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Randia wallichii Hook. f./Tarennoidea wallichii (Hook. f.) Tirveng. & Sastre

科名:茜草科(Rubi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不丹、尼泊爾、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爪哇、婆羅洲、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原始林

海拔高:低海拔

    大果玉心花是台灣蘭嶼原生的茜草科小喬木,大葉、對生、波狀緣或全緣。在蘭嶼島上,大果玉心花生長在平坦潮濕坡面或稜線上的原始林,但是數量稀少。網路上資料相當缺乏,不論是用學名或是中文名去查詢都沒有詳細介紹。他不能吃、也沒有艷麗的花,所以種他的人我料想就更少了。茜草科的樹,之前胖胖樹曾介紹過欖仁舅跟很常見的檄樹,這兩種植物都憑葉子就可以確認無誤。但是這次的主角,胖胖樹還真的不是很有把握就是大果玉心花。栽種他一段時間了,只能說他跟所有台灣原生的茜草科植物都長得不一樣,葉子的特徵跟文獻記載相符,所以應該就是連台灣的唯一產地蘭嶼都不常見的大果玉心花。特地把他不同時期的樣子都放上來,如果辨識錯誤,還請專家學者不吝指證。
/tmp/phpnRyhJC03720140519屏科大_3038IMG_959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貢、蘭撒和度古
植物學上應是同一種植物
學名都叫做
Lansium domesticum Corr.
很久以前胖胖樹曾介紹過

 

雖然如此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Nepenthes mirabilis (Lour.) Druce

科名:豬籠草科(Nepenthaceae

原產地:中國南部、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蘇門達臘、爪哇、婆羅洲、西里伯斯、新幾內亞、澳洲北部、菲律賓、帛琉

生育地:低地森林林緣、較開闊的林下,藤本

海拔高:0-1500m

    奇異豬籠草是長相相當普通的種類,葉子柔軟、瓶子也柔軟,很容易就枯萎。但是它卻是是應力最強,分佈最廣的豬籠草。它可以忍受短暫的低溫,也可以忍受高鹽分 的環境。在原產地可以長在海邊的峭壁上,低地雨林內開闊處、林緣,一直到中海拔。分佈區域從中國南部,包括香港,往南經過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尼諸島, 經新幾內亞到澳洲昆士蘭北部、菲律賓、太平洋島嶼都有它的分佈。各地都有不同的變異,瓶子的形態也有所不同。以它對環境的適應力,我相信它在台灣一定可以 長得很好。他沒有從菲律賓方向跟颱風一起飄到台灣,或是從中國大陸的方向過來,胖胖樹覺得很可惜。
20110708_41620110708_41720110709-21520110709-27120110709-11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Morinda citrifolia L.

科名:茜草科(Rubiaceae

原產地:馬來西亞、印尼、太平洋島嶼、菲律賓、蘭嶼、綠島、恆春半島

生育地:前岸、海岸林或低地森林

海拔高:海岸或低地

    聽到檄樹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它的果實諾麗果知道的人應該就多了。許多人以為他是遙遠的夏威夷特產。事實上,台灣就在檄樹的天然分佈的範圍內。它是茜草科的 小喬木,葉對生,全緣或波狀緣。托葉宿存。莖四方形。頭狀花序,花白色。它的適應力強,可以生長在低地雨林中較開闊處或海岸林,也可以生長在開闊的海邊。花市常可見販售其苗木。約一年生就會開花結果。據說果實很營養,但是有臭味,不好吃,所以台灣很少人生吃諾麗果。不過它耐鹽性高,不拘土質。栽培十分容易。
20141101_220111006_220110706-19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Anthurium gracile (Rudge) Schott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多明尼加、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納、蘇利南、圭亞那、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熱帶潮濕森林樹上,著生

海拔高:0-1600m

    紅果花燭是中小型的著生性天南星,廣泛分佈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葉薄革質,先端尾狀尖,葉柄細長。佛艷苞淡褐色,細長,觀賞價值低。然而,紅果花燭相當容易授粉。授粉後花序會變粗,然後長出一顆顆紅通通的果實。花期不定,任何季節都可能開花,且一年可開花數次,具有觀果的價值。果實為漿果,內含白色種子數枚。發芽率高。栽培容易,板植或盆植皆可。
/tmp/phpNWWMAf/tmp/phpbE09Pr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Musa beccarii N.W. Simmonds

科名:芭蕉科(Musaceae

原產地:婆羅洲沙巴

生育地:潮濕森林內,地生

海拔高:

臘紅夢幻蕉跟上次介紹的磚紅蕉Musa laterita)相似。叢生。株高可達2公尺,但1公尺高即會開花。花序直立,花苞鮮紅色,且具有蠟質光澤,每片苞片先端都有一小塊綠色。栽培還算容易,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
20131015_120111108_220111108_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halaenopsis finleyi Christenson/Phalaenopsis minus (Seidenfaden) E. A. Christenson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泰國東北部

生育地:低地森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低地

小蝴蝶蘭是小型種蝴蝶蘭,葉墨綠色,橢圓形,根系發達。總狀花序或單花,花梗長可達15公分。花瓣較萼片窄,與萼片皆明顯後翻,白色或米白色底,上部滿紫紅色或褐色縱紋或斑點。唇瓣較蕊柱長,先端尖,側裂片扇形,蕊柱上方有褐色斑點。由於花的側面觀像龍頭,在台灣又有龍頭蝴蝶蘭之稱。分布於泰國東北方,生長在低海拔原始林。部分資料上記載緬甸跟越南也有分布。小蝴蝶蘭種小名意思就是較小的。它於1988年才被發現,並放在金氏蝴蝶蘭屬(Kingidium)。2001年,Eric A. Christenson於其著作Phalaenopsis A Monograph一書中,將他歸入蝴蝶蘭屬。2011年改名為Phalaenopsis finleyi
20140702_220140702_120150601_2IMG_6447IMG_644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halaenopsis stuartiana Rchb. f.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菲律賓民答那娥

生育地:原始森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300m

史塔基蝴蝶蘭是中大型蝴蝶蘭。葉黃綠色至墨綠色而有銀綠色斑紋,葉背紫紅色,長橢圓形。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長可達60cm,著花近百朵。花瓣和上萼片白色,花瓣上偶爾會有細小的斑點。側萼瓣與唇瓣米白色至黃色,有大而明顯的褐色斑點。唇瓣菱形。具有一項其他蝴蝶蘭沒有的無性繁殖能力,容易從根部斷裂處長出新的個體。民答那峨島北方特有,生長在低海拔潮溼原始林。

    史塔基蝴蝶蘭種小名是紀念英國Hugh Low園藝公司的Stuart Low先生。它最早是由Boxall所採集,1881年由Reichenbach命名。但是Boxall卻將他視為西蕾麗蝴蝶蘭的變種,隔年命名為Phalaenopsis schilleriana var. stuartiana1890年,Roebelen甚至將它視為西蕾麗蝴蝶蘭的白化型,名之為Phalaenopsis schilleriana var. alba。但是到了1941年,Quisumbing提出許多差異,包括瘤狀體形狀不同,自然分布區域沒有重疊,以及史塔基蝴蝶蘭獨有的根部無性繁殖能力,認定史塔基蝴蝶蘭是獨立的原生種蝴蝶蘭。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Bulbophyllum medusae (Lindl.) Rchb. f.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

生育地:低地森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0-400m

    豆蘭屬是蘭科中很龐大的家族,約有1500種,台灣也有20多種。以新幾內亞為中心,分布在亞洲熱帶至溫帶,熱帶非洲及美洲也有分布。跟其他著生性蘭花較不相同,多數的豆蘭都生長在森林底層陰暗而空氣溼度最高的位置,以纖細的根著生在樹幹基部。革質或肉質葉頂生假球莖上,花莖側生於假球莖基部。單花、總狀花序或繖形花序。萼瓣發達,常於先端合生。花瓣較萼瓣小,甚 =至退化只剩痕跡。梅杜莎豆蘭細長的側萼瓣讓整個花序如白髮一般,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妖梅杜莎。花有淡淡的怪味道。栽培還算容易,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
20111009_320111009_420111009_520111009_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halaenopsis amboinensis J.J. Sm.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西里伯斯、摩鹿加安汶島、Seram

生育地:森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0-80m

安汶蝴蝶蘭是中型蝴蝶蘭,葉片約15-30公分。星狀花,花瓣跟萼瓣約略等大,花4-6公分。具有紅褐色同心圓斑紋。並有淡淡香氣。早期安汶蝴蝶蘭皆採集自安汶島,花皆為白底。後來陸續在鄰近的島嶼也發現安汶蝴蝶蘭的分布。70年代西里伯斯更發現黃底的個體。目前花市則常見黃底跟白底的交配種。跟其他多數的原生種蝴蝶蘭類似,安汶蝴蝶蘭栽培容易,卻非常怕冷。冬天若沒有特別防護便會凍死。

安汶蝴蝶蘭最早採集自摩鹿加的安汶島,並栽種於爪哇島Boger植物園。1911年由J. J. Smith首度公開發表,並以其發現地為名。法國巴黎歷史博物館蒐藏1838年到1840年間由Hombron採集自安汶島的標本, 1912年發表並命名為Phalaenopsis hombronii者,後來證實亦為安汶蝴蝶蘭。Phalaenopsis hombronii視為安汶蝴蝶蘭的異名。此外,安汶蝴蝶蘭跟南洋蝴蝶蘭有些許類似,亦曾一度被視為其變種(Phalaenopsis sumatrana var. amboinensis)。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locasia lauterbachiana (Engl.) A. Hay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新幾內亞

生育地:熱帶雨林底層,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羽葉觀音蓮是大型的觀音蓮,來自遙遠的新幾內亞及其鄰近的島嶼。他的葉片較長,葉緣波浪狀,跟一般常見的觀音蓮屬植物給人的印象稍微不同。此外,羽葉觀音蓮葉背呈茶紅色,葉柄具有華麗的斑紋,十分美麗。加上觀音蓮屬耐陰性強又好照顧的特性,使得羽葉觀音蓮常被當做觀賞植物栽培。不過說也奇怪,這種美麗的植物,在台灣似乎不常見。
20170519201306092014060420141005_220141005_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rtocarpus integer (Thunb.) Merr.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馬來半島、印尼、新幾內亞

生育地:次生林或低地原始熱帶雨林

海拔高:500m以下

  榴槤蜜是桑科大喬木,高可達33公尺。單葉、互生,先端尾狀尖,葉子及嫩枝被粗毛。幼樹葉先端常裂成三出狀。單性花,雌雄同株,幹生。聚合果可食。果肉黃色至橙色。榴槤蜜型態跟同屬的波蘿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很像,不論是植株或是果實,所以又有人稱之為小波羅蜜。他是東南亞知名果樹,果肉有類似榴槤Durio zibethinus的香氣與口感,故台灣取名為榴槤蜜。再此特別強調,榴槤蜜是麵包樹屬的一個獨立的種,絕對不是榴槤嫁接波羅蜜或是波羅蜜嫁接在榴槤上。榴槤是木棉科,波羅蜜是桑科,不同的科是絕對不可能嫁接成功的。榴槤蜜全株被粗毛,葉面無光澤,果皮平滑,果實小;而波羅蜜光滑無毛,葉面有光澤,果皮有尖凸,果實巨大。可藉此區分二者。但是,榴槤蜜比波蘿蜜難搞得多,因為他非常怕冷。google榴槤蜜大概會有幾萬篇文章跳出來說他有多好吃,應該要如何嫁接在波羅蜜上。但是胖胖樹一向喜歡自然培育法,而且我並不十分在乎他會不會長出好吃的果實,所以我偏好種榴槤蜜的實生苗。只要育苗的量夠大,就會有幾棵不怕冷的活下來。因為來自低地熱帶雨林,育苗使用一般的泥土即可。市售培養土會造成肥傷,切勿使用。

20150905_220131020_2/tmp/phpB9Va51/tmp/php0PkPpa/tmp/phpR3xZSp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Terminalia calamansanai (Blanco) Rolfe

科名: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原產地: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婆羅洲、西里伯斯、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菲律賓、南太平洋島嶼

生育地:低地森林

海拔高:0-500m

馬尼拉欖仁在台灣中南部栽培還算普遍,可是她的學名可查得的國外文獻資料卻不多。以至於胖胖樹一度懷疑,究竟是台灣使用的學名有誤,還是全世界只有台灣把她當觀賞樹木栽培。她的樹幹筆直,板根突出,枝條輪生,葉散生枝條末端。葉片大小介在台灣常見的欖仁樹和小葉欖仁樹之間。遠遠看倒是有一點點像常見的黑板樹。特別的是他的果實有翼,可以幫助他散播。南部地區栽培普遍,許多風景區及校園都可見到。台北植物園、榮星花園、台中科博館熱帶雨林溫室、豐樂雕塑公園、228公園及惠文國小、雙溪熱帶樹木園可見。在此特別感謝花友葉小兔大大分享種子,讓胖胖樹得以栽植馬尼拉欖仁。
2013041620100902台北植物園_1IMG_029220080815台中大業路_120080402台中大業路_120110630_22011081820120915_12013021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Phalaenopsis hieroglyphica (Rchb. f. ) H.R. Sweet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菲律賓民答那娥、巴拉望、Polillo

生育地:森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0-500m

    象形文字蝴蝶蘭在歐洲最早是1887年由Low公司所栽培,Boxall採集。象形文字蝴蝶蘭的植株和花都跟路德蝴蝶蘭Phalaenopsis lueddemanniana)很類似,連分布地都重疊。Reichenbach教授便將象形文字蝴蝶蘭視為路德蝴蝶蘭的變種,命名為Phalaenopsis lueddemanniana var. hieroglyphica。使得象形文字蝴蝶蘭一直不受重視。一直到1969年,Herman Sweet博士才將她發表成一個獨立的種。她的花瓣上有類似埃及象形文字的紅色斑紋,故名。象形文字蝴蝶蘭看起像白色花有紅色斑紋,唇瓣淡粉紅色;路德蝴蝶蘭像是紅色花有白色斑紋,唇瓣深紫紅色。可以簡單區分。
20110829_220110828_220110903_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Warczewiczella amazonica Rchb. f. & Warsz./Cochleanthes amazonica (Rchb.f. & Warsz.) R.E.Schult. & Garay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亞馬遜河流域之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蘇利南、巴西、厄瓜多、祕魯

生育地:潮濕森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150-1000m

  亞馬遜蝸殼蘭是蝸殼蘭屬在台灣最常見,也是最好栽培的種類。之所以叫做蝸殼蘭,據說是因為寬大的唇瓣像蝸牛的殼,而上翹的萼瓣像蝸牛的眼睛。亞馬遜蝸殼蘭沒有假球莖,植株不過20-30公分高,白色花朵卻有7-8公分寬。寬大平展的唇瓣基部,有紫紅色至紫色縱線。栽培容易,置於陰涼潮濕處即可。
20110918_320110917_22011091520121223_220121208_220111107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