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藥用或特殊用途 (8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名:Abroma augustum (L.) L. f./Ambroma augustum (L.) L. f./Theobroma augustum L./Abroma augusta (L.) L. f./Theobroma augusta L.

科名:錦葵科(Malv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

原產地:印度、不丹、尼泊爾、中國南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澳洲東北部、太平洋島嶼、菲律賓

生育地:林緣、次生林、荒廢地

海拔高:0-1200m

昂天蓮是錦葵科的灌木,高可達10公尺,一般多在三四公尺左右,枝條被毛。單葉、互生、全緣,二型葉,平常是心形或五邊形,開花枝上則是披針形。花暗紫紅色,單生於葉腋,下垂。蒴果朝上,五稜,稜上有三角形薄膜。開列成十邊形,狀如蓮花。昂天蓮除了是藥用植物,樹皮纖維也可以造紙。廣泛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多半生於林緣或受干擾處。19012月自印度孟買引進,全台偶見栽植。台灣大學農場可見。昂天蓮的拉丁文屬名是來自希臘文食物βρῶμαbroma)這個字加上一個αa)字首,αa)字首在希臘文中有不是或沒有的意思。所以昂天蓮屬意思就是不能吃的或不是食物。種小名augustumaugustus的中性變格,而augusta則是陰性變格。Augustus是指羅馬開國君主奧古斯都皇帝1。衍伸的意思還包括八月2、雄偉、古老、神聖、至尊,或是皇家。1768年林奈3在第12版的《自然系統》4書中首次命名,將它放在可可樹屬,命名為Theobroma augustum1782年,林奈的兒子,小林奈5修正學名,將它放到1776年荷蘭科學家尼可拉斯·約瑟夫··雅克命名的昂天蓮屬Abroma,命名為Abroma augustum。但是他當時應該是寫錯了,多了一個m,學名變成了為Ambroma augustumAm字首是表示第二人稱複數,而且馮·雅克已經有先命名了Abroma所以後來的植物學家一致認為這是錯字。不過,1905年第二次國際植物學會在維也納招開,首版《國際藻類、真菌、植物命名法規》7才第一次出現,後又多次改版。由於拉丁文有中性、陰性、陽性三種變格。命名法規定,原則上屬名跟種小名名要同性,而Abroma算是陰性字,而且在拉丁文傳統上,樹木都應該屬於陰性,所以後來的植物學家認為應該把昂天蓮的拉英文種小名改成陰性變革的augusta,以至於又出現Theobroma augustaAbroma augusta這兩種寫法
IMG_9014IMG_9012IMG_9013/tmp/phpvbQTwi/tmp/phpVgdoOG/tmp/phpLVEGL6/tmp/phpqOTmIx20150114201507122015043020150406201502142015012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Elaeocarpus angustifolius Blume/Elaeocarpus sphaericus (Gaertn.) K. Schum./Elaeocarpus sphaericus (Gaertn.) K. Schum. var. hayatae (Kaneh. & Sasaki) C.E. Chang

科名:杜英科(Elaeocarpaceae

原產地:印度東北、孟加拉、尼泊爾、中國南部、緬甸、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西里伯斯、摩鹿加、小巽他群島、新幾內亞、澳洲、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原始林

海拔高:0-1700m

球果杜英又稱圓果杜英、印度念珠樹,杜英科喬木,高可達37公尺,基部具板根、幼枝有毛。單葉、互生、葉鋸齒緣,葉柄、葉背都有毛。花白色,下垂狀,總狀花序腋生。核果球型至橢圓球型,藍色。球果杜英是廣布種,從印度至澳洲都有分布。1913金平亮三自新加坡引進一株球果杜英的原種,栽培於台北植物園。蘭嶼的球果杜英因為幼枝、葉柄、葉背都無毛,張慶恩教授發表為變種。變種名hayatae是紀念最重要的日籍植物學家早田文藏(BUNZO HAYATA)先生。因為種子有不規則凹凸,會被用來作為佛珠,所以有印度念珠樹或金剛菩提子之稱。佛經上稱為惡叉聚或惡叉,梵文रुद्राक्ष,轉寫為rudraksa。不過,目前較常使用做為佛珠而且也稱金剛菩提子的植物,應該是種子更大型的Elaeocarpus ganitrusElaeocarpus ganitrus是一般球果杜英的二倍體。所以除了果實跟種子特別大,其他型態幾乎都一樣。科學家發現,球果杜英這類藍色的果實,是為了果實掉落森林後便於大型鳥類蒐集獲取食,協助散播種子。這是果實表皮細胞之細胞膜外及細胞壁內的特殊結構虹光體(iridocome)所造成的光學干涉現象,是屬於結構色,而非色素色,所以製成標本後不會退色。本屬胖胖樹還曾介紹過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和繁花薯豆Elaeocarpus multiflorus)。
20150324_220150324_1S__103792643S__103792644S__103792642IMG_044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Hydnocarpus venenatus Gaertn.

科名:大風子科(Flacourtiaceae

原產地:斯里蘭卡

生育地:近河岸低地森林

海拔高:600m以下

毒魚大風子是大風子科喬木,高度多半在15到20公尺。單葉、互生、鋸齒緣。果實球形,黑褐色。種子榨油可供毒魚或藥用,治療痲瘋病。原產於斯里蘭卡常綠森林,大約是1930年代引進台灣,僅見於台北植物園與八里樂山療養院。毒魚大風子不曾出現在台灣的引進紀錄,會發現他是個偶然。這些年一直以為台灣只剩下驅蟲大風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us)與庫氏大風子Hydnocarpus kurzii)兩種大風子屬的植物,其他曾引進的大風子都沒有存活,引進記錄不明確,所以也不曾特別去找。2017年9月我重新查詢跟大風子相關的資料,意外看到一張樂山療養院的大風子照片。照片中的大風是鋸齒緣,讓我十分納悶。好奇心驅使下,2017年9月18日我前往台北八里的樂山療養院看這株植物,想確認他是否為大風子。在吳長霖督導引領下親臨現場看到葉子,確實是鋸齒緣,跟我過去認識的兩種大風子屬植物完全不同。但是我不知道他是誰,只覺得十分面熟。當天,我跑了一趟我熟悉的台北植物園,去看大風子還有同樣是大風子科的「羅庚梅(Flacourtia rukam)」。果不其然,我面前這株戴仁壽醫師栽培的所謂大風子跟台北植物園這棵牌子掛「羅庚梅」的植物長得一模樣。我心裡想,是戴仁壽醫生弄錯了嗎?還是植物園弄錯了?雖然沒有花,但我想這株植物是大風子科沒錯,只是不曉得是什麼?記得當初我看到台北植物園掛「羅庚梅」時也曾經懷疑過,葉子還有其他型態,跟我在蘭嶼植物圖鑑上看到的都不太相同,枝條沒有刺,也沒有支柱根。時間久了,我也漸漸了忘了這個疑點。直到這次樂山教養院這株毒魚大風子出現,我又想起了這個疑點。重新爬文,我判斷台北植物園弄錯了,那不是羅庚梅!而且這是要提煉大風子油治病用的,不至於會濫竽充數。加上印度也不是羅庚梅的自然分布地,所以我相信它應該是大風子屬的植物沒有錯。再查了大風子屬的紀錄,比較有可能的是樟葉大風子Hydnocarpus laurifolius)或衛氏大風子(Hydnocarpus wightiana)。上網比對國外資料,一直不敢確定,總覺得還是有說不出來的差異。找了整整一天,終於發現斯里蘭卡特有的毒魚大風子有一個特別的特徵,台北植物園跟樂山療養院的植株都符合。就是他的樹幹筆直,而且有非常多的皺褶。雖然沒有花果可以供比對,但是葉子的型態也一模一樣。大風子屬的分類,也困擾國外的學者許久,除了驅蟲大風子,很多種類都陸續被刪除或合併了。所以我想,當初引進時應該是弄錯了,而且沒有留下任何紀錄。前些年台北植物園重新調查園區內的植物時,也誤判。所以一直沒有人發現他。說實話,我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希望藉由此文拋磚引玉,大家一起來調查這株植物的身世。也藉由本文感謝樂山教養院的吳長霖督導、總機小姐、警衛大哥等人的協助,讓我順利找到毒魚大風子。
IMG_8498IMG_8494IMG_8495IMG_8500IMG_8501IMG_8506IMG_849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Terminalia chebula Retz.

科名: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不丹、尼泊爾、中國雲南、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

生育地:落葉林、常綠林

海拔高:1500(2000)m以下

訶梨勒又稱訶子,使君子科大喬木,高可達25公尺。樹幹通直,基部具板根。單葉、互生或近對生,全緣,嫩葉及嫩枝被褐色毛。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核果紡錘狀或倒卵形。種子長橢圓形,有五稜,十分堅硬。果實可食用或藥用。訶梨勒音譯自梵文,據說是天主將的意思,是佛教五香之一。據說藥師佛右手所持之物便是訶梨勒。台灣於1923年引進,竹山下坪熱帶樹木園、美濃雙溪樹木園有栽培。種子約需一年左右時間才會發芽。幼苗耐陰。該屬胖胖樹還曾介紹過三果木Terminalia arjuna)與馬尼拉欖仁Terminalia calamansanai)。
20170512_2/tmp/phppMfWTK/tmp/phpqBwH2Q20170512下坪_2/tmp/php5Co1f7/tmp/phpUqJPHY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Brosimum guianense (Aubl.) Huber/Piratinera guianensis Aubl.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墨西哥、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低地潮濕森林、次生林

海拔高:0-1000m

蛇紋木或稱蛇桑,桑科喬木,高可達40公尺,不過一般多在25公尺以下。單葉、互生、全緣。單性花,雌雄異株,雄花序及雌花序皆為圓盤狀。果實略呈飛碟狀或圓錐狀,成熟時紅色。種子橢圓形,型態與榕乳樹Castilla elastica)類似。原產於中南美洲潮濕的熱帶森林,應該是2010年後才引進台灣,中南部應該有一些玩家栽培。它是很高級的木材,具有美麗的紋路,在野外常被砍伐。我栽培這株蛇紋木也有一段小故事。原本賣給我的人告知它是陸人丙大大曾介紹過的火星果,也就是桑科的非洲麵包樹(Treculia africana)。不過它的新葉不會泛紅,一看就知道不是非洲麵包樹。只能確定是桑科,而且是台灣沒有的植物。雖然長得很類似常見的菲律賓榕(Ficus ampelas),卻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氣質。問了不少人,一直都沒有答案。只好暫時把它放在非洲區。直到2017824日,收到王秋美博士傳來的幾張蛇紋木照片,才終於替它正名。
20160709_120160709_220160701_520160701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Hydnocarpus kurzii (King) Warb.

科名:大風子科(Flacourtiaceae

原產地:印度、緬甸、寮國?、越南?

生育地:常綠森林

海拔高:200-800(1800)m

庫氏大風子又稱印度大風子、毯利大風子,大風子科喬木,高度多半在1520公尺,但是最高可達30公尺。單葉、互生、全緣。花白色,單生於葉腋。果實球形,褐色,內含許多種子。種子榨油可供藥用,治療痲瘋病。原產於印度及緬甸的常綠森林,僅見於高雄美濃雙溪熱帶樹木園,應該是1935年後才引進台灣。它的葉片比之前介紹過的驅蟲大風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us)大非常多,葉脈較稀疏,葉子也比較厚。十分容易區分。台灣部分地區,如台中中興大學中興湖畔被標示為庫氏大風子的植物,應該都是驅蟲大風子。台灣植物誌第一版第六冊所列毯利大風子,學名Hydnocarpus kuyzii Warb.應該是打字錯誤。
IMG_3522/tmp/phpoK6Dfj/tmp/php0LdIk5IMG_352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Xylia xylocarpa Taub./Xylia dolabriformis Benth.

科名:豆科含羞草亞科(Leguminosae/Mimosoideae

原產地:印度、緬甸、泰國、寮國中南部、柬埔寨、越南中南部

生育地:常綠和半落葉林先驅種,乾燥龍腦香林極相種

海拔高:850m以下

緬甸鐵木是豆科含羞草亞科大喬木,樹幹通直,高可達40公尺。二回羽狀複葉,小葉對生、全緣,嫩葉紅色。它的二回羽狀複葉十分特別,是兩個一回羽狀複葉成二叉狀生長於葉柄頂端,十分容易辨識。頭狀花序,腋生。莢果。種子可食。原產於印度及中南半島,從每年有五個月乾季的森林,一直到終年多雨的森林皆可見。1937年引進台灣,栽培於高雄美濃雙溪熱帶樹木園。它的樹皮、種子可供藥用,木材是重要用材,應用範圍極廣。台灣的相關資料極少,是非常珍貴的植物。
/tmp/phpKeIsdw/tmp/phpXusCgK/tmp/phpRYUN8aIMG_8232IMG_8231/tmp/phprHgbTy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Artocarpus tamaran Becc.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婆羅洲

生育地:低地常綠森林

海拔高:540m以下

纖維麵包樹是桑科麵包樹屬超大喬木,樹高可達40公尺、樹幹通直、直徑可達一公尺、板根高達3公尺,分枝少,樹冠幅小。成熟葉形態不明,小苗葉細鋸齒緣,葉被、葉柄及幼枝有細毛。單性花,雌雄同株。聚合果形態類似馬來橡膠樹Artocarpus elasticus),有短刺狀凸起,可食。婆羅洲特有植物,近幾年引進台灣。纖維麵包樹的樹皮含較多纖維,當地的原住民用來做衣服及繩子。拉丁文種小名來自其土名tamaran,胖胖樹一直查不到是什麼意思。英文Elephant Jack,推測它的葉子應該十分巨大。非常怕冷的植物,即使放在溫室葉片還是容易凍傷,而且不知道什麼原因,小苗很容易夭折。
/tmp/phpzQ23K8/tmp/php4QjA48/tmp/phpI7NEr0IMG_4955IMG_4956IMG_495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rtocarpus nobilis Thwaites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斯里蘭卡西南

生育地:低地雨林

海拔高:低地

桂扇貝或稱錫蘭麵包樹,是桑科麵包樹屬大喬木,高可達25公尺。成熟葉巨大,橢圓形或略呈倒卵形,邊緣波浪狀。跟其他同屬植物一樣,單性花,雌雄同株,聚合果。必較特殊的是,它的果實跟種子除了食用外,就國外的資料來看還可供藥用,治療蠕蟲。斯里蘭卡特有植物,2016年引進台灣。就胖胖樹目前觀察,它是我所栽培過的麵包樹屬小苗葉片最大的一種。不到一年生植株,高25公分,葉片竟然將近30公分。
20170607_120170607_220170410_120170216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Sauropus androgynus (L.) Merr.

科名:大戟科/葉下珠科(Euphorbiaceae/Phyllanth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小巽他群島、新幾內亞、菲律賓

生育地:灌叢、森林或空地

海拔高:1300m以下

守宮木民間俗稱減肥菜或甜菜,大戟科假葉下珠屬小喬木,可達高5公尺。單葉,全緣,互生,二列狀排列,夜晚會下垂休眠。葉柄短,基部具有兩枚長三角形托葉,宿存。單性花,雌雄同株,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雄花花被片合生成盤狀,雌花花被片內外兩輪各三枚,互生,暗紅色。蒴果扁球狀,乳白色或淡粉紅色。台灣中南部較常見栽培。東南亞地區當作食用蔬菜。但是具有微量毒素,一定要煮熟才可以食用,生吃會導致肺纖維化。
IMG_2106/tmp/phpEWJ3ztIMG_09692016120420150425成功路20170407綠川西街20160427番薯厝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opaifera langsdorffii Desf.

科名:豆科蘇木亞科(Leguminosae/Caesalpinioideae

原產地:蓋亞那、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

生育地:原始林、次生林、河岸林、森林跟疏林的過度帶

海拔高:低地

蘭氏柯柏膠又常被稱為柴油樹,或直接音譯做苦配巴樹,是豆科的大喬木,高可達35公尺。一回羽狀複葉、小羽片全緣,新葉紅色。花細小,米白色,圓錐花序。豆莢橢球型,成熟後會開裂,種子有橘黃色種臍。樹脂主要供藥用,根據國外網路上的資料說蘭氏柯柏膠的樹酯可抗菌、抗發炎。直接塗抹在皮膚上,治療一些皮膚問題或協助傷口癒合,也可治療胃痛、祛痰、利尿……更進一步被發現可以做生質柴油,故名柴油樹。不過就國外研究,其生質柴油產量不高,所以沒有被積極推廣。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產量應該遠不如水黃皮Millettia pinnata)。原產於南美洲,近幾年被引進。胖胖樹之前介紹過同屬的柯柏膠Copaifera officinalis),兩者的用途十分類似。就我目前觀察,蘭氏柯柏膠與柯柏膠型態上最明顯差異在於前者小枝光滑,後者小枝密被細毛。特別感謝小王子的種子盆栽格主與桃園的林先生贈苗。
IMG_2341IMG_2340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b.

科名:樟科(Laur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不丹、尼泊爾、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澳洲、菲律賓

生育地:原始林雨林、半落葉林、落葉林、次生林、疏林

海拔高:低至中海拔

潺槁木薑子是樟科小喬木,高可達20公尺。小枝及葉背面、新葉皆被毛。單葉、全緣。單性花,雌雄異株。花細小,黃色或綠白色,繖型花序,腋生。核果成熟時黑色。廣泛分布在印度至澳洲地區。金門地區十分常見,但是非台灣本島原生植物。各地校園、公園略有栽植,且有歸化的現象。台中東海大學、台中高農校內、竹山下坪熱帶樹木園可見。樹皮、樹根、樹葉、種子皆可入藥。種子亦可榨油。
20160821東海_820160821東海_420160821東海_520160821東海_1120160821東海_220160821東海_1220160821東海_9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opaifera officinalis (Jacq.) L.

科名:豆科蘇木亞科(Leguminosae/Caesalpinioideae

原產地: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巴西、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亞馬遜雨林

海拔高:低地

柯柏膠又稱古巴香脂,是豆科的大喬木,樹幹粗大、通直,高可達30公尺,嫩枝有細毛。一回羽狀複葉、小羽片全緣,新葉紅色。花白色,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豆莢橢球型。樹脂可供藥用或香水的固定劑、生質柴油。原產於亞馬遜河雨林,1909年引進栽培於台北植物園,現存兩棵。1924年再次引進,栽培於恆春熱帶植物園,尚存數株。兩處栽培植株皆十分高大,且僅知恆春熱帶植物園所栽培的植株偶爾會開花結果。胖胖樹在舊的文獻上沒有看到其他植物園有栽培柯柏膠,不過嘉義樹木園西側入口有一株巨大的柯柏膠屬植物於2013年開花後終於被正名。不過這三處的植物形態皆有差異,目前認為只有嘉義樹木園栽培的是柯柏膠(Copaifera officinalis),台北植物園栽培的可能是芳香柯柏膠(Copaifera aromatica),恆春熱帶植物園栽培的是委內瑞拉柯柏膠(Copaifera pubiflora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Castilla elastica Sessé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墨西哥、貝里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

生育地:低地潮濕森林

海拔高:700m以下

  美洲橡膠樹又稱榕乳樹,維基百科則翻譯做彈性卡斯桑木,部分中國網站稱以其屬名音譯為卡斯提橡膠樹。桑科大喬木,高可達50公尺,樹幹通直,基部具板根。單葉、互生、細鋸齒緣、葉尖尾狀,托葉早落,環痕。枝條與葉皆被柔毛。單性花,雌雄同株或異株,頭狀花序。雄花僅有雄蕊,雄花序狀如刈包。雌花有花被裂片四枚,雌花序盤狀,被毛。果實盤狀,成熟時橘紅色,可食。幼株型態與猴面果Artocarpus lacucha)十分類似。差異在於,猴面果被粗毛、葉基盾、小苗托葉線型,兩枚著生於葉片基部,而美洲橡膠樹被柔毛、葉基心型,托葉完全抱莖。原產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的低地森林。
  在廖日京老師的《台灣桑科植物之學名訂正》書中有一植物稱為美洲橡膠樹,與應紹舜老師《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第三卷》中的榕乳樹學名相同。文獻上記載榕乳樹於1930年引進台灣,栽培於林試所嘉義碑子頭分所與下坪熱帶植物園。胖胖樹多年來一直在竹山下坪熱帶植物園與嘉義碑子頭植物園苦尋不到榕乳樹,一度以為它已經消失於台灣這塊土地。沒想到2016年夏天聽到科博館王秋美博士提起這名字,才知道美洲橡膠樹在2014年底於嘉義山仔頂樹木園再度被發現。2016824日在嘉義大學方小姐的帶領下,終於見到並紀錄這罕見的植物。讓我搜尋日治時期引進但罕見的熱帶樹木之路,又往前走出一步。竹山下坪熱帶植物園榕乳樹再發現。2016818日,我於下坪觀察到一株自生小苗高約五公分,型態介於號角樹Cecropia peltata)與猴面果Artocarpus lacucha)之間。當時我還不曾見過榕乳樹,只覺得該小苗很奇特,像極猴面果卻又有些許差異。好奇心驅使下我將該樹苗帶回培育。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確定該小苗不是猴面果,反倒像極了嘉義樹木園的榕乳樹小苗。2017年我兩度回到下坪熱帶樹木園找尋榕乳樹,走遍整座植物園,終於在2017512尋獲正在開花的榕乳樹,並拾獲落果。這是繼去年尋獲哈倫加那Harungana madagascariensis)後,胖胖樹二度於下坪樹木園再發現罕見的雨林植物。也是我從大學時代起一直尋尋覓覓十多年,一度以為已經消失的樹木。謹以此文為記。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學名:Terminalia arjuna (Roxb. ex DC.) Wight & Arn.

科名: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原產地:印度東北至西南、斯里蘭卡、緬甸

生育地:河岸林

海拔高:0-1000m

三果木又稱阿江欖仁,使君子科大喬木,高可達25公尺,基部具板根。單葉、對生、疏鋸齒緣,嫩葉紅色。花綠白色,有淡香味,圓錐狀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核果,具翼三至五枚,成熟時紅色。樹皮可供藥用。三果木生長十分快速。胖胖樹印象中第一次在中興大學見到三果木時不到一個人高,當時不曉得是什麼植物。才沒幾年,已經長一兩層樓高,並開花結果,才知道原來是三果木。1914年引進台灣,栽培不多。
20150822興大_120160702_120160611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Alangium salviifolium (L. f.) Wangerin

科名:八角楓科/山茱萸科(Alangiaceae/Cornaceae

原產地:肯亞、坦尚尼亞、科摩羅、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安達曼、尼古巴、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蘇拉威西、小巽他群島、新幾內亞、菲律賓

生育地:森林、林緣

海拔高:0-1200m

土壇木是八角楓科小喬木,高可達20公尺,枝條有刺。單葉,互生。兩性花,白色,腋生聚繖花序。核果球形,成熟過程會由綠轉黃,轉粉紅色、桃紅色,最後呈紫黑色,可食用,但要先經過鹽水浸泡,避免割舌。八角楓科僅八角楓一屬,全世界約20多種。台灣原生華八角楓Alangium chinense)一種。土壇木則是引進種。中南部栽培供觀果或藥用。中藥材稱之為割舌羅。
02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Labisia pumila Benth. & Hook. f.

科名:紫金牛科(Myrsinaceae

原產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菲律賓

生育地:低地雨林

海拔高:500m以下

卡琪花蒂瑪來自馬來文kacip fatimah,也譯做卡琪法蒂瑪。紫金牛科小灌木,高可達5公尺,但多半在1公尺以下。單葉,互生,肉質,全緣或些微的鋸齒緣,新葉暗紅色。其成熟的葉子葉色多變,有綠色、藍綠色、褐色等,近中肋處則呈白綠色,葉緣亮紫紅色,十分美麗。花白色,細小,腋生圓錐狀繖形花序。果實球形,成熟時紅色。原產於馬來西亞一帶的原始森林,是東南亞著名的女性用藥,有女性的東哥阿里Eurycoma longifolia)之稱,台灣也有業者引進卡琪花蒂瑪茶包。喜歡潮濕的環境,十分耐陰,栽培還算容易。
20141116_220160429_220160429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iper aduncum L.

科名:胡椒科(Piperaceae

原產地:墨西哥、貝里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納、蘇利南、法屬圭亞那、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西印度

生育地:熱帶雨林邊緣或林內受干擾處、次生林、河岸林

海拔高:0-2000m

樹胡椒是胡椒科風藤屬的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公尺。莖節處會膨大。單葉、互生、全緣,葉背有毛。枝條及葉子皆有胡椒香味。肉穗狀花序。果實可做胡椒代用品。原產於熱帶美洲,但於太平洋地區成為入侵種。不知何時引進或歸化於台灣。台灣北部低海山區可見野生植株。該屬胖胖樹還曾介紹過蘭嶼風藤Piper arborescens)、彩脈風藤/雨林胡椒Piper ornatum)、台灣胡椒Piper umbellatum
/tmp/php8t3eUQ/tmp/phpv9GUMu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Ormosia monosperma (Sw.) Urb.

科名:豆科蝶形花亞科(Leguminosae/Papilionoideae

原產地:委內瑞拉、小安地列斯

生育地:原始密林

海拔高:1600m以下

單子紅豆是豆科蝶形花亞科大喬木,樹幹通直,基部具板根。一回羽狀複葉、小葉全緣,新葉有褐色絨毛。莢果會開裂,內含一顆種子。種子一半黑一半紅,十分美麗。種子除了蒐藏,還可以供藥用。原產熱帶美洲,1923年引進台灣,有不少人喜歡蒐藏其種子並栽培,以嘉義樹木園及恆春熱帶植物園所栽培植株最為巨大。該屬胖胖樹還曾介紹過海南紅豆Ormosia pinnata)。
2016061020150307嘉義樹木園_220150307嘉義樹木園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Scientific name):Harungana madagascariensis Lam. ex Poir.

科名(Family):金絲桃科/藤黃科(Guttiferae

原產地(Distribution):塞內加爾、馬利、甘比亞、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奈及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薩伊、聖多美普林西比、蘇丹、烏干達、肯亞、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安哥拉、尚比亞、馬拉威、辛巴威、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

生育地(Habitat):低地至山地雨林、次生林、灌叢、疏林

海拔高(Altitude):0-1800m

哈倫加那/馬達加斯加哈倫加那是金絲桃科的小喬木,一般高約十餘公尺,最高可達25公尺。單葉,對生,葉背有紅褐色鱗片。花細小、白色、五瓣、頂生複聚繖花序。果實球形,漿果狀核果,成熟時紅色,可生食或做菜。是一種藥用植物,具有止血、化痰、通便、催吐等效果。橘紅色樹液可舒緩肌膚、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常被添加在化妝品中。廣泛分布在非洲熱帶地區。台灣不知何時引進,目前僅知南投竹山下坪熱帶樹木園有栽培一株。
  這十多年來,胖胖樹勤跑台北植物園、台中科博館植物園、彰化歡喜園、南投竹山下坪熱帶植物園、嘉義樹木園、高雄美濃雙溪熱帶樹木園,把我在文獻資料中查到的熱帶植物栽培位置都大致摸熟了。自以為文獻上的熱帶植物我大概都識得。但是201645號,我在下坪亂逛,無意間在植物園邊界的小山坡上看到了一株奇特的樹,樹高十餘公尺,對生葉,葉背又是紅褐色,十分特殊。自己查了資料苦無收穫,上網問人也沒有人回應。我把照片傳給了台大實驗林,向實驗林請教。實驗林回覆會查查看。5月中,科博館王秋美博士來電詢問該植物位置,才知道實驗林也查不到該樹的學名,轉而向王博士請教。五月底,這株特殊的樹開花了。王博士提供了花的照片,並提示它是多體雄蕊,費了一番功夫終於查到它正是哈倫加那。目前尚查無哈倫加那引進台灣的紀錄,哈倫加那也不曾出現在任何台灣的植物圖鑑或介紹植物的網站。謹以此文紀念發現及認識這棵獨特植物的過程。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