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n 12 Tue 2016 19:36
錐頭麻/異子藤
- Jan 12 Tue 2016 12:43
大鋼牙蜻蜓鳳梨/艷紅苞鳳梨
學名:Aechmea bracteata (Sw.) Griseb.
科名:鳳梨科鳳梨亞科(Bromeliaceae/Bromelioideae)
原產地:墨西哥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
生育地:森林樹上或乾土地上,著生或地生
海拔高:30-1400m
大鋼牙蜻蜓鳳梨是非常大型的蜻蜓鳳梨。葉緣有長刺,故俗稱大鋼牙。不過他的學名是形容他具有顯著的苞片。大鋼牙不但植株巨大,花序也很高。苞片紅色,十分艷麗。廣泛分布在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潮濕森林至半落葉林。各產區葉片顏色略有不同。栽培容易,是常見的原生種蜻蜓鳳梨。
- Jan 11 Mon 2016 16:41
小妖蘭
- Jan 07 Thu 2016 20:24
布氏黃木/昆士蘭楓樹
- Jan 07 Thu 2016 14:40
香波羅/沙巴果/打叻果/塔辣/香波蘿/香菠蘿/Marang/Madang/Tarap/Terap
- Jan 07 Thu 2016 10:37
孟加拉榕
學名:Ficus benghalensis L.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
生育地:森林中
海拔高:0-1000m
孟加拉榕是大喬木,高可達35公尺,具支柱根及板根。單葉、互生,全緣。葉緣略反捲,果實球型,成熟時暗紅色。與闊葉榕(Ficus altissima)的型態有些許相似,可以藉葉緣及果實來區分。台灣各地略有栽培,花市偶爾可見大型盆栽。1753年林奈在《植物種志》書中以無花果為榕屬的模式種,並命名了三種佛經中的榕屬植物:孟加拉榕、優曇華、菩提樹。1922年金平亮三先生引進孟加拉榕與優曇華等植物。現於台大地質系館旁、台北植物園重要木本植物區、台中中興大學校園、彰化歡喜園、雲林縣水林鄉蘇秦村誠正國小(黃金蝙蝠生態館)皆可見到孟加拉榕大樹。
它也是佛教的聖樹,佛經稱為尼拘陀,譯自梵語nyagrodha。相傳七佛中的第六佛迦葉佛成佛於孟加拉榕樹下。根據丁福保編著的《佛學大辭典》,「原語有生長於下之樹之意味」。它的種子細小,樹卻十分高大,佛經常用來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報者。所以又有縱廣樹之稱。
- Jan 07 Thu 2016 09:14
闊葉榕/高山榕/大青樹
學名:Ficus altissima Blume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印度阿薩姆、不丹、尼泊爾、中國南部、緬甸、泰國、越南、安達曼、尼古巴、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西里伯斯、菲律賓
生育地:山區或平原潮濕森林
海拔高:100-2000m
榕屬植物分布在三大洲的熱帶雨林。其發達的支柱根,造成榕樹一木成林的壯觀景象,也讓他成為雨林裡其他樹木殘忍的絞殺者。而榕樹隱花果與榕小蜂的共生現象,也經常成為生態教育的範例。不過無論如何,榕屬植物都是介紹熱帶雨林不能漏掉的重要成員。闊葉榕又稱高山榕、大青樹。大喬木,高可達30公尺,具板根及支柱根。單葉、全緣、互生。隱花果腋生,長橢圓型,成熟時橙黃色。1935年引進台灣,栽培於台灣大學傅園內。有兩株,目前已經相當巨大。台中科博館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中也栽培有一株。胖胖樹在傅園周邊曾觀察到三株疑似闊葉榕的實生小苗,不過後來似乎在割草的同時被清除了,實在相當可惜。
- Jan 04 Mon 2016 21:01
菲律賓火筒樹
- Jan 04 Mon 2016 19:48
細葉饅頭果/細葉赤血仔/台閩算盤子
學名:Glochidion rubrum Blume
科名:大戟科(Euphorbiaceae)
原產地:印度、中國福建、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小巽他群島、菲律賓、蘭嶼、台灣、琉球
生育地:原始雨林內略開闊處、林緣、河岸林、次生林
海拔高:1400m以下,台灣600m以下
細葉饅頭果是小喬木,高可達11公尺。單葉,互生,全緣,嫩葉紅色。單性花,雌雄同株。蒴果扁球型,成熟時紅色。饅頭果屬的果實其實不像饅頭,反倒像個小南瓜,大陸稱算盤子,我倒覺得形容的比較貼切。台灣產七種,兩變種。細葉饅頭果是台灣低海拔森林常見的植物,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內受干擾處也普遍可見。
- Jan 04 Mon 2016 11:00
細枝龍腦香/纖細龍腦香
學名:Dipterocarpus gracilis Blume
科名: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
原產地:中國雲南、安達曼、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菲律賓
生育地:原始龍腦香雨林
海拔高:0-1200m
細枝龍腦香是龍腦香科龍腦香屬的超大喬木,高可達50公尺,樹幹通直,具板根。單葉、互生、幼葉全緣,老葉全緣或先端粗鋸齒、尾狀葉尖。葉背及葉柄有毛。花白色或粉紅色。堅果,萼片發育而成的果翅,兩長三短。1935年引進台灣,栽植於美濃雙溪熱帶樹木園,僅一株大樹,十分珍貴。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地區,中國雲南西部海拔240至800公尺雨林亦產之。目前台灣可以見到的龍腦香科植物,至少五屬八種,分別是香安納士樹(Anisoptera thurifera (Blanco) Bl.)、細枝龍腦香(Dipterocarpus gracilis Blume)、大花龍腦香(Dipterocarpus grandiflorus (Blanco) Blanco)、海南坡壘(Hopea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淺紅美蘭地(Shorea leprosula Miq.)、鱗毛白柳桉(Shorea palosapis (Blanco) Merr.)、登吉紅柳桉(Shorea polysperma (Blanco) Merr.)、望天樹(Parashorea chinensis H. Wang)。
- Dec 24 Thu 2015 19:28
無憂樹
學名:Saraca asoca (Roxb.) Wilde/ Saraca indica L.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原產地:印度西部、斯里蘭卡
生育地:低地雨林
海拔高:低海拔
無憂樹是豆科的小喬木。一回羽狀複葉,小葉全緣、嫩葉紅色。花橘紅色,繖房花序,頂生或幹生。莢果成熟會捲曲開裂,種子扁平而巨大。林下植物,耐陰性佳。台灣最早於1903年由柳本通義引進。台北植物園及中興大學有栽培。花市偶爾可見。無憂樹拉丁文學名是Saraca asoca,過去常使用的學名是Saraca indica,所以又常有人稱它為印度無憂樹。1767年林奈在《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書中以無憂樹(Saraca indica)為模式種,首先命名無憂樹屬。拉丁文學名Saraca indica L.後面的L.即代表該植物由林奈所命名。1795年,印度植物學之父威廉·羅克斯堡(William Roxburgh)又將無憂樹命名為Jonesia asoca,1968年植物地理學的開創者卡爾·路德維希·韋爾登諾(Carl Ludwig Willdenow)修正Jonesia asoca這個學名成Saraca asoca。拉丁文種小名asoca來自梵文अशोका(azoka),本意為不會感覺到悲傷。由於他是模式種,也是該屬最早引進台灣的種類,其實依照最早引進時的命名,就叫它做無憂樹就可以了,叫做印度無憂樹有點畫蛇添足。該屬植物台灣還有引進黃花無憂樹(Saraca cauliflora)與中國無憂樹(Saraca dives)。
- Dec 23 Wed 2015 21:41
菲律賓胡頹子/大葉胡頹子/蘭嶼胡頹子
學名:Elaeagnus triflora Roxb.
科名:胡頹子科(Elaeagnaceae)
原產地: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澳洲、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原始雨林、沼澤林、次生林,林內受干擾處、林緣
海拔高:0-2000m
胡頹子科是個小科,有三個屬約50種。台灣產一屬9種。菲律賓胡頹子又稱大葉胡頹子、蘭嶼胡頹子,是蔓性灌木。葉互生,全緣,葉背有銀白色鱗片。新葉金色。花白色,核果,果實可食。蘭嶼叢林中十分普遍。東南亞的低地雨林也十分常見。
- Dec 23 Wed 2015 18:33
巨大鹿角蕨/蘇巴比鹿角蕨/超級棒鹿角蕨
學名:Platycerium superbum de Jonch. & Hennipman
科名: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或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原產地:澳洲昆士蘭
生育地:雨林內樹幹上高位,著生
海拔高:0-750m
巨大鹿角蕨又稱蘇巴比或超級棒鹿角蕨,著生性草本,單芽型。二型葉,營養葉十分巨大。上緣深裂,外翻朝前。孢子葉一左一右向下生長,不規則四回二叉分裂。乍看跟巨獸鹿角蕨(Platycerium grande)非常類似。不過巨大鹿角蕨每片孢子葉僅具一孢子囊堆,位於第一回分叉處,而巨獸鹿角蕨每片孢子葉有兩處孢子囊堆,位於第二回分叉處。栽培略有難度。但生長迅速,需要較大空間。
- Dec 22 Tue 2015 13:26
台灣大學的樹木巡禮
這個月有機會回母校,花了一點時間到處走走,看看那些曾陪伴我渡過大學及碩士生活的大樹們。
我習慣從公館捷運站2號出口走,沿著舟山路。經過銘傳國小、舊國立編譯館(現改名展書樓),對面望月樓旁的小徑會先遇到玄蔘科的台灣泡桐(Paulownia × taiwaniana),可惜冬天看不到他紫色的花。再往前走,地植系館門口有活化石銀杏跟水杉。不過較少人注意,其實地質系館跟鹿鳴堂之間有一棵很大的孟加拉榕(Ficus bengalensis),他的葉子會稍微反捲,正反面都有毛,還有很多支柱根。
孟加拉榕(Ficus bengalensis)
另一側的小小福旁有一棵大葉合歡,旁邊的進修教育大樓有一排筆直高大的福木(Garcinia subelliptica)。共同教室外的琉球松(Pinus luchuensis),幾乎是遊客必訪的地點。在樹下歇歇腿,推薦到小小福買個三明治冰淇淋,或是姐妹花雞排、小木屋鬆餅。
- Dec 20 Sun 2015 20:47
毛腎蕨
學名:Nephrolepis brownii (Desv.) Hovenkamp & Miyam./Nephrolepis multiflora (Roxb.) F. M. Jarrett & C. V. Morton
科名:腎蕨科/蓧蕨科(Nephrolepidaceae/Oleandr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新幾內亞、澳洲東北、菲律賓、蘭嶼、台灣、琉球
生育地:林下空曠處或林緣、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胖胖樹介紹過腎蕨、長葉腎蕨(Nephrolepis biserrata),甚至藤蕨(Arthropteris palisotii),卻一直沒有介紹過毛腎蕨。其實毛腎蕨看起來就像是大號的腎蕨。一回羽狀複葉,嫩芽跟葉軸有白毛。跟腎蕨最明顯的差異在於,腎蕨的小羽片基部覆蓋住葉軸,毛腎蕨則否。廣泛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台灣低海拔森林常見,偶爾可於建築物裂縫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