名:竹芋科(Marantaceae)

原產地: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

生育地:森林內陰濕避風處,地生

海拔高:700m以下

彩斑竹芋是小型的竹芋科植物,株高多半在20公分以下。單葉,全緣或略呈波狀緣,葉表面墨綠色與淺綠色橫向交錯,葉背暗紫紅色。原產於亞馬遜雨林西部,生長在潮濕林下。2010年代末期引進。其種小名意思為多彩的,並由植物網紅宅栽取名為彩斑竹芋。
/tmp/phpYxgLe0/tmp/phprb2mAD/tmp/phpXcOLHi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alathea crotalifera S. Watson

科名:竹芋科(Marantaceae)

原產地:墨西哥、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低地潮濕森林邊緣,地生

海拔高:500m以下

響尾蛇竹芋是肖竹芋屬多年生草本,株高約1至1.5公尺。地下莖橫走於與表土。葉從塊莖長出,單葉,全緣,葉柄細長,葉脈凹凸明顯,中肋泛白。花序直立,花淡紫色,苞片黃色至暗紅色,排列如響尾蛇尾巴,故名。廣泛分布於中南美洲,約2010年代末期出現在市面上,目前栽培還不普遍,屬於玩家級的植物。
/tmp/phpwWgGm5/tmp/phpRfVpLv/tmp/phpupQYAL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sidium guajava L.

科名:桃金孃科(Myrtaceae

原產地:墨西哥、中美洲、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西印度群島

生育地:受干擾地區

海拔高:0-2000m

番石榴是桃金孃科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單葉,對生,全緣。花白色,聚繖花序腋生。漿果梨形。一七五三林奈命名。屬名Psidium則來自古希臘文ψίδιον,轉寫為psídion,意思是具入侵性的。拉丁文學名種小名guajava,源自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阿拉瓦克語稱芭樂為guayabo。另外,西文Guayaba、葡文Goiaba,還有我們相對熟悉的英文guava,也都源自於此。番石榴原產於拉丁美洲,大約荷蘭時期引進台灣。此一名稱名稱由來,是因為它長得有點像石榴,而番則代表它來自拉丁美洲。至於它的台語名稱菝仔/拔仔(pa̍t-á)或林菝仔/那菝仔(ná-pua̍t-á),據研究應該是受西文或葡文影響。1980年代末期則出現芭樂這樣的稱呼,以華文直接翻譯台語,並且被國人普遍接受,於是漸漸較少人再稱它為番石榴。雖然來自拉丁美洲,但芭樂卻是台灣鄉土植物的代表。除了果實可新鮮食用,芭樂樹枝堅韌有彈性,可以做彈弓。在物質相對缺乏的時代,芭樂彈弓是孩子人手一把的DIY玩具始祖;芭樂葉曬乾後沖泡,是農村時代的芭樂茶;而芭樂果乾、葉子也都是傳統的青草藥。
/tmp/phpHn3yvN/tmp/phpStqkSA/tmp/phpBjweyo/tmp/phpjW6cAc/tmp/phpcohCW0/tmp/php1XsjIP/tmp/phpkOGNj1/tmp/php401Pr6/tmp/phpIQS6zd/tmp/phpJ4nTJF/tmp/phpQb0iow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Heliconia pseudoaemygdiana Emygdio & E. Santos

科名:赫蕉科(Heliconiaceae)

原產地:巴西東南(Rio de Janeiro)

生育地:森林受干擾處、次生林、林緣、河岸開闊地或半遮陰處

海拔高:400-800m

黃扇赫蕉是赫蕉科大草本,具地下塊莖,高可達3公尺左右。單葉,葉片巨大,互生於假莖上。扇狀聚繖花序自假莖頂抽出,直立,苞片黃色,相當醒目。原產於巴西大西洋雨林,台灣各地偶見栽植,台北植物園薑目植物區可見。
/tmp/phpbSXtVU/tmp/phpxp6GhA/tmp/phpyTG1r1/tmp/phpDR5zct/tmp/phpRL47IW/tmp/php9vblWq/tmp/phpDsyp6V/tmp/php1Einzs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科名:蓮科(Nelumbonaceae

原產地:南亞、東亞

生育地:湖泊或池塘

海拔高:1400m以下

大家熟悉的荷花,也可以稱為蓮花,是水生草本,具地下莖。單葉,圓形,盾狀,具長柄,挺水或貼於水面。花單生,紅色、粉紅色或白色。果托半球形、堅果。地下莖即蓮藕,果托稱為蓮蓬,堅果稱為蓮子。佛經中的鉢頭摩華是紅蓮花,梵文是पद्म,轉寫為padma,也音譯為缽頭摩、波曇、缽曇;奔茶利迦華是白蓮花,梵文是पुण्डरीक,轉寫為pundarika,又音譯為分陀利、分荼利迦、芬陀利、芬陁利、分荼利華、奔荼利迦、本拏哩迦、奔荼利、奔荼。鉢頭摩華與奔茶利迦華這兩種稱呼都是指大家熟悉的荷花,也可以稱為蓮花。在阿育吠陀中,葉子、花、雄蕊、種子可供藥用。
/tmp/phpRaRmvK/tmp/php0if1e8 /tmp/phpGDpkwn/tmp/phprdc1X0/tmp/php6j3YGE/tmp/phpD84BUi/tmp/phpE8GSPX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Trichosanthes wawrae Cogn.

科名:瓜科(Cucurbitaceae

原產地:泰國南部、馬來西亞、新加坡、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

生育地:森林內開闊處或林緣

海拔高:200-900m

華夫拉栝樓是瓜科多年生藤本。單葉、三出複葉,互生,不明顯的疏鋸齒緣,葉脈處墨綠色,葉肉處銀白色。幼葉接近戟形或箭形,慢慢轉變成三裂,最後成為三出複葉。花的形態不詳,依同屬植物來判斷,應是單性花,白色。果實橢圓球狀,成熟時橘紅色。內含黑色種子。原產於東南亞熱帶雨林,大約2010年代末期引進。種小名wawrae是紀念捷克-奧地利外科醫生暨植物學家海因里希·華夫拉(Heinrich Wawra von Fernsee)。最初因為其葉形被稱為瑪莎拉蒂瓜,2020年春及殿 Primavera版主因捷克語、德語和波蘭語中,w都是讀v,並考量華語和粵語的使用習慣,將它正名為華夫拉栝樓。由於栝的音同瓜,該屬除了栝樓,也常寫作栝蔞或瓜蔞。除了本種,還有許多藥用植物或蔬菜,如中藥栝蔞(Trichosanthes kirilowii)與蛇瓜(Trichosanthes cucumerina)。/tmp/php3pmDxW/tmp/phpbYwnXK/tmp/phpHI9jEz/tmp/phpjGr4Fo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