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Phalaenopsis × intermedia Lindl. 1852-1853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菲律賓呂宋島、Leyte島、Visayan群島

生育地:森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0-300m

茵特美蒂雅蝴蝶蘭為菲律賓白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與桃紅蝴蝶蘭Phalaenopsis equestris)的天然交配種,屬中型種。葉墨綠色,葉背紫紅色,而基部、葉緣、中肋下凹處泛紫紅色,長橢圓形。總狀花序。花瓣和萼片顏色白色或淡粉紅色。唇瓣桃紅色,基部橘黃色,先端分裂二短鬚,或僅淺裂無鬚。側裂片內側淡紫色,基部有斑點。花後易生高芽。分布於菲律賓,生長在低海拔潮溼原始林。

茵特美蒂雅蝴蝶蘭種小名意思是介於兩種之間的,形容它的花是菲律賓白蝴蝶蘭與桃紅蝴蝶蘭的中間型。1853年,Lindley在描述茵特美蒂雅蝴蝶蘭時,根據花的特徵,推測他可能是菲律賓白蝴蝶蘭與桃紅蝴蝶蘭的天然雜交種。所以將茵特美蒂雅蝴蝶蘭取名為intermedia1880John Seden利用桃紅蝴蝶與菲律賓白蝴蝶雜交產生種子,188648號該植株順利開花,證實了Lindley的推測。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halaenopsis philippinensis Golamco ex Fowlie & C.Z.Tang 1987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菲律賓呂宋島

生育地:森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1200m以下

菲律賓蝴蝶蘭是中大型種。葉墨綠色而有銀綠色斑紋,葉背紫紅色,長橢圓形。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長可達100cm。花瓣和萼片顏色白色或淡粉紅色。唇瓣倒梯型,側裂片黃色,可與其他近似種區分。分布於呂宋島東北方,生長在海拔1200以下潮溼原始林。

菲律賓蝴蝶蘭種小名意思即菲律賓的。它很早就被發現了,但過去長期被視為菲律賓白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西蕾麗蝴蝶蘭Phalaenopsis schilleriana天然雜交種Phalaenopsis × leucorrhoda。一直到1984年,Andres Golamco Jr.Philippine Orchid Review中首次描述這個原生種,並以菲律賓為名。1987Jack Fowlie博士和C.Z. TangThe Orchid Digest中正式發表並命名。雖然Phalaenopsis × leucorrhoda跟菲律賓蝴蝶蘭十分類似,但Phalaenopsis × leucorrhoda側裂片並沒有如菲律賓蝴蝶蘭那樣顯著的黃色,而且菲律賓蝴蝶蘭分布在呂宋島東北方,跟西蕾麗蝴蝶蘭產地並沒有重疊且相距數百公里。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halaenopsis sanderiana Rchb. f. 1883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菲律賓民答那娥

生育地:森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500m以下

桑德蝴蝶蘭是中大型蝴蝶蘭。葉墨綠色,葉背暗紅色,長橢圓形。總狀花序,長可達80cm。花瓣和萼片顏色多變,白色、淡粉紅色、粉紅色、甚至淡紫色。瘤狀體左右各有二犄角,外低內高,內側先端又下凹略呈v字形,開白花時可與菲律賓白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區分。民答那峨島南方特有,生長在低海拔潮溼原始林。

桑德蝴蝶蘭的種小名是為了紀念英國Frederick Sander公爵。十九世紀末,Sander公爵聽說菲律賓有紅色的蝴蝶蘭,便請Roebelin至菲律賓採集。後來Roebelin在菲律賓民答那峨發現桑德蝴蝶蘭,並將植株寄回英國給Frederick Sander公爵。1882年,桑德蝴蝶蘭在Sander公爵的溫室開出粉紅色的花,令Sander公爵十分失望。1883年,Reichenbach正是以Sander公爵之名為桑德蝴蝶蘭命名並發表。不過,Sander公爵一直認為桑德蝴蝶蘭是菲律賓白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跟西蕾麗蝴蝶蘭Phalaenopsis schilleriana)的天然雜交種。而事實上,民答那峨島暨不產菲律賓白蝴蝶蘭,亦不是西蕾麗蝴蝶蘭的分布地。菲律賓白蝴蝶蘭跟西蕾麗蝴蝶蘭的天然雜交種應該是生長在呂宋島南方的Phalaenopsis × leucorrhoda Rchb. f. 187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 1862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原產地:菲律賓呂宋島及中部諸島、蘭嶼、恆春半島

生育地:原始林或次生林中樹上,著生

海拔高:0-800m

菲律賓白蝴蝶蘭是中大型蝴蝶蘭。不開花的時候,菲律賓白蝴蝶蘭跟南洋白蝴蝶蘭Phalaenopsis amabilis)的型態非常類似,根、莖、葉都十分相像。二者的差異除了菲律賓白蝴蝶蘭的唇瓣為短三角形,南洋白蝴蝶蘭為長三角形外,南洋白蝴蝶蘭的瘤狀體上端,左右各有一支突起,而菲律賓白蝴蝶蘭則各有兩支突起。部分個體具有香味。在菲律賓,幾乎每個島嶼都有菲律賓白蝴蝶蘭分布,但是巴拉望島和民答那峨則否。它多半生長在海拔300公尺的原始林或次生林。在台灣恆春半島與海岸山脈則多分布在500800公尺的森林中,在蘭嶼常著生在榕樹上。

菲律賓白蝴蝶蘭種小名意思是愛與美的女神,也就是我們所熟悉希臘神話中的維納斯。因為諧音而俗稱阿婆蝴蝶蘭。歐洲首位發現菲律賓白蝴蝶蘭的是一為耶穌會弟兄喬治.約瑟夫.卡邁爾(Georg Joseph Kamel)。他在1683年接受耶穌會的派駐到菲律賓。由於擅長繪畫與植物學,卡邁爾成為第一位收集並記錄菲律賓植物的歐洲人。而菲律賓白蝴蝶蘭則是在1704John Ray的期刊《植物歷史》(Historia plantarum)第三輯中由卡邁爾發表並命名為Visco-Aloes Luzonis decima quarta1837Cuming再度發現菲律賓白蝴蝶蘭,隔年首次將活體寄送到英國給園藝學家Rollisson.並於同年秋天於Rollisson家開花。不過,一開始Lindley卻將菲律賓白蝴蝶蘭誤為是Phalaenopsis amabilis,而將Phalaenopsis amabilis視為一個新種命名為Phalaenopsis grandiflora。這個雙重錯誤一直到1862年才由Reichenbach糾正,並正式替菲律賓白蝴蝶蘭命名。而台灣的白蝴蝶蘭採集記錄,最早應該是1896年英國人Henry在恆春半島發現,隔年日本人又於蘭嶼發現。命名及得獎過程在此不贅述。根據台灣養蘭的老前輩描述,蘭嶼產的阿婆蝴蝶蘭葉較圓、花梗較短。野外已採集殆盡除了白蝴蝶蘭,台灣原生的蝴蝶蘭還有桃紅蝴蝶蘭Phalaenopsis equestris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Bouea macrophylla Griffith

科名:漆樹科(Anacardiaceae

原產地: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北部、爪哇西部、婆羅洲東南

生育地:未受干擾低地森林

海拔高:0-300m

  庚大利是漆樹科喬木,高可達27公尺。單葉,近對生,全緣。雜性花,雌雄同株。圓錐花序。果實可食,成熟時橘黃色。整體而言,庚大利就像是小一號的芒果,植株、葉、果實都與芒果相似。原產於東南亞的低地原始林。台灣最早於192610月由櫻井芳次郎自爪哇引進,楊致福《台灣果樹誌》書中也提到,1931年開始於嘉義農試所試種,生長情況良好。或許是因為英文及印尼文為Gandaria,所以翻譯成庚大利或羹大利,但是因為味道極酸而不受歡迎。2010年前後,果樹業者跟屏科大又引進甜味的品種,中南部栽培者逐漸增加。因為外形與芒果相似,且同屬漆樹科,英文又稱為plum mangomango plum,於是有業者或旅遊達人稱之為芒果李或芒果梅,甚至英文將plum mango結合創造新的字詞稱為plango。另外,或許是英文也稱為marian plum,所以部分業者則稱他為美女芒。少數業者則採泰文音譯,將甜品系的庚大力มะปราง(轉寫為maprang)稱為芒邦(念起來像馬普朗)。酸甜品系的มะยงชิด(轉寫為mayong chit)或稱มะยง(轉寫為mayong),則音譯為馬擁妻,戲稱麻油雞。很多水果印尼文和馬來文相似,但是庚大利在馬來西亞倒是稱為昆當果,馬來文buah kundang,與印尼文明顯不同。緬甸稱為မရန်းသီး(轉寫為mayan-thi),與泰文中的酸甜品系มะยงชิด發音些許類似。越南稱為thanh trà,目前尚未聽過音譯。由於是庚大利是熱帶果樹,中部以南才能存活,南部才會順利結實。
/tmp/phpZuw5BqIMG_4170IMG_417220150214_220150214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Butea monosperma (Lam.) Taub.

科名:豆科蝶形花亞科Leguminosae/Papilionoideae

原產地: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中國雲南(林中或路旁朝濕處)、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爪哇

生育地:森林、草地或荒地

海拔高:1500m以下

膠蟲樹是豆科蝶形花亞科的落葉喬木,高可達20公尺。三出複葉,小葉全緣,葉基膨大。花橘紅色,聚繖花序。莢果褐色,刀型,下緣波浪狀。內含狀子一枚。小苗發芽時便十分高大,類似緬茄。他是膠蟲的重要寄主,故稱膠蟲樹。中國植物誌稱膠蟲樹為紫礦,因膠蟲生成的蟲膠在古書上記載稱做紫礦或紫鉚。除了栽培供膠蟲寄生,膠蟲樹也可供藥用及染劑。他的花盛開時相當壯觀,英文稱為森林火燄(Flame of the forest)。梵文पलाश,轉寫為palAza,佛經音譯為波羅奢華或鉢羅奢藥。台灣中南部校園及公園偶見栽植,尤其彰化和美鎮栽培最多。
/tmp/phpDdk5N4/tmp/phpQWWBOJ/tmp/phpn6HDyg/tmp/phpyNMqiLIMG_6629IMG_6628IMG_663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Gustavia superba (Kunth) O. Berg

科名:玉蕊科(Lecythidaceae

原產地: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

生育地:低地森林內,尤其是次生林

海拔高:600m以下

半果樹又稱天蓮果。他是玉蕊科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5公尺。葉全緣或鋸齒緣,尾狀,嫩葉紅色。幹生花大型,花瓣白色至粉紅色。果實半球型,果肉黃色,據說可食。植株整體外型略似同科的穗花棋盤腳Barringtonia racemosa)。薛聰賢先生依果實形態命名半果樹,後來陸人丙先生則參考英文俗名Heaven Lotus(意思為天堂蓮花)改稱之為天蓮果。分佈在哥斯大黎加至南美洲北部潮濕的森林內,次生林尤其常見。台灣不知何時引進,中南部偶見栽植。
/tmp/phpFiPHLq/tmp/phpbWFt9n/tmp/php5W7FljIMG_4909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Shorea wangtianshuea Y.K. Yang & J.K. Wu/Parashorea chinensis H. Wang

科名: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

原產地:中國南部(雲南、廣西)、寮國北部、越南北部

生育地:溝谷、坡地、丘陵及石灰岩密林

海拔高:300-1100m

望天樹是龍腦香科的超大喬木,一般高40公尺,最高可達80公尺,基部具板根。單葉,互生,全緣,葉基部有一對托葉。頂生或腋生圓錐花序,果實橢圓型,萼片發育成3長翅2短翅。分部在中國雲南及廣西,還有越南。在廣西的伴生樹種有之前介紹過的頂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望天樹一直到1975年才被發現,1977年正式發表。由於龍腦香科是亞洲熱帶雨林的指標樹種,望天樹的發現在植物地理上有重要意義,確定了中國存在真正的熱帶雨林。隨著兩岸開放,望天樹不知何時被引進台灣。不過龍腦香科植物在台灣栽培仍不普遍,目前就胖胖樹所知,台灣引進的龍腦香科植物,共五屬八種,分別是香安納士樹Anisoptera thurifera)、細枝龍腦香Dipterocarpus gracilis)、大花龍腦香Dipterocarpus grandiflorus)、海南坡壘(Hopea hainanensis)、淺紅美蘭地Shorea leprosula)、鱗毛白柳桉Shorea palosapis)、登吉紅柳桉Shorea polysperma)、望天樹Parashorea chinensis)。
01601720150430_220150430_320150215_420150215_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Philodendron camposportoanum G.M. Barroso

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原產地: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圭亞那南部、巴西西部、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低地森林樹上,著生性藤本

海拔高:0-1500m

蔓綠絨屬是天南星科的第二大屬,約有700多種,僅次於花燭屬Anthurium)。主要生長在熱帶美洲低地至中海拔的潮濕森林中,著生藤本或大草本。由於葉型多變又耐陰有非常多種類被栽培做室內觀賞植物。兔耳蔓綠絨是草質著生性藤本,他跟之前介紹過的拎樹藤Epipremnum pinnatum)和黃金葛Rhaphidophora aurea)一樣,幼葉跟成熟葉有不同的形態。幼葉是心形,隨著植株成長基部會向外凸起,最後變成三叉狀。嫩葉暗紅褐色,有絨布質感。主要分布在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栽培十分容易,扦插繁殖。
04420140505_220150215_12015021420140927_IMG_651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Davidsonia pruriens F.Muell.

科名:南薔薇科/火把樹科(Cunoniaceae

原產地:澳洲昆士蘭、新南威爾斯

生育地:成熟雨林

海拔高:0-800m

這次介紹的大衛李是南薔薇科的植物。南薔薇科又稱火把樹科,約26350種,絕大多數都分佈在南半球,包括新幾內亞、澳洲、紐西蘭、南美洲、南非。僅少數向北分部至菲律賓。大衛李屬皆為小喬木,只有三種。本種果實較大較常被栽種,植株也最高,可達高12公尺。一回羽狀複葉,嫩葉紅色,小葉複鋸齒緣。幹生花,果時成熟時紫黑色,大小如李子,可食。中南部有許多玩家栽培。
IMG_1151IMG_7433IMG_0564IMG_0563007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3 Fri 2015 22:02
  • 麻楝

學名:Chukrasia velutina M.Roem./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ieu

科名:楝科(Meli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不丹、尼泊爾、中國南部、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馬來半島北部中部、婆羅洲沙勞越跟加里曼丹、蘇門答臘北部

生育地:低地常綠龍腦香森林、潮濕半落葉林、落葉林

海拔高:20-1450m

麻楝是楝科麻楝屬的大喬木,麻楝屬是單種屬,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麻楝屬有兩種。高可達40公尺。一回,甚至二回羽狀複葉,小葉全緣。剛發芽的幼苗是一回羽狀深裂,幼樹小葉是鋸齒緣。單性花,雌雄同株,花黃色或黃色泛紅暈,頂生或腋生圓錐花序。蒴果球型或橢球型,種子扁平,有薄翅。原產於印度、中國南部、東南亞的低地森林。胖胖樹這兩年才認識麻楝還有海南菜豆樹這些在中國的植物很普遍的觀賞植物,卻不知他們是何時被引進台灣。他與黑板樹等熱帶植物一樣春天和秋天皆會開花,外觀有點像是香椿與大葉桃花心木的綜合體,花的形態類似苦楝。中南部偶爾可見栽植做行道樹。
20150228_1IMG_8345IMG_834420160531彰化景觀公園_1IMG_6228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Gonocaryum calleryanum (Baill.) Becc.

科名:茶茱萸科(Icacinaceae/心翼果科(Cardiopteridaceae

原產地:婆羅洲東南、蘇拉威西、摩鹿加、菲律賓、蘭嶼、恆春半島

生育地:低地原始雨林,海岸林,偶見於次生林

海拔高:0-250750m

柿葉茶茱萸又稱台灣瓊欖,是茶茱萸科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葉互生,全緣,似柿樹的葉子。單性花,雌雄同株。花極小,腋生聚繖花序。核果,橢球型,成熟時黑色。生長在東南亞低地熱帶雨林,台灣是其分部北限,僅見於恆春半島及蘭嶼的海岸林或溪谷的珊瑚礁岩上,十分稀有。台北植物園、科博館植物園、屏科大植物園、保力林場、墾丁國家公園有栽培。喜歡生長在溫暖且朝濕的環境,極為耐陰。茶茱萸科台灣尚有呂宋毛蕊木Gomphandra luzoniensis)及青脆枝Nothapodytes nimmoniana)。
20140608屏東保力林場_320140608屏東保力林場_220140608屏東保力林場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echmea nudicaulis (L.) Griseb. var. aureorosea (Antoine) L.B. Sm.

科名:鳳梨科(Bromeliaceae

原產地:巴西東部至中部、厄瓜多

生育地:各種形式森林樹上,著生、岩生或地生

海拔高:0-1000m

拿第蜻蜓鳳梨紅萼金瓣型的變種名是金黃色跟紅色。文獻上寫說他是金萼紅瓣,但我觀察好相反,是紅萼金瓣。他跟原種十分相似,不開花的時候不易分辨。原種是綠萼金瓣,本種是紅萼金瓣。除了花色的差異,本變種葉子顏色較原種深,葉背的白色橫紋更明顯。不過他的分部很廣,不排除是個體差異造成葉色的差異。栽培也是十分容易。
2014012520140216_32015020220130206_12012012520111120_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Aechmea nudicaulis (L.) Griseb.

科名:鳳梨科(Bromeliaceae

原產地:墨西哥至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西北部、厄瓜多、祕魯、西印度群島

生育地:潮濕森林、半落葉林、海岸林、紅樹林樹上,著生或地生

海拔高:0-1200m

拿第蜻蜓鳳梨早在1753年就發表,他的拉丁文種小名的意思是裸花軸,但是胖胖樹還不是很了解裸花軸是指什麼樣的特徵。他是一款形態很特殊的蜻蜓鳳梨,每片葉子約二分之一處都有一個U字型的摺痕。葉片淡綠色,基部有白色橫紋。花梗及苞片紅色,花黃色。非常容易長側芽。廣泛分布在中南美洲熱帶雨林,是蜻蜓鳳梨屬唯一會生長在紅樹林的種類紅樹林的種類。栽培十分容易。
2014050120120125_120111120_420111120_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q.

科名:棕櫚科(Palmae

原產地:中西非、幾內亞至安哥拉

生育地:河岸森林或淡水沼澤

海拔高:低海拔

油椰子即油棕櫚,該屬有兩種。一種產在美洲,本種產在非洲。常綠喬木,單幹,高可達20公尺。一回羽狀複葉,葉基部小葉變成刺狀。雌雄同株,異穗。果實成熟時黑色,基部橘紅色。富含油脂,是世界三大植物油原料。原產在中西非的熱帶雨林,台灣於1898年便引進,各地廣泛栽植。種子發芽需要將近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栽培容易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
IMG_8555IMG_829120141122興大_120141122興大_2照片 020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