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學名:Solanum sp.

科名:茄科(Solanaceae

原產地:人培育種

生育地:人工培育種

海拔高:平地

小圓茄是直立草本或亞灌木。單葉、互生,全緣或波浪狀。小枝、葉柄、葉兩面、花梗皆被星狀毛。花淡紫色,單生。果實為漿果,內含較多種子。種子較一般市場常見的茄子Solanum melongena)大,皮也較厚。有三種顏色,紫色與白色的大概魚丸大小,綠白相間的大概雞蛋大小。這些不同顏色的小圓茄跟我們在台灣常食用的茄子完全不同,皮厚籽多,久煮不爛,甚至有苦味。後來才知道小圓茄通常是和咖哩一起煮,越南會將小紫茄醃製後食用,綠紋茄在泰國甚至當生菜直接吃,吃法跟台灣常見的長茄完全不同。
/tmp/phpvTGqNGIMG_7187IMG_965520170614建國市場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Limonia acidissima L./ Feronia limonia (L.) Swingle

科名:芸香科(Rut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

生育地:乾燥落葉林

海拔高:1000m以下

象橘是喬木,高可達20公尺,小枝有長刺,腋生。一回羽狀複葉,小葉全緣,倒卵形,葉軸有翼。單性花,雌雄同株或僅有雄花,黃綠色,圓錐花序,頂生。漿果球形,果皮極硬。象橘於19191935年都曾引進,台灣中南部有少數栽培,只是一般都稱之為木蘋果。而又因為象橘和硬皮橘Aegle marmelos)的英文都稱為wood apple,台灣常搞錯,都稱之為木蘋果。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象橘是一回羽狀複葉,果實雖可鮮食,但是一般多做果醬;硬皮橘是三出複葉,果實鮮食即十分美味。
  一般都只知道象橘果實可食用或藥用,較少人知道象橘樹幹可以做黃香楝粉。不過,可以做黃香楝的樹主要有二,象橘與一種月橘屬的植物(Murraya sp.)。緬甸所使用的黃香楝,緬甸文是သနပ်ခါး,轉寫成sa. nap hka,或拼成thanakathanakha,直接音譯做特納卡。是一種淡黃色的皮膚保養品,具淡淡的香氣,又可以防蚊,主要是小孩跟婦女在使用。華新街上有販售整段的樹幹跟磨成粉的磨具,還有黃香楝加工製成的香皂。除了緬甸,鄰近的國家,如泰國也受其影響而使用。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Aegle marmelos (L.) Corrêa

科名:科名:芸香科(Rutaceae

原產地:印度、尼泊爾、孟加拉、中國南部、中南半島

生育地:乾燥森林或龍腦香林

海拔高:0-1200m

木敦果是喬木,高可達20公尺,小枝有長刺。三出複葉,小葉鋸齒緣或全緣,新葉暗紅色。花綠白色,複聚繖花序或總狀花序,腋生。漿果球形,成熟時黃色,果皮極硬。台灣最早於1937年引進木敦果,早期稱為硬皮橘。它跟象橘Limonia acidissima都有wood apple這樣的英文俗名,所以有時也被稱為木蘋果。也有將英文bael翻譯做貝兒果,或將英文Bengal quince翻譯做孟加拉木瓜或孟加拉榅桲。栽培可能比象橘還少。華新街的雜貨店可以買到乾燥的果實切片,泡茶用,有一種特殊的酸味。
IMG_7663/tmp/phprHGVAS/tmp/phpMCwFeEIMG_068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cacia concinna (Willd.) DC./Acacia sinuata (Lour.) Merr.

科名:豆科(Fabaceae or Leguminosae

原產地:印度西南、中國南部、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

生育地:潮濕森林至落葉林林緣或林內孔隙、疏林、灌叢

海拔高:1400m以下

木質藤本,枝條具硬刺。二回羽狀複葉,互生。托葉心形,早落。花白色或淡黃色,頭狀花序圓錐狀排列。莢果有明顯的節。廣泛分布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含皂苷,將其果實、葉子、樹皮乾燥磨成粉,可作為天然的肥皂或清潔劑,稱為shikakai。目前已經被開發生產做洗髮精、沐浴乳等商品。此外,它的嫩葉可食用,具有類似羅望子的酸味。目前僅知中和華新街有販售。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Hibiscus sabdariffa L.

科名:錦葵科(Malvaceae

原產地:中非或西非

生育地:草地或灌叢

海拔高:0-600m

一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3公尺。單葉、互生、三角形或三到五裂,鋸齒緣。花大型,黃色泛淡紅色,單生於葉腋。總苞星狀,基部與花萼相連。花萼暗紅色,授粉後發育成肉質的果實,果實為蒴果。洛神果實就是大家熟悉的洛神花的材料,可以加工做成蜜餞、果醬、果汁。莖幹纖維可以做麻繩。但是洛神葉台灣就鮮少食用。其實在緬甸、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將洛神葉當作蔬菜,用來煮酸湯,或和肉類食物一起煮,增加酸味。華新街菜市場或雜貨店,週末可見新鮮的洛神葉。
IMG_7560IMG_7558IMG_7618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科名:三白草科(Saururaceae

原產地:中國南部、中南半島、台灣、日本、韓國

生育地:林下或溪澗旁陰濕處

海拔高:低海拔

草本,直立莖高約20公分,匍匐莖於節上生根。單葉、互生、全緣,托葉與葉柄基部和生成鞘狀。花十分細小,無花瓣與花萼,排列成短短的穗狀花序,花序下方具四片白色苞片,彷彿是一朵花,花序與葉片對生。蒴果極細小。

魚腥草全株具有魚腥味,是藥用植物也是野菜。中國與日本自古皆有食用,煮過後便沒腥味。早期台灣經濟還不發達的年代,魚腥草算是常食用野菜;而魚腥草性涼,也是青草茶中幾乎都會加入的一味。不過隨著經濟發展,台灣愈來愈少人食用魚腥草,年輕一輩甚至也都不知道這種野菜。反倒是東南亞菜攤上,幾乎固定會販賣魚腥草,莖葉都有人愛。它是越南與柬埔寨新住民與移工特別喜愛的蔬菜,而且幾乎都是生吃,雖然有腥味,但是喜愛者就如同愛吃臭豆或榴槤一般。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Musa × paradisiaca L.

科名:芭蕉科(Musaceae

原產地:東南亞

生育地:雜交種

海拔高:低海拔

大草本,高可達9公尺。莖短,藏於地下,地上是葉鞘互抱而形成的假莖。單葉、叢生於假莖頂,全緣。單性花,雌雄同株,穗狀花序下垂,每段皆有暗紅色苞片包被,每段的花皆有兩層,內層為雌花,外層為雄花。果實為漿果。
  果實或花適合做菜食用的,其實不是香蕉,而是是芭蕉。是東南亞的野生尖蕉(Musa acuminata)向西北傳播後,與原生於印度東部經中南半島北部至中國華南一帶的野生拔蕉(Musa balbisiana)所雜交產生的後代。而一般鮮食的香蕉則是尖蕉的三倍體。雖然英文都稱為Banana,中文也常都統稱香蕉,但是食用的芭蕉果實通常較香蕉短,稜也較明顯,果肉更Q彈,適合做菜。以花來看,菜用芭蕉的小花有紫紅色條紋,這也與香蕉不同。除了果實可以鮮食或做菜,東南亞地區也會食用芭蕉花,切絲後過熱水去除苦味,做生菜沙拉吃,各地東南亞菜攤上都可以購得。而緬甸地區還有食用芭蕉假莖的習慣。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Syzygium polyanthum (Wight) Walp.

科名:桃金孃科(Myrtaceae

原產地: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菲律賓

生育地:低地原始林、次生林、竹林、灌叢

海拔高:1400m以下

沙蘭葉是桃金孃科蒲桃屬大喬木,高可達30公尺。單葉,對生,全緣,新葉紅色。花白色泛紅,較細小,聚繖花序腋生。果實球狀,成熟時紫紅色。沙蘭葉跟我們熟悉的蓮霧、丁香同樣是蒲桃的植物,台灣可能沒有引進過。不過印尼超市都會販賣沙蘭葉,因為它的英文Indonesian bay leaf,意思是印尼月桂,所以台灣的進口包裝幾乎都是寫做月桂。月桂的英文bay,拉英文學名是Laurus nobilis,其實是地中海一帶原產的樟科植物。在台灣,真正的月桂通常可以菲律賓商店買到,而沙蘭葉是印尼商店獨有販售。月桂葉子通常比沙蘭葉小且厚,顏色偏黃綠,乾燥後較平整,網狀葉脈細而明顯,葉子的中肋有小細毛,不須搓揉便香氣濃郁;而沙蘭葉顏色偏墨綠或褐綠色,乾燥後自然捲曲,網狀脈不明顯,光滑無毛,必須揉碎才會有淡淡的肉桂混胡椒與普洱茶的味道。以上幾點可以跟沙蘭區分。
IMG_7818IMG_7909IMG_7911IMG_7913IMG_791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Gnetum gnemon L.

科名:買麻藤科(Gnetaceae

原產地:印度阿薩姆、孟加拉、中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尼古巴、馬來半島、婆羅洲、摩鹿加、蘇拉威西、小巽他群島、新幾內亞、索羅門、菲律賓

生育地:低地龍腦香森林、次生林

海拔高:0-1700m

小喬木,高可達20公尺。單葉、對生、全緣。單性花、雌雄異株。買麻藤因為胚珠裸露,屬於裸子植物。不過葉子卻長得跟被子植物一樣。另外,透過昆蟲授粉,木質部中有導管,這兩點也跟多數的裸子植物不同。分類上將它獨立為買麻藤門。東南亞很常見的買麻藤,也有人叫倪藤果或木花生。泰式料理中會加的東西。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也都會食用的果樹。台灣有極少人栽培。倪藤果餅乾Emping倒是各地印尼商店常見的商品,各家商店稱呼不同,有稱作苦餅,有的稱作樹子脆片。
IMG_7822IMG_7821IMG_7828IMG_784503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Pandanus odorus Ridl.

科名:露兜樹科(Pandanaceae

原產地:原產地不詳,可能是印尼或整個東南亞

生育地:不詳

海拔高:平地

香林投是灌木,高可達4公尺,鮮少分枝,基部具支柱根。葉細長,全緣、先端細鋸齒緣,叢生於植株末段。台灣栽培的植株幾乎不會開花,據國外文獻記載,雄花序具白色苞片,十分罕見,且不曾記錄過雌花序,亦不會結果。香林投印尼文Pandan wangiPandan是林頭,wangi就是香的意思。葉子有一種類似芋頭的香氣,與香茅和檸檬葉一樣,是非常多用途的香料,尤其是製作甜點時使用特別多。如用在印尼知名甜點斑蘭丸子,泰式料理中的斑蘭葉包雞。大約是1990年後引進台灣,全台普遍栽植。各地東南亞市場上四季均可買到新鮮的斑蘭葉。
IMG_2419IMG_2420IMG_7183 IMG_721320170528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Zanthoxylum rhetsa DC./Zanthoxylum limonella Alston

科名:芸香科(Rut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

生育地:常綠林至潮濕落葉林

海拔高:500m以下

泰國花椒是芸香科喬木,高可達35公尺,樹幹通直,有刺。一回羽狀複葉,小葉波浪狀鋸齒緣。單性花,雌雄異株,花細小,圓錐狀聚繖花聚頂生,或生於枝條末梢的葉腋。果實成熟時藍黑色,似蓇葖果,成熟時開裂。泰國花椒跟我們熟悉的花椒形態十分類似,使用方式也雷同。外觀來看,進口的乾燥泰國花椒表皮皺縮,褐色,而花椒表皮有疣狀突起,通常是紅色。泰國花椒氣味較花椒淡,有一點花椒混了孜然的味道,201811月發現於第一廣場的泰國雜貨店。
IMG_9662IMG_9790IMG_9814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Spondias pinnata (L. f.) Kurz

科名:漆樹科(Anacardiaceae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中國南部、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

生育地:原始林或次生林

海拔高:500m以下

大喬木,高可達50公尺,一般多在30公尺左右,一回羽狀複葉,小葉全緣或疏鋸齒緣。核果果皮油亮,成熟時橘黃色。種子光滑,有許多不規則紋路。爪哇榅桲與太平洋榅桲黃酸棗同屬,形態也類似。不過它的樹勢跟黃酸棗類似,較太平洋榅桲更雄偉。與黃酸棗一樣,種子不帶絲,可與果肉分離。藉由這特徵可以跟太平洋榅桲區分。果皮油量有斑點,這個特徵可以用來和太平洋榅桲與黃酸棗區分。爪哇榅桲與太平洋榅桲和黃酸棗同時1909年由橫濱植木株式會社引進台灣,不過卻較為少見。2018年夏天首次於東協廣場的菜攤上見到,一眼發現它跟常見的太平洋榅桲有所不同,老闆也一直不斷向我強調它不是沙梨橄欖。果然,查了資料就發現是罕見的爪哇榅桲。
IMG_6249IMG_627920180823_1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Cucumis sativus L.

科名:瓜科(Cucurbitaceae

原產地:印度

生育地:不詳

海拔高:低海拔

黃瓜是蔓性草本,接觸到地面後節會生根。單葉、互生,掌狀,淺裂,細鋸齒緣,卷鬚腋生,莖葉皆被粗毛。單性花,雌雄同株,腋生。花黃色,雄花簇生,雌花單生,果實維筒狀或長條狀。泰國黃瓜跟我們熟悉的小黃瓜、大黃瓜在植物學上是同一種植物,只是不同品種。泰國黃花短胖,綠白相間。食用方式與大小黃瓜相同。
IMG_5118IMG_5948IMG_6496IMG_7457IMG_7459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丁學名:Nymphaea lotus L.

科名:睡蓮科(Nymphaeaceae

原產地:東非、印度、中國南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澳洲、菲律賓

生育地:湖泊或池塘

海拔高:0-1200m

齒葉睡蓮是多年生水生植物,根狀莖肥厚,肉質,匍匐生長。單葉,葉緣齒牙狀,葉柄細長。花白色或桃紅色,夜間開花。果實為漿果。齒葉睡蓮是廣被栽培供觀賞的睡蓮,變異極大。除了觀賞,花梗亦可食用。剝除外皮後,大火快炒即可。除了花梗,其根狀莖也可以吃,是澱粉來源;未熟果則可加入生菜沙拉中食用。東協廣場菜攤上偶爾可以見到裝袋販售的睡蓮花。
IMG_1615IMG_1612IMG_1617IMG_1140IMG_1139IMG_0264IMG_0262IMG_0269IMG_0258IMG_0259IMG_0254IMG_0250IMG_734120170528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Sesbania cannabina (Retz.) Poir.

科名:豆科(Fabaceae or Leguminosae

原產地:不詳,可能是澳洲或太平洋島嶼

生育地:草地、開闊地

海拔高:低海拔

田菁是灌木,高約3公尺。一回羽狀複葉。蝶形花黃色。總狀花序腋生。莢果細長。1920年代引進,且十分常見的綠肥作物,廣泛歸化於中南部的平地。學名台灣常寫成Sesbania cannabiana,應該是錯誤的寫法,多了一個a。台灣應該不會食用,但是2018年我曾在東協廣場的菜攤上見到。口感和料理方式與大花田菁類似。
20180814_220180812_220160817IMG_7513IMG_7509IMG_7523IMG_7522  

文章標籤

胖胖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