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Ophioderma pendula (L.) C. Presl

科名:瓶耳小草科(Ophioglossaceae

原產地:模里西斯、印度、斯里蘭卡、中國雲南、廣西、海南島、馬來半島、婆羅洲、澳洲、波里尼西亞、菲律賓、蘭嶼、台灣、日本屋九島、種子島

生育地:成熟森林樹上中高位、著生

海拔高:低海拔,台灣1000m以下

    瓶爾小草是很特別的一個科,根莖葉皆肉質,幼葉不捲旋。分布在全世界各地,有5屬約90種。台灣有4屬約8種,低至高海拔及蘭嶼都有分佈,但是每一種都有其特殊的生長環境,都不常見。其中帶狀瓶爾小草是最特別的一種,不同於其他各屬皆地生,帶狀瓶爾小草是著生植物。帶狀單葉可長達100公分,全緣,扭曲狀,有時會二叉分裂。孢子囊枝著生在葉中段。台灣及蘭嶼潮濕成熟的森林中才有機會見到。常常著生在山蘇類基部。是很美麗的懸垂性蕨類。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Nervilia aragoana Commons ex Gaudich.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印度、中國南部、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西里伯斯、摩鹿加、新幾內亞、澳洲北部、菲律賓、台灣中南部、琉球

生育地:森林下潮濕處,地生

海拔高:0 -2300m,台灣200 -300m

    脈葉蘭屬全世界約有50種,分布在亞洲與非洲熱 帶至亞熱帶地區。具有冬季休眠和先花後葉的奇異特性。台灣目前紀錄約有五種,近年來又有許多未命名種陸續被發現。台灣產的脈葉蘭中又以熱帶亞洲廣佈種東亞脈葉蘭較為常見,在中南部地區常於林下大片生長。葉扁心形,表面光滑無毛,但開花性不佳。東亞脈葉蘭在民間俗稱為「一點癀」,是有名的藥用植物,全草皆可入藥,採集壓力頗大。
20130808_220150506_520150512_420140509_320140525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Corymborkis veratrifolia (Reinw.) Bl.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印度阿薩姆、斯里蘭卡、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西里伯斯、摩鹿加、新幾內亞、太平洋島嶼、菲律賓、蘭嶼、台灣恆春半島、琉球

生育地:熱帶低地至低山地森林下,地生

海拔高:0 -2000m

管花蘭是直立性草本,高可達2公尺。葉狹橢圓形或狹披針形,花白色,花序分支。是一種廣泛分布在熱帶亞洲的大型地生蘭,不過在台灣卻非常稀有,僅發現於屏東涼山及蘭嶼。雖然早在1941年日本學者福山雅治便紀錄管花蘭存在台灣,可是卻沒有留下任何標本可證明。而且二次大戰後管花蘭便像消失了一樣,很長一段時間不曾再被發現。因此,2000年出版的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並沒有管花蘭的記載。一直到上個世紀末,管花蘭才再度在台灣被發現。目前管花蘭栽培於胖胖樹熱帶雨林林下,雖不曾開花,但已經長出新芽。
20110924_220110924_120120218_2201010192010110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Davallia solida (G. Forst.) Sw.

科名:骨碎補科(Davalliaceae

原產地:緬甸、馬來西亞、太平洋島嶼、菲律賓、蘭嶼、台灣南部

生育地:低丘雨林或潮濕森林下或林緣樹幹上中高位或岩壁上,著生或岩生

海拔高:低海拔

    骨碎補科分布在歐、亞、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全世界約8屬,110多種。台灣有411種。其中以花市常見的兔腳蕨(Humata griffithiana——杯狀蓋陰石蕨——最為人所熟之。闊葉骨碎補有一點點像是放大版的兔腳蕨。葉柄長可達30公分,二至三回羽狀複葉長亦可達30公分。 最基部羽片最下方朝下的小羽片特長且羽狀裂,使葉片呈五邊形。闊葉骨碎補跟其他多數骨碎補科的植物一樣,憑藉著粗肥且密佈鱗片的走莖不斷在樹幹上或岩石上 擴張其領域。因為葉柄基部具關節,於天候條件惡劣時會落葉,以走莖度過極端乾旱或低溫的天氣。闊葉骨碎補是典型的熱帶植物,台灣南部是其分布北限。雖然不是稀有植物,卻因闊葉骨碎補在台灣僅分布於屏東、台東、蘭嶼、綠島,要在野外見到他不如兔角蕨那麼容易。不過,最近胖胖樹在台中惠文花市見到其蹤跡,被稱為新綠蕨,放在三盆100的區域。大大方便喜愛蕨類的花友們觀賞及收藏。
20110707-111照片 38920130212_120110428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了一個春天及一個夏天

胖胖樹熱帶雨林裡的樹已經長得枝繁葉茂

跟大家分享囉
照片 001  

 

以下是美洲熱帶雨林區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locasia reginae L.Linden ex N.E.Br.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婆羅洲沙勞越北部、加里曼丹

生育地:石灰岩森林底層,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瑞基觀音蓮這名字是胖胖樹自己亂取的。瑞基觀音蓮的葉子跟之前胖胖樹介紹過的幾種小型觀音蓮一樣,葉脈在表面凹下,背面突起。凹下處深墨綠色,墨綠色葉面在光照下反射出銀白色金屬光澤。葉背暗紅色。這些特徵的文字敘述很類似紐貝拉觀音蓮Alocasia nebula),不過兩者有明顯的差異。瑞基觀音蓮葉子較圓,葉背較紅,紐貝拉葉子長三角形,葉背偏褐色。而且瑞基觀音蓮葉脈約6-7對,紐貝拉則多達10-14對。葉脈間距疏密有別,很容易區分。
20080807_520080807_720080807_12010100620130512_22013080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halaenopsis mariae Burbidge ex Warner & Williams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婆羅洲、菲律賓

生育地:森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600m

    瑪莉蝴蝶蘭是Frederick Williams Thomas Burbidge1878年在菲律賓蘇魯島(Sulu)首次採集,並以她太太的名字命名。1883年由Warner Williams正式發表。它主要分布在菲律賓群島,向南延伸達婆羅洲西部。海拔約600公尺低山地雨林大樹的樹幹或大的分枝上遮陰處。由於它的產地及舌瓣與之前介紹過的路德蝴蝶蘭Phalaenopsis lueddemanniana)相似,因此早期曾經被質疑是路德蝴蝶蘭的變異種。不過,瑪莉蝴蝶蘭的花朵大小、斑紋、花型都跟路德有所差異,不易混淆。所以不久便確定是獨立種無誤。
20100925_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Blechnum orientale L.

科名:烏毛蕨科(Blechnaceae

原產地:東南亞、新幾內亞、澳洲、太平洋島嶼、蘭嶼、台灣、琉球

生育地:雨林或潮溼林下空曠處或林緣、偶見林下,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在蘭嶼觀音座蓮後,胖胖樹要介紹另一種大型常綠多年生地生性蕨類——烏毛蕨。烏毛蕨廣泛分布在亞洲至澳洲昆士蘭間熱帶地區低海拔森林,台灣亦十分常見。屋毛蕨比較喜歡明亮的環境,所以多半生長在林緣或是林下開闊處。也因為如此,烏毛蕨比一般地生性蕨類耐旱、耐陽光曝曬。其幼葉紅色,便是為了避免未成熟的葉綠素被陽光破壞。不過烏毛蕨適應能力很強,在林下較陰暗的地方還是可以見其生長。這是一種很美麗的植物,胖胖樹真情推薦。
2013040420140414_220140318_120140322_12013122220110630_120100921_120110709-17120110709-148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Angiopteris palmiformis (Cav.) C. Chr.

科名:觀音座蓮舅科(Marattiaceae

原產地:泰國、大溪地、菲律賓、蘭嶼、綠島、恆春半島

生育地:山溝谷地成熟森林下、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台灣500m以下

    蘭嶼觀音座蓮是一種非常大型的地生性多年生草本蕨類,成熟植株葉可長達4公尺。蘭嶼觀音座蓮跟台灣低海拔森林常見的觀音座蓮(Angiopteris lygodiifolia Rosenst.) 很類似,兩者葉柄及羽軸基部皆膨大成葉枕,可調節水分的蒸散。葉柄具關節,基部有兩枚木質化托葉。老葉脫落後,托葉宿存如觀音菩薩的蓮花座般,故名。此外,兩者皆有重演化現象。幼株一回羽狀複葉,成熟植株二回羽狀複葉。不過,蘭嶼觀音座蓮與觀音座蓮除了分布地點與植株大小不同外,型態上也有些細微的差 異。蘭嶼觀音座蓮的回脈幾乎達羽片中肋處,小羽片狹長形,先端漸尖,基部略呈心形;而觀音座蓮回脈僅達孢子囊側,小羽片闊披針形,先端突尖,基部圓鈍形。而且蘭嶼觀音座蓮托葉木質化不如觀音座蓮明顯,葉柄脫落後托葉邊緣會捲曲或斷裂,托葉側表面有白色斑點。蘭嶼觀音座蓮在臺灣僅分布於蘭嶼、綠島、龜山島及恆春半島,海拔500公尺以下成熟森林底層潮溼環境。目前胖胖樹收藏的兩棵蘭嶼觀音座蓮都還只是小朋友,葉長不及1公尺。有興趣的花友,北部可至台大植物標本館戶外展示區,中部可至科博館蕨類植物區,欣賞這種壯觀的植物。
20100902_2IMG_1532IMG_1531IMG_188820100902_52008041420110310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Tillandsia pruinosa Swartz

科名:鳳梨科(Bromeliaceae

原產地:美國南部、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厄瓜多、玻利維亞、西印度

生育地:潮濕森林樹上高位或樹幹基部,著生

海拔高:0 -1200m

紅小犀牛角空氣鳳梨跟很早之前胖胖樹介紹過的章魚空氣鳳梨有許多類似的地方。他跟章魚一樣是「壺型種」,所以他也是一株活的「螞蟻窩」。二者分佈的範圍重疊,在野外會產生天然雜交種。不過,紅小犀牛角植株上密被銀色鱗毛——具有保濕的功能,很容易跟章魚做區分。一般而言,像紅小犀牛角一樣具有鱗毛的空鳳種類,多半來自較乾燥的地區。不過,紅小犀牛角是例外。他幾乎都出現在潮濕的森林。要定期澆水,以免她渴死。
2014070320140702_220140702_120120905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Kleinhovia hospita L.

科名:梧桐科(Sterculiaceae

原產地:馬來半島、爪哇、澳洲北部、菲律賓、蘭嶼、恆春半島、琉球

生育地:海岸林至低海拔森林

海拔高:海岸至低海拔

    克蘭樹分布於東南亞,往南至澳洲北部,北達琉球。台灣南部是其天然分部的範圍,恆春半島尤其常見。南部地區俗稱面頭粿。中國大陸稱之為「鷓鴣麻」。「克蘭」二字音譯其屬名Kleinhovia是為了紀念一位荷屬東印度公司的德國醫生Christiaan Kleynhoff,因而將他的姓Kleynhoff拉丁化Kleinhovia作為屬名。台灣許多書都記載克蘭樹是初生及次生演替的先驅物種。不過胖胖樹還是一樣的觀點,這種強勢的物種跟血桐、茄苳都一樣,只要有一點點的機會也會努力生長。克蘭樹不開花時,其貌不揚,不仔細看還以為是野桐(Mallotus japonicus (Thunb.) Muell.-Arg.。花小型,粉紅色,花絮多分枝,盛開時相當壯觀。目前是克蘭樹的花期,有機會到南部踏青記得停下腳步好好欣賞這種美麗的植物囉!
20130830科博館20130914科博館_120090714科博館_320130921_120130921_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lpinia purpurata (Vieillard) K. Schumann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原產地:馬來西亞、印尼

生育地:森下開闊處或林緣,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月桃是台灣的民俗植物,月桃葉包粽子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月桃屬約230種分布於舊熱帶,台灣則有14種。月桃屬的花序多半大而艷麗,直立或下垂。紅花月桃在該屬中最特別,具有其他種類罕見的紅色苞片,因此被廣泛栽培於全球熱帶地區的庭院供觀賞。
/tmp/phpeVgQxc20080803科博館_120100629科博館_2照片 381IMG_516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Hymenaea verrucosa Gaertn./Trachylobium verrucosum (Gaertn.) Oliv.

科名:豆科蘇木亞科(Leguminosae/Caesalpinioideae

原產地:肯亞、坦尚尼亞、莫三鼻克、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賽席爾

生育地:乾燥常綠森林至潮濕森林

海拔高:0-240m

非洲叉葉樹是大喬木,高可達40公尺,樹幹通植,基部具板根。二出複葉、小葉全緣、嫩葉紅色。花白色,總狀或圓錐花序腋生。莢果黑褐色,表面有疣狀突起。樹幹、樹根、果實可提煉柯巴樹脂(copal resin)。非洲叉葉樹於1916引進台灣,栽培不多,埔里中興演習林、屏科大、保力林場、恆春熱帶植物園皆有栽培。因為南美叉葉樹與非洲叉葉樹同時引進,但是非洲叉葉樹名氣遠不及南美叉葉樹,加上兩種植物型態非常相似,以至於過去許多地方栽培的非洲叉葉樹常被當作南美叉葉樹。比對果實後發現,台灣各地栽培的所謂南美叉葉樹,有不少都是非洲叉葉樹,僅嘉義農試所與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等少數地方有南美叉葉樹
2019040920150531埔里演習林_120150601_320160724IMG_853320151023201509042015082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Hymenaea courbaril L.

科名:豆科蘇木亞科(Leguminosae/Caesalpinioideae

原產地:中南美洲、西印度

生育地:熱帶雨林、半落葉性森林、原始林、河岸林

海拔高:0-1500m

南美叉葉樹是大喬木,高可達45公尺,樹幹通植,基部具板根。二出複葉、小葉全緣、嫩葉紅色。花白色,總狀或圓錐花序腋生。莢果褐色,表面光滑,假種皮成細粉狀,可食用。樹皮與樹汁可供藥用。假種皮味道香香甜甜的,可以鮮食,口感十分特殊。1916引進台灣,栽培不多,目前僅知嘉義農試所與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等少數地方有南美叉葉樹。南美叉葉樹與非洲叉葉樹形態非常相似,而且差不多同時引進,但是非洲叉葉樹名氣遠不及南美叉葉樹,以至於過去台中科博館、埔里中興演習林、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屏科大、保力林場、恆春熱帶植物園等許多地方栽培的非洲叉葉樹常被當作南美叉葉樹。比對果實後發現,台灣各地栽培的所謂南美叉葉樹,有許多可能都是非洲叉葉樹。目前確定有栽培南美叉葉樹的有兩個地方,除了農試所嘉義分所,比較特別的是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根據舊的文獻的紀錄,日治時期雙溪熱帶植物園並沒有栽培美洲叉葉樹,但是曾在19374月栽培非洲叉葉樹,有可能是弄錯了
20190409_1IMG_352420190703_320190409_320190409_520190409_620190409_72019072920190726_12019071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silotum nudum (L.) P. Beauv.

科名:松葉蕨科(Psilotaceae

原產地:全球熱帶至亞熱帶、台灣

生育地:潮溼成熟森林樹上,著生或地生

海拔高:低海拔

    松葉蕨遍佈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皆可見。不論是在原始林、次生林,甚至是學校、公園,住家牆腳,胖胖樹都見過他的蹤跡。著生樹幹上或石縫中,但數量不多。在台灣野外,尤其常見其著生於筆筒樹的樹幹上。莖綠色,典型二叉分枝,孢子囊三枚合生。植株高約10~ 50 cm不具真正的根,地下部份為根莖,亦為二叉分支。
20131105興大_120131105興大_42013110320140323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