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熱帶果樹 (1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名:Bunchosia argentea (Jacq.) DC.

科名:黃褥花科(Malpighiaceae

原產地: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圭亞那、巴西、厄瓜多、祕魯

生育地:森林

海拔高:0-1500m

花生奶油果是趣味果樹,英文就稱之為Peanut butter fruit。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葉十字對生,紙質、大葉、全緣、波浪狀、尾狀尖。一看就知道他八成來自熱帶雨林。花五瓣,黃色,腋生總狀花序。核果約3公分,成熟果實紅色,內外果皮可直接生食。嚐起來真的如花生奶油的味道一般,故名。不過種子體積太大,「呷巧不呷飽」!單純種來賞花觀果比較實際。他原產於南美洲熱帶,從低地到中海拔都可以見到。台灣中南部較常見,栽培相當容易,扦插或種子繁殖皆可。花生奶油果也是讓胖胖樹覺得頭疼的植物。花生奶油果英文Peanut butter fruit,主要指的是Bunchosia argentea。不過Bunchosia armeniaca也俗稱為Peanut butter fruit。兩者形態十分相似,自然分佈地也重疊,非常容易混淆。文獻上記載,1965-1970年間台灣曾經引近Bunchosia armeniaca,取名為美洲黃褥樹,台灣本土植物資料庫則稱文雀西亞木。然而目前台灣果樹市場普遍可見的花生奶油果應該是Bunchosia argentea,而非Bunchosia armeniaca。究竟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花生奶油果是業者近年新引進,亦或是1970年前引進時鑑定錯誤,甚至是這兩種植物都存在台灣,胖胖樹仍不敢確定。所以將兩個學名都列出,希望有一天可以真相大白。
IMG_5692IMG_2480IMG_247920110525_2201406102013060620131129201306232013070320150601_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印度西高止

生育地:常綠及半落葉雨林

海拔高:0-1200m

    波羅蜜是桑科麵包樹屬喬木,可達30公尺,一般約在20公尺左右,樹幹通直。單葉,互生,全緣,尾狀尖。單性花,雌雄同株,幹生花。聚合果可食。栽培不難,一般都是以種子繁殖,特殊品種則採嫁接或靠接繁殖。幼苗需遮陰,而且常會出現如麵包樹Artocarpus altilis)葉般的裂葉,稱為二型葉。波羅蜜栽培的歷史十分悠久,加上適應力強,熱帶地區容易自生,確切的原產地推測大概在印度西高止地區。他大約是隨唐佛教盛行時傳入中國,由梵文पनस轉寫成Panasa,直接音譯為「婆那娑樹」。宋代才改稱波羅蜜。台灣栽培年帶也十分久遠,可能是荷蘭人所引進。雖是熱帶果樹,但是有一定耐寒力,台灣由北到南皆普遍栽植。不過就胖胖樹的觀察,仍是以中南部結實情況較佳。果實成熟時會散發濃郁的香氣。果肉可生食,種子亦可炒食或煮食。他的果實不但是麵包樹屬中最大,在所有水果中也是屬一屬二。不過也正因如此,加上果實富含黏液,它在台灣市場上並不十分受歡迎。每年春末夏初,台中的東協廣場及各地市場可以見到剝好的裝盒的波蘿蜜果實出售
IMG_0206IMG_0207IMG_960320120531_台北植物園 20110511201310212013091320130816IMG_232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Bertholletia excelsa Humb. & Bonpl.

科名:玉蕊科(Lecythidaceae

原產地:亞馬遜河流域: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巴西、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熱帶雨林

海拔高:0-500m

    巴西栗跟胖胖樹之前介紹過同樣是玉蕊科的炮彈樹Couroupita guianensis)和棋盤腳Barringtonia asiatica),葉子的生長與排列方式很相似。而且分部區域和炮彈樹有重疊。不過巴西栗是單種屬,不像炮彈樹屬有許多種類。他是亞馬遜低地雨林的極相種,高可達50公尺、胸徑2公尺,樹齡逾500歲。 可說是亞馬遜雨林最大的樹木。巴西栗是高營養、高經濟價值的堅果。然而,目前全球巴西栗的貨源全仰賴野生植株的採收。完全無法人工栽培。因為亞馬遜原始林 中存在一種蘭花,跟替巴西栗授粉的蜜蜂繁殖有關。沒有這種蘭花這種蜜蜂便不會繁殖,蜜蜂減少便會影響巴西栗受粉,進而影響巴西栗的產量。因此,胖胖樹要借巴西栗的故事很八股的告訴大家,保護熱帶雨林真的非常非常重要。這棵樹苗得來不易,全靠醃豬頭大大的幫忙,在此特別感謝。

07311034243_913986681965781_4829808039200944346_n20120510_12012012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學名:Eugenia stipitata McVaugh

科名:桃金孃科(Myrtaceae

原產地:哥倫比亞、巴西、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

生育地:亞馬遜河岸熱帶雨林

海拔高:0-650m

    具柄番櫻桃又稱為思帝果,是常綠灌木,尾狀葉尖。果實可食,富含維他命C。不過果實非常酸,多半做果汁使用。他是蓮霧在熱帶美洲的親戚,金黃色的果實十分討喜,而且香氣逼人。種子發芽需要很長的時間,四個月到一年不等。需半遮陰,栽培於胖胖樹熱帶雨林美洲區。
/tmp/phpoS0naQIMG_0680IMG_8965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Lansium parasiticum (Osbeck) Sahni & Bennet/Lansium domesticum Corr.

科名:楝科(Meliaceae

原產地:泰國、馬來西亞、爪哇、婆羅洲

生育地:低地雨林

海拔高:0-800m

愛吃水果的胖胖樹,這次要來介紹一種東南亞很有名的熱帶果樹——蘭撒果。蘭撒果是楝科喬木,高可達30公尺。一回羽狀複葉,小羽片互生,長橢圓形至倒卵形,全緣、尾狀尖。花細小,白色,總狀花序叢生於樹幹上。成熟果實可食,皮黃色,果肉半透明。種子綠色,發芽時從中間長出,幼苗耐陰,且有「重演化」的現象,小苗是單葉,成樹是一回羽狀複葉。跟大葉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等其他楝科植物一樣。
  蘭撒果又稱龍貢或度古、澎澎,香港稱為蘆菇。這些名稱主要是翻譯自東南亞國家對它的稱呼。在泰國,蘭撒指薄皮的品種,泰文是
ลางสาด英文拼音langsat,龍貢是厚皮的品種,泰文ลองกอง英文拼音longkong。馬來文langsat,音譯為蘭撒、薩或冷薩,印尼文duku,音譯為度古,越南文bòn bon,音譯為澎澎。其他國家稱呼大概不出以上名稱。東南亞地區普遍栽培。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裡也可以見到野生植株。我個人覺得蘭撒果挺好吃的,具有淡淡花香,水分適中,而且甜而不膩。除了鮮食,印尼商店還可以買到含蘭撒果成分的各類彩妝商品,我在《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有介紹過。台灣最早於1929年引進,栽植於嘉義農業試驗分所。不過早期資訊不發達,多數農民並不認識這種水果。後來隨著新住民來台,大約2000年後果樹玩家再度引進。大約2008年至2010年,中南部開始流行栽植。有機會到東南亞,別忘了品嚐一下蘭撒果的特殊風味囉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Parmentiera edulis DC.

科名:紫葳科(Bignoniaceae

原產地:墨西哥、瓜地馬拉

生育地:降雨量高的森林

海拔高:低海拔

其實胖胖樹栽種食用蠟燭樹已經一段時間了。當時意外獲得一個半生不熟的食用蠟燭果,後來竟也成功培育不少植株。他跟胖胖樹早期介紹過的十字蒲瓜樹類似,三出複葉,而且葉柄有翼。雖然是熱帶植物,在台北戶外還是可以度冬。寒流雖會令頂芽枯死,但來年仍舊會長出新芽。既然稱之為食用蠟燭樹當然可以食用。其果實形狀似秋葵,可以生食,也可以煮熟當菜吃。滋味如何胖胖樹還不清楚。胖胖樹一直沒有介紹他,主要是因為胖胖樹一直不是很清楚食用蠟燭樹的原生環境如何。

2015061420140725_220130725201307212007050220070628  IMG_146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19 Thu 2008 15:45
  • 榴槤

學名:Durio zibethinus Murr.

科名:木棉科(Bombacaceae

原產地: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婆羅洲

生育地:低地熱帶雨林

海拔高:0 -1400m

榴槤是水果之王,除了市面上常見的金枕頭(Mon ThongD159,黃金枕頭之意),尚有青尼(ChaneeD123,長臂猿之意)、曼波尼、干腰(KanyaoD158,長果梗之意)、甲倫(Kardum Thong,黃金鈕釦之意)、紅龍、貓山王、黑刺等上百個品種。由於經濟價值高,即使在原產地榴槤也多半都是人為栽種。不過,在天然林裡仍可發現野生植株。榴槤屬是木棉科中較原始的種類,為單葉。葉背被附銀白色鱗片,葉先端有明顯尾狀尖。主幹筆直、樹形雄偉,在熱帶雨林內可以達40m高。幹生花,總狀花序。果實雖非典型蒴果,仍會跟其他木棉科的植物一樣,以背裂方式開裂。榴槤的生長過程與其他熱帶大喬木相似。榴槤的花主要是由狐蝠或大型昆蟲授粉,而其種子則藉由猿猴、狐蝠、甚至大象、老虎等大型動物散佈。榴槤種子大型,發芽率高。落入枯落物層中,約三天即發芽。發芽後,其子葉並不會出土,而留在種子內。當榴槤長出第一片真葉時,植株多半已有30cm高。此時,在森林底層的榴槤小苗緩慢生長,並忍耐陰暗的環境。待上層出現孔隙,幼苗便迅速向上生長,以爭取光線。

在台灣,喜食榴槤的大有人在,嘗試栽種過榴槤的人也不在少數。然而,真正見過「榴槤樹」的人卻不多。原因無他,只因為榴槤怕冷,容易夭折!好不容易有栽培成樹者,往往也會因為等不到榴槤開花結果而將其砍伐。其實,榴槤在台灣不是一定會冷死,也並非不會結果!在此,胖胖樹要公開多年的榴槤栽培經驗。每年四月底至五月初是栽植榴槤的最佳時機!首先,為提高發芽後之存活率,選擇剛剖開、新鮮、飽滿的種子數個,並將殘餘果肉洗淨。找個深30公分以上的花器,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介質。將種子平放,「淺」埋入土中,以不露出土為原則。切記,由於榴槤生長在土壤貧瘠的熱帶雨林,因此根系不發達的榴槤幼苗,如豬籠草一般不耐施肥。因此千萬不能使用含有肥料的培養土,否則小苗的葉子容易肥傷。播種完成後,將其放置室內明亮或室外無直射光處,約三天榴槤種子便會陸續發芽。一個月後會開始長葉子。春天播種後一直到入秋第一波冷峰來臨前,榴槤高度約可達4050公分。這段時間只要避免土壤過分乾燥即可,無須費心照顧。入冬後,中南部將榴槤擺放在遮陰避風處即可,北部則需放置於室內。待來年四月,耐寒性較高存活下來的幼苗便會再度生長。兩年後就可以選擇強壯的植株進行嫁接,或定植於避風處任其生長。約1520年後榴槤便會開花,可採人工方式授粉,提高結實率。不過,台灣目前似乎只有台中以南有開花、結果的案例。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 Jul 07 Sat 2007 19:56
  • 毛柿

學名:Diospyros blancoi A. DC./Diospyros discolor Willd./Diospyros philippensis (Desr.) Gürke

科名:柿樹科(Ebenaceae

原產地:菲律賓、蘭嶼、恆春半島半島、龜山島

生育地:低地原始林或次生林

海拔高:0-800m

    毛柿之所以稱作毛柿,當然跟毛脫不了關係。除了果實上都是毛,葉背、嫩芽也全是銀白色的毛,相當可愛。毛柿樹幹呈黑褐色,而且是直根系樹種,地下部常常比地上部還長。不過根系很弱,不容易移植。最近胖胖樹發現,植物園裡許多熱帶樹木根都非常直,而且常常都比地上部長,但原因不明。毛柿在台灣野外算是稀有植物,生長在快消失的熱帶海岸林。不過,經過推廣後,毛柿在台灣各地算是相當常見的庭園樹種。各地林業單位、中南部的學校、公園都有栽植。毛柿是純熱帶植物,大概20以下就會停止生長,不過目前胖胖樹還沒發現幾度會冷死。毛柿算是熱帶植物中少數的異類,長得非常慢,尤其是小苗,一年長不到五公分。不知道是優點還是缺點!不過可能也因為如此,毛柿的木材佳良,號稱台灣的黑檀木。當然,毛柿也是可以吃的,只是沒有一般柿子好吃。不過胖胖樹個人倒是覺得味道還不錯。毛柿的種子很大,而且容易於落在母木樹下的果實內直接發芽,是標準的耐陰性樹種。
IMG_0126IMG_0128IMG_0127IMG_0125IMG_0907IMG_2598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Crescentia alata Kunth

科名:紫葳科(Bignoniaceae

原產地:墨西哥、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

生育地:低地疏林、草地、開闊森林

海拔高:0-1000m

    十字蒲瓜樹是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在台灣冬天會有半落葉的情況,夏天會換葉。三出複葉,葉柄有翼,所以葉子像十字架一般,果實像食用的蒲瓜,故名。這裡採用的屬名是蒲瓜樹屬,台灣另外還有引進蒲瓜樹(Crescentia cujete Vell.)。分類的理由是果實的形狀,另外葉子也長得很相像,只是蒲瓜樹是單葉。另外也有人採用蠟燭樹屬(Parmentiera),台灣還有引進蠟燭樹(Parmentiera cerifera Seem.)跟食用蠟燭樹Parmentiera edulis DC.)。這兩個屬的花其實很像,而且蠟燭樹屬常常都是三出複葉,葉柄有翼。所以十字蒲瓜樹常常在兩個屬之間遊蕩。十字蒲瓜樹是幹生花植物,就是花開在樹幹上喔!這是熱帶雨林植物特殊的現象,相當特別!
20131126_220140514_520140514_1120150606_220140514_920070617_12007050320140824_220130331_120130331_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Enterolobium cyclocarpumJacq.Griseb.

科名:豆科含羞草亞科(Leguminosae/Mimosoideae

原產地:墨西哥南部至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北部

生育地:疏林、熱帶乾燥落葉林至潮濕森林或河岸

海拔高:0-1500m

    耳豆樹是哥斯大黎加的「國樹」。顧名思義,是一種豆莢像耳朵的豆科植物。由於是熱帶乾燥森林的極相種,耳豆樹在原產地可以長得十分「高」、「大」。高可達35m,胸徑達4m。這種身材可以儲藏大量的水分,類似非洲的猢猻木。再加上豆科植物常見的根瘤與落葉特性,耳豆樹可以生長在乾燥的環境。不過,也因為耳豆樹超強的適應力,他對生育環境要求不高。在中南美洲熱帶低地,疏林、落葉林,甚至潮濕的森林中都可以見到他高大的身影。目前在中南部地區偶爾可見耳豆樹,尤其是中興大學興靠近忠明南路的側門有數棵大樹便相當壯觀。只是,豆科植物的葉子都一個樣兒,不開花結果不易區分。每年四月底五月初是果實成熟的季節,耳朵般大小的黑褐色豆莢會掉落地上。遽聞豆子可以食用,但是貪吃的胖胖樹還沒有嘗試過,不曉得滋味如何!植物園內目前有兩顆小樹苗。以種子繁殖,生長相當快速。發芽率高,但易夭折。在北部寒流來襲之際,有落葉的現象,不過尚不致於枯死。
/tmp/phpfayr6L20080708興大20130526_220070503_220070503_120070503_3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rtocarpus treculianus Elmer

科名:桑科(Moraceae

原產地:菲律賓、蘭嶼

生育地:熱帶森林

海拔高:850m以下

麵包樹是桑科麵包樹屬大喬木,高可達40公尺,樹幹通直,基部具有板根。全株披硬毛,且跟榕樹一樣具白色乳汁。二型葉,全緣或一回羽狀裂。托葉三角形,早落。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棍棒狀,雌花序球狀。聚合果可食,果實俗稱麵包果。台灣各地校園、公園皆十分常見,亦是胖胖樹最早收集的喬木。在花蓮有大面積栽植,原住民稱之為巴吉魯。胖胖樹認為麵包樹最特殊的莫過於它的大葉子,時呈羽狀裂、時而全緣。幼木與成木又有所不同,變異極大。麵包樹過去常被視為太平洋麵包樹Artocarpus altilis /Artocarpus incisus,但事實上台灣常見的麵包樹,無論果實、花序與葉子質地太平洋麵包樹有顯著差異。目前最新研究,兩種是不同物種的植物。

20130430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Theobroma cacao L.

科名:梧桐科(Sterculiaceae

原產地:南美洲北部奧利諾科河與內革羅河沿岸

生育地:熱帶雨林

海拔高:0-500m

可可樹是梧桐科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5公尺。單葉、互生、全緣、新葉紅色、尾狀尖,托葉線型、早落。幹生花,單生或叢生。果實紡錘狀,成熟時紅色或黃色。不用懷疑,這個可可就是做巧克力的可可。目前全世界的可可大概都是人工栽植。野外已經很少見了。可可的食用可以追朔到3500年前墨西哥Oleic人,西元三世紀,可可樹已成為馬雅人重要的農作物。15026月,哥倫布四度來到西印度群島,印地安人請他喝可可豆磨粉所做成的飲料。但,他卻覺得可可豆飲料相當難喝而不予重視。這是可可和西方文明第一次相遇,可惜並沒有受到注意。16世紀中可可終於被帶回歐洲,17世紀風靡全歐。現在全球熱帶廣泛栽植,且全世界都愛吃巧克力。可可樹葉片很大,而且有明顯的尾狀葉尖,還是幹生花。全身上下充滿熱帶雨林的氣息。不過可可樹相對柔弱,要在溫暖、潮濕、避風又半遮陰的環境才長得好。

IMG_8575IMG_8617IMG_864011266242_957473737617075_2856891604951377448_nIMG_9827IMG_9807IMG_9449IMG_94442014053003904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ometia pinnata J. R. Forst. & G. Forst.

科名:無患子科(Sapind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中國雲南、安達曼、尼古巴、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婆羅洲、新幾內亞、太平洋島嶼、菲律賓

生育地:低地熱帶雨林、溪畔

海拔高:700以下      

番龍眼又稱台東龍眼、芭樂龍眼,跟龍眼算是兄弟,都可以食用。無患子科大喬木,樹高可達35公尺,直徑可達1.5公尺,樹幹通直,基部具板根。一回羽狀複葉,小葉疏鋸齒。雜性花,圓錐花序腋生,核果。蘭嶼、花蓮、台東的達悟族、阿美族、排灣族、卑南族原住民皆常栽植番龍眼,不過市面上買不到鮮果。他的分布從印度、斯里蘭卡向北延伸至雲南西雙版那,往南過海至安達曼、陸路經泰國、馬來半島,再由蘇門答臘轉向東、經爪哇、西里伯斯、新幾內亞,東抵薩摩亞。往北經婆羅洲達菲律賓。蘭嶼地區是否自生,亦或由原住民引進,學者們說法不一。不過,番龍眼是亞洲熱帶雨林重要樹種無疑。所屬之無患子科,除了番龍眼、龍眼,還有荔枝、紅毛丹等,都是這一個家族的水果,一結實就滿滿一棵樹,叫無患子當之無愧。近年來果樹業者有從東南亞其他國家引進不同品種的番龍眼,業者取名馬托亞龍眼(matoa)、紅豆龍眼、斐濟龍眼、黑龍珠龍眼、美國龍眼巴西龍眼等。據說風味比蘭嶼的番龍眼更佳,甚至有榴槤口味。
IMG_6411IMG_6409IMG_6410IMG_6414IMG_641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Garcinia intermedia (Pittier) Hammel/Rheedia intermedia PittierKurz.

科名:金絲桃科/藤黃科(Guttiferae/Clusiaceae

原產地:中美洲

生育地:潮濕森林

海拔高:0-1219m

檸檬山竹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爪哇鳳果或大葉鳳果。光復後自波多黎各引進檸檬山竹時,一度把他誤認為Garcinia dulcis。但真正的Garcinia dulcis果實直徑約7公分,與檸檬山竹明顯不同。後來廖日京教授更名為Garcinia celebica。可是Garcinia celebica果實略成水滴狀,也與檸檬山竹不同。拜網路發達之賜,檸檬山竹才得以正名。檸檬山竹是金絲桃科常綠小喬木,高可達5公尺。葉對生,全緣,嫩葉茶褐色。果實球型,成熟時黃色。檸檬山竹當然也可以食用,但是不好吃,而且很酸。此外,檸檬山竹是直根系,根比地上部長得多。就胖胖樹的經驗,一年生的小苗地上部10公分,地下部可以超過20公分。台大竹山下坪熱帶樹木園有栽植,花市偶爾可見。栽培十分容易,台灣平地不需擔心寒害,但須使用較深的盆器。過去偶爾會被混充山竹幼苗販售,可由葉脈做簡單的辨識:山竹葉背的葉脈明顯,成閉鎖脈,會在近葉緣處環繞成一圈,爪哇鳳果葉背葉脈會延伸至葉緣。胖胖樹熱帶雨林栽培的同屬植物尚有山竹 (Garcinia mangostana)、山鳳果 (Garcinia hombroniana)、蛋樹(Garcinia xanthochymus)、福木(Garcinia subelliptica)

IMG_4105IMG_4101IMG_410720140330復興綠園道IMG_4102IMG_4103IMG_2587IMG_2586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