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藥用或特殊用途 (8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名:Kopsia arborea Blume/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 T. Li/Kopsia lancibracteolata Merr.

科名:夾竹桃科(Apocynaceae

原產地:中國南部、泰國、寮國、越南、安達曼、尼古巴、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蘇拉威西、小巽他群島、澳洲東北、菲律賓?

生育地:各式森林

海拔高:0-1500m

蕊木是夾竹桃科的小喬木,高可達15公尺。單葉、對生、全緣。兩性花,白色。核果橢球型,成熟時紫黑色,型態及大小倒是有幾分像柿葉茶茱萸Gonocaryum calleryanum)。廣泛分布在東南亞至澳洲。中國的蕊木自生於雲南及兩廣。不過,中國植物誌後來把蕊木又分成兩種,分別是生長在兩廣,苞片與花萼兩面被毛的蕊木(Kopsia lancibracteolata)。以及產於雲南,苞片與花萼兩面無毛的雲南蕊木(Kopsia officinalis)。不過,國際上似乎還是把Kopsia lancibracteolataKopsia officinalis視為Kopsia arborea的異名。由於雲南蕊木的樹皮及果實具有消炎止痛的療效,被草藥商引進台灣。中南部各地略有栽植。
/tmp/phpM307zv/tmp/php8GqFAZ/tmp/php1eVINr/tmp/phphbsWCe/tmp/phpxBFtXj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Elaeagnus triflora Roxb.

科名:胡頹子科(Elaeagnaceae

原產地: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澳洲、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原始雨林、沼澤林、次生林,林內受干擾處、林緣

海拔高:0-2000m

胡頹子科是個小科,有三個屬約50種。台灣產一屬9種。菲律賓胡頹子又稱大葉胡頹子、蘭嶼胡頹子,是蔓性灌木。葉互生,全緣,葉背有銀白色鱗片。新葉金色。花白色,核果,果實可食。蘭嶼叢林中十分普遍。東南亞的低地雨林也十分常見。
004003  IMG_773620151214_520151214_220151214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rdisia mamillata Hance

科名:紫金牛科(Myrsinaceae

原產地:中國南部、越南

生育地:低至中海拔潮濕森林內

海拔高:中國500-1600m,越南400-1500m

虎舌紅是紫金牛科灌木。極矮小,高僅數十公分。葉全緣,密被毛,在不同角度下會折射不同的光線,呈紅色或紫色,十分美麗。繖形花序,果實球形,成熟時紅色,與該屬其他種類類似。全株可入藥。2011年胖胖樹第一次在台北水族街的生態缸中見到虎舌紅便印象深刻,多年後又在台中的花市遇到他,真的十分開心。他生長在潮濕的熱帶森林中,十分耐陰。然而虎舌紅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不適合在室內栽培。紫金牛科全球約351000種。台灣有4243變種。虎舌紅的屬名Ardisia是來自希臘文的ardis,意思是箭頭,用來形容該屬花藥形狀似箭頭。該屬胖胖樹還有栽培蘭嶼樹杞Ardisia elliptica)跟春不老(Ardisia squamulosa),不過兩種植物常被搞混,確切的分佈還不能確定。暫不介紹。
IMG_0487IMG_0485IMG_0483IMG_048420180507_820180507_120180507_6IMG_282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Myroxylon balsamum (L.) Harms

科名:豆科蝶形花亞科(Leguminosae/Papilionoideae

原產地:墨西哥南部、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熱帶潮濕森林

海拔高:100-600m

祕魯橡膠樹有很多俗名,例如祕魯膠樹、托魯膠樹、香脂木豆、吐鲁香膏樹。他其實不是做橡膠的原料,而是祕魯香脂(Balsam of Peru)的原料。祕魯香脂大家可能還是有點陌生,但是如果告訴大家雅詩蘭黛青春露嬌蘭日晚霜,還有資生堂保養品中類似香草的淡淡香味,大家可能會比較熟悉。他的應用非常廣,除了化妝品,也普遍應用在口香糖、感冒糖漿、酒精飲料之中。祕魯橡膠樹是豆科蝶形花亞科的大喬木,樹幹筆直,高可達45公尺。一回羽狀複葉,小葉全緣,總狀花序,莢果有翅。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台灣就我知道,有一棵栽培於台北植物園。不過似乎沒有見過他開花結果。如果可以,真的很希望植物園可以讓我高壓一棵,帶到南部栽培,讓他順利開花結果。
IMG_3994IMG_3997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Butea monosperma (Lam.) Taub.

科名:豆科蝶形花亞科Leguminosae/Papilionoideae

原產地: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中國雲南(林中或路旁朝濕處)、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爪哇

生育地:森林、草地或荒地

海拔高:1500m以下

膠蟲樹是豆科蝶形花亞科的落葉喬木,高可達20公尺。三出複葉,小葉全緣,葉基膨大。花橘紅色,聚繖花序。莢果褐色,刀型,下緣波浪狀。內含狀子一枚。小苗發芽時便十分高大,類似緬茄。他是膠蟲的重要寄主,故稱膠蟲樹。中國植物誌稱膠蟲樹為紫礦,因膠蟲生成的蟲膠在古書上記載稱做紫礦或紫鉚。除了栽培供膠蟲寄生,膠蟲樹也可供藥用及染劑。他的花盛開時相當壯觀,英文稱為森林火燄(Flame of the forest)。梵文पलाश,轉寫為palAza,佛經音譯為波羅奢華或鉢羅奢藥。台灣中南部校園及公園偶見栽植,尤其彰化和美鎮栽培最多。
/tmp/phpDdk5N4/tmp/phpQWWBOJ/tmp/phpn6HDyg/tmp/phpyNMqiLIMG_6629IMG_6628IMG_663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Hymenodictyon orixense (Roxb.) Mabb.

科名:茜草科(Rubi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尼泊爾、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西里伯斯、摩鹿加、小巽他群島、菲律賓

生育地:低地次生林或雨林內較開闊處

海拔高:0-1500m

茜草科土連翹屬約有30種,主要分佈於熱帶亞洲及非洲。屬名由兩個希臘字結合而來。Hymen意思是薄膜,diktyon指的是網,用來形容種子週圍的薄翅。毛土連翹是落葉喬木,高可達高25公尺。葉全緣,十字對生。托葉外緣有鋸齒狀排列的腺體。花小,圓錐花序。蒴果橢球型,表面有白色斑點。種子有薄翅。種子苗有肥大的主根,植物體含水率高。樹皮可供藥用。台北植物園及恆春熱帶植物園有栽培。

胖胖樹栽培毛土連翹已經一段時間了,卻一直把毛土連翹誤以為是大葉金雞納樹Cinchona pubescens),到最近才認識這種植物。2014年底胖胖樹到溪頭森林遊樂區觀察大葉金雞納樹在柳杉人工林內更新的情況,卻發現他與植物園裡栽培的大葉金雞納樹有所不同。雖然十分相似,但是相較於來自台北植物園的大葉金雞納,溪頭的大葉金雞納不會落葉,葉較薄,葉面的毛更多更密,而且小苗的根沒有肥大的現象。那究竟何者才是真正的金雞納樹呢?2015年胖胖樹又回到台北物園尋求答案,發現台北植物園的標示牌已經改了名字。查了資料才知道,毛土連翹並沒有明確的引進紀錄,而且他從葉子、花、果實都跟大葉金雞納樹很類似,也曾一度被分類在金雞納屬。經查證後,台北植物園栽培的全為毛土連翹。除了台北植物園,恆春熱帶樹木園及台灣大學人工氣候室旁皆有栽培毛土連翹。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ntiaris toxicaria Lesch.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西非(subsp. africana)、馬達加斯加(subsp. madagascariensis)、印度、斯里蘭卡、中國南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澳洲(subsp. macrophylla)、菲律賓

生育地:熱帶雨林或季風林

海拔高:0-1500m

提到雨林中的桑科植物,大多會想到麵包樹屬(Artocarpus)或是如白榕一樣的會纏勒的榕屬(Ficus)。但是桑科其實還有一個分布很廣的物種,也是世界最毒的植物--見血封喉。見血封喉又稱箭毒木或大藥樹,常綠或半落葉大喬木,高可達40公尺。樹幹通直,具板根,枝條水平生長。樹型類似榴槤等雨林大喬木。葉歪基,被粗毛,具托葉。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盤狀,雌花單生。核果。汁液有劇毒,但同時也是一種中藥。廣泛分布在熱帶非洲及亞洲、大洋洲。胖胖樹在書認識這種植物時便對他印象深刻。第一次見到他的本尊是在廣西熱帶雨林公園。後來在台灣也曾於私人的藥用植物園見過。此外,馬來西亞怡保市,馬來文Ipoh,名稱由來就是因為當地有怡保樹,馬來文Pokok Ipoh,指的就是過去馬來半島也十分常見的見血封喉。
IMG_536904620160413_102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Oroxylum indicum (L.) Kurz

科名:紫葳科(Bignoni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不丹、尼泊爾、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

生育地:常綠森林邊緣或潮濕落葉林、次生林

海拔高:0-1000m

  木蝴蝶又稱千張紙或故紙花。落葉喬木,高可達15公尺。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對生,小羽片於全日照環境或林下孔隙,大小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有時會被誤以為是不同的植物。落葉前會變黃、變紫,十分美麗。花冠鐘型,先端五裂,外紫紅色,內淡黃色或米白色,總狀花序。蒴果木質,長可達一公尺。種子有翅,薄如紙,故名。常藉由根部萌蘗繁殖,母株附近十公尺內的小苗可能都是同一株母株的根部所長出。廣泛分佈在東南亞各國。是著名藥用植物,種子跟樹皮皆可入藥。木蝴蝶的植株與半島菜豆樹Radermachera peninsularis有些類似,種子也是,不過葉較薄。而且果實特別巨大。日治時期曾多次引種,最早的紀錄是18961898年本多靜六寄贈,1898年福羽逸人再次由日本寄贈,1901年田代安定又自日本帶回。不過,目前最老植株可能是1914年引進台灣,栽培於恆春熱帶植物園。不知什麼原因,網路上能查詢到的資料有限。除了恆春熱帶植物園,中南部也有一些人家或種苗商有栽培。特別是信國社區,因為有食用木蝴蝶的習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栽種。近年來販售東南亞蔬菜的業者,偶爾也會進口新鮮的木蝴蝶果莢到台灣的市場上販售。雖然認識木蝴蝶的人不多,但是見過它的人卻不少。2016年初,偶然的機會下胖胖樹在四物湯殘渣裡面發現了木蝴蝶的種子。驚訝之餘,趕緊問了幾個女性友人。赫然發現半數以上都曾在四物湯裡見過木蝴蝶,只是不曉得它是什麼。這個小小的發現讓我覺得十分有趣。到中藥店買了5元木蝴蝶,竟一大包。不過很可惜,經過我的實驗,中藥店的木蝴蝶已經不具發芽能力。此外,木蝴蝶的果莢扁平,成熟後會開裂。一般是食用綠色的未熟果。可以橫切成條狀,跟肉絲下去炒,或是整個果莢烤熟來吃。口感還不錯,脆脆的,不過微微苦。

20160310IMG_6244IMG_6245IMG_6713IMG_671020180420_120180420_220141019霧峰百草谷20180814_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Nothapodynimmoniana (J. Graham) Mabb.

科名:茶茱萸科(Icacinaceae

原產地:印度西南部、斯里蘭卡、中國雲南、緬甸、泰國、柬埔寨、蘇門答臘西部、菲律賓呂宋島、蘭嶼、綠島、琉球

生育地:低海拔原始林或次生林

海拔高:0-3002300m

青脆枝又稱臭馬比木、臭味假柴龍樹,是茶茱萸科鷹紫花樹屬的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公尺。單葉,全緣,互生或近對生。花小,綠白色,花五瓣,花瓣兩面皆有毛。核果長橢球型,成熟時深紫黑色。全株含喜樹鹼,可提煉製抗癌藥物。早期日本與台灣農民契作栽培,加上抗癌的功效,讓這種原本只生長在蘭嶼、綠島的植物,普遍被栽培在全台各地。他跟呂宋毛蕊木有幾分相似,尤其是小苗更是相像。不過呂宋毛蕊木主幹明顯,葉較小較厚。花較大,果實顏色也不同,可以區分。可用種子或扦插繁殖,幼樹極為耐陰。從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出版的《蘭嶼植物》一書認識青脆枝。時隔多時,某次在基隆路等公車時,在母校農場巧遇青脆枝本尊。當時還不確定他是什麼植物,後來在台中科博館植物園又再碰到他,才確定他的身分。最初因為書上記載,青脆枝生長在蘭嶼的次生林及路旁灌叢,所以沒有將他列入胖胖樹的雨林植物名錄。但是觀察多時,發現青脆枝很耐陰。上網搜尋了國外的相關資料,發現青脆枝有生長在原始雨林的記錄,才將他引進胖胖樹的雨林中栽培。20140614科博館20140524科博館_1201409182014080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Reutealis trisperma (Blanco) Airy Shaw/Aleurites trispermus Blanco

科名:大戟科(Euphorbiaceae

原產地:菲律賓

生育地:低至中海拔森林

海拔高:低至中海拔

菲律賓油桐是喬木,高可達15公尺。葉心形,波狀緣。頂生圓錐花序。蒴果三裂,果皮厚,種子橢圓形。種子可以榨油做油漆的原料,常被誤植為油桐屬(Aleurites)。原產菲律賓、1903年至1935年間引進,台灣各地略有栽植,台北植物園、台中霧峰台灣省議會、美濃雙溪熱帶樹木園可見。
IMG_2026IMG_2027IMG_2029IMG_3533IMG_353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inchona pubescens Vahl

科名:茜草科(Rubiaceae

原產地: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安地斯山脈東側山地潮濕森林

海拔高:(30060033003900m

大葉金雞納樹又稱紅金雞納樹,半落葉喬木,高可達15公尺。葉十字對生,長可達25公分、全緣。葉背及葉柄帶紅色。花紅色或玫瑰紅色,聚繖花序。蒴果。種子細小,邊緣有翅。幼樹耐陰,樹下可見自然更新的小苗。茜草科金雞納樹屬約有25種,分部在安地斯山脈東側。該屬的樹皮含奎寧(Quinine)等多種生物鹼,是抗瘧疾的重要用藥。台灣於1905年引進兩種,金雞納樹(Cinchona calisaya)與大葉金雞納樹。台灣各地偶見栽植,如台大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六龜扇平自然教育園區。台北植物原本標示的金雞納與大葉金雞納,經鑑定全數皆為毛土連翹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leurites moluccanus (L.) Willd

科名:大戟科(Euphorbiaceae

原產地:印度、中國南部、泰國、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西里伯斯、摩鹿加、小巽他群島、新幾內亞、澳洲、菲律賓

生育地:熱帶海岸林、次生林或原始林內受干擾處、河岸

海拔高:0-1600m

石栗是大喬木,在赤道無風帶高可達4公尺,不過一般多半約20公尺。單葉、互生、全緣或三到五裂。葉柄細長,新葉、葉柄及幼枝密布星狀毛。單性花,雌雄同株,花白色,圓錐狀聚繖花序,頂生。核果。種子形狀及大小像栗子。幼苗也很高大,就像同科的巴西橡膠樹一般,有一定的耐陰性,但也可以接受全日照。果實含油量高,所以又被稱為燭果樹。

石栗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各國,1903田代安定委託至越南出差的柳本通義購買種子而引進。在台灣,石栗不算罕見。除了各大植物園,不少公園及校園內也都有栽培。不過,石栗的花沒有油桐花那般大而明顯,會注意到的人較少。石栗的果實可以榨油,也稱為桐油,東南亞地區使用石栗的情況,與中國使用油桐榨油一樣普遍,使用方式也十分類似。可作為木材防腐、紙類防水塗料,或是製成肥皂、燈油、生質柴油等。尤其是燈油,至今太平洋島嶼仍有許多土著燃燒石栗油作為照明,所以石栗又被稱為燭果樹。此外,石栗油還供藥用,作為瀉藥、治療落髮、皮膚硬繭等,不過,石栗最特別的仍是它可以食用。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Schleichera oleosa (Lour.) Oken

科名:無患子科(Sapindaceae

原產地:印度西部、斯里蘭卡、尼泊爾、緬甸、泰國

生育地:常綠林、半落葉林、落葉林

海拔高:多900m以下,最高可達1200m,尼泊爾200-300m

爪哇耀木又稱油患子或刺果木,屬名是為了紀念瑞士植物學家J. C. Schleicher。常綠或半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5公尺。一回偶數羽狀複葉、新葉紅色。花極小。果實表面有刺狀突起,果皮薄。中果皮似龍眼,是一層薄薄的半透明的果肉。種子堅硬,短棒狀子葉在內果皮中彎曲成腎形。幼苗有重演化現象,發芽後第一片真葉為三出複葉,而後才變成偶樹羽狀複葉。種子可提煉kusum油,可供美髮及食用。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及印度西部。引進馬來西亞,並廣泛歸化於印尼。1945年引進台灣,澄清湖、高雄原生植物園有栽培。

從小就特別喜歡種樹。雖然樹總是沉默不語,可是卻給了我很多很多樂趣。看著每一棵樹,從種子發芽,成長茁壯,是一種感動,更是一種成就。從種子開始,除了觀察種子美麗的花紋或形態,更可以從種子的形態了解樹木本身的傳播機制與生存策略。種子發芽後子葉並不一定會出土,子葉的型態也是千變萬化,較之種子或葉子形態的多樣性,絲毫不遜色。接著長出真葉,這時候小樹幼苗,葉片往往與成株有所不同。有可能是鋸齒變全緣,有可能是全緣變鋸齒,有毛變無毛,盾形葉變心型葉,披針形變盾形。各種可能都有。甚至有時候還會有重演化的現象,先長出單葉或三出葉,再變成羽狀複葉,或是奇數羽狀複葉變成偶數羽狀複葉,一回變二回。最後觀察小樹長大的方式,有些是筆直向上,有的卻像釣竿一樣先端總是下垂。透過這些千變萬化的成長過程,深深感受到造物的神奇。除此之外,我認為種樹相當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樂趣,是認識一棵樹的過程。過去網路不發達的年代,認識植物唯有透過書本。而我何其有幸,手邊有許許多多植物圖鑑或名錄,記錄著諸多生長在台灣但是稀有的植物,或是日治時代,日本人從南洋、熱帶美洲、或是非洲引進的樹木。這些樹,不論是本土或是外來,都鮮少人知,栽培也不廣泛。要見上一面,難上加難。即使是網路便捷的今日,參考資料都很少。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科名:芸香科(Rutaceae

原產地:印度、不丹、斯里蘭卡、孟加拉、中國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新幾內亞、菲律賓、台灣

生育地:原始龍腦香林、海岸林、亞山地森林

海拔高:0-1100m

    降真香是芸香科的常綠小喬木。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全緣,薄革質。聚繖花序,腋生。兩性花,四瓣,黃白色,反捲。核果。降真香生長緩慢,在台灣多半不達10公尺,但是在東南亞熱帶雨林則有高達29公尺的紀錄。降真香廣泛在印度、中國南部,及東南亞熱帶地區,台灣是降真香分佈的東北極限。在台灣目前僅發現於東北角的澳底、大武崙,以及中部大肚山、大坑、九九峰。生長在次生林內或林緣,數量多,常成群生長。可是其他地區卻不見降真香,非常特別。
2014072420130601_120130603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Wikstroemia retusa A. Gray

科名:瑞香科(Thymelaeaceae

原產地:菲律賓巴丹島、蘭嶼、恆春半島、琉球

生育地:低山丘陵灌叢或濱海岩石草地

海拔高:海岸至低海拔

倒卵葉蕘花是瑞香科小灌木。單葉、對生、倒卵形。花黃綠色,頂生穗狀花序。果實成熟為紅色。形態與南嶺蕘花(Wikstroemia indica)十分類似,差異在於倒卵葉蕘花的小枝及花序密被毛。不過,倒卵葉蕘花跟南嶺蕘花一樣全株有毒,亦是藥用植物。主要生長在開闊森林或濱海灌叢內。台灣野外不常見,倒是一些栽培中草藥的私人花園可見。胖胖樹子自己播種繁殖,不到兩年即成熟開花。栽培容易,不拘土質、陰濕環境及全日照環境皆可生長。

004 (2)20120711_120110223016015201506202013111020110630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imenta dioica (L.) Merr.

科名:桃金孃科(Myrtaceae

原產地:墨西哥南部、中美洲、西印度群島

生育地:潮濕森林

海拔高:0-350(1500)m

    多香果樹是桃金孃科的小喬木或灌木,通常在10公尺以下,偶爾會長成20公尺的大樹。葉長橢圓形,全緣,十字對生,嫩葉紅色。幼枝四邊形,有翼,橫切面扁長方型。單性花,雌雄異株,花白色,圓錐狀聚繖花序,腋生。果實球形。生長在中美洲及西印度的熱帶雨林。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航向新大陸時,在加勒比海發現多香果時一度以為他就是胡椒。又因為牙買加生產的多香果品質最好,所以他又有牙買加胡椒之稱。拉丁文屬名來自牙買加當地的稱呼pimento之所以叫做多香果,是因為他的果實同時具有丁香、肉桂、胡椒肉豆蔻的味道1621年,英國甚至稱呼它allspice,表示它是很多香料的綜合,不過我個人認為還是以丁香的味道最明顯。由於它是熱帶果樹,小苗易凍死,成株則有一定抗寒力。台灣栽培的人似乎不多,也很少聽到有人拿他做香料。中美洲古代會將它和辣椒、香草胭脂樹等香料一起加入可可中。該屬另外還有使用葉子為主的香葉多香果Pimenta racemosa),兩種植物的葉子大小有明顯的差異。多香果的葉子較長,香葉多香果圓而短;樹形上,多香果分枝多而低,香葉多香果是主幹明顯的大喬木

/tmp/phpchk3wq/tmp/phpQT0StJ/tmp/phpzcgqnO/tmp/phpi1qt6y/tmp/phpr3iuvqIMG_2505IMG_2504IMG_250320120212_520120212_120130206_220190220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Bixa orellana L.

科名:臙脂樹科(Bixaceae

原產地:熱帶美洲

生育地:雨林及半落葉林

海拔高:0-1500m

胭脂樹是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公尺。單葉、互生、全緣,具有長葉炳。花粉紅色,五瓣,頂生圓錐花序。蒴果鮮紅色,密被軟刺。臙脂樹是熱帶地區有名的紅色染料植物,原生在美洲的熱帶雨林及半落葉林。亞馬遜雨林的原住民會取其種皮或嫩葉製成紅色染料,塗抹在臉上或身體上做裝飾,作用就好似中國古代胭脂,故名。其果實顏色鮮豔,台灣於上個世紀初引進,栽培供觀賞及染料用。許多文獻上記載,臙脂樹是落葉小喬木或灌木,但是胖胖樹家這棵已 經過數個寒暑,未見其落葉。我猜想是水分供給充足的緣故。很多據說會休眠或落葉的植物,在胖胖樹家都是終年常綠。只是這棵臙脂樹一直十分瘦弱,需要支架支撐,也沒有要開花的跡象,讓胖胖樹很擔心。
IMG_8598IMG_8596IMG_8595IMG_8597IMG_100120170409好好昇平店IMG_0238IMG_8298IMG_8299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Eurycoma longifolia Jack.

科名:苦木科(Simaroubaceae 

原產地: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蘇門達臘、婆羅洲

生育地:海岸林、原始林、龍腦香林或次生林

海拔高:0-800m

東哥阿里或東格阿里,是東南亞熱帶雨林的小喬木,高可達16公尺,植株直立少分枝。一回羽狀複葉,叢生在樹幹頂。嫩葉紅色。花細小,腋生圓錐花序。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馬來西亞稱之為Tongkat Ali,意即阿里的柺仗。東哥阿里是有名的藥用植物,有馬來西亞人參的美譽。近年台灣引進栽培,在花市偶爾可見販售其小苗。
059060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Hymenaea verrucosa Gaertn./Trachylobium verrucosum (Gaertn.) Oliv.

科名:豆科蘇木亞科(Leguminosae/Caesalpinioideae

原產地:肯亞、坦尚尼亞、莫三鼻克、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賽席爾

生育地:乾燥常綠森林至潮濕森林

海拔高:0-240m

非洲叉葉樹是大喬木,高可達40公尺,樹幹通植,基部具板根。二出複葉、小葉全緣、嫩葉紅色。花白色,總狀或圓錐花序腋生。莢果黑褐色,表面有疣狀突起。樹幹、樹根、果實可提煉柯巴樹脂(copal resin)。非洲叉葉樹於1916引進台灣,栽培不多,埔里中興演習林、屏科大、保力林場、恆春熱帶植物園皆有栽培。因為南美叉葉樹與非洲叉葉樹同時引進,但是非洲叉葉樹名氣遠不及南美叉葉樹,加上兩種植物型態非常相似,以至於過去許多地方栽培的非洲叉葉樹常被當作南美叉葉樹。比對果實後發現,台灣各地栽培的所謂南美叉葉樹,有不少都是非洲叉葉樹,僅嘉義農試所與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等少數地方有南美叉葉樹
2019040920150531埔里演習林_120150601_320160724IMG_853320151023201509042015082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Hymenaea courbaril L.

科名:豆科蘇木亞科(Leguminosae/Caesalpinioideae

原產地:中南美洲、西印度

生育地:熱帶雨林、半落葉性森林、原始林、河岸林

海拔高:0-1500m

南美叉葉樹是大喬木,高可達45公尺,樹幹通植,基部具板根。二出複葉、小葉全緣、嫩葉紅色。花白色,總狀或圓錐花序腋生。莢果褐色,表面光滑,假種皮成細粉狀,可食用。樹皮與樹汁可供藥用。假種皮味道香香甜甜的,可以鮮食,口感十分特殊。1916引進台灣,栽培不多,目前僅知嘉義農試所與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等少數地方有南美叉葉樹。南美叉葉樹與非洲叉葉樹形態非常相似,而且差不多同時引進,但是非洲叉葉樹名氣遠不及南美叉葉樹,以至於過去台中科博館、埔里中興演習林、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屏科大、保力林場、恆春熱帶植物園等許多地方栽培的非洲叉葉樹常被當作南美叉葉樹。比對果實後發現,台灣各地栽培的所謂南美叉葉樹,有許多可能都是非洲叉葉樹。目前確定有栽培南美叉葉樹的有兩個地方,除了農試所嘉義分所,比較特別的是美濃雙溪熱帶植物園。根據舊的文獻的紀錄,日治時期雙溪熱帶植物園並沒有栽培美洲叉葉樹,但是曾在19374月栽培非洲叉葉樹,有可能是弄錯了
20190409_1IMG_352420190703_320190409_320190409_520190409_620190409_72019072920190726_12019071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